《城里城外》是散文作家戴荣里从山东去北京生活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共分六辑:京城记忆、人在旅途、天马行空、游燕之忆、书卷春秋、文学江湖。书中,作者集中描写了他初到北京生活的所观、所思、所想。这些文章,既有人生沧桑中的感慨,也有文坛生活的真实写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里城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戴荣里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城里城外》是散文作家戴荣里从山东去北京生活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共分六辑:京城记忆、人在旅途、天马行空、游燕之忆、书卷春秋、文学江湖。书中,作者集中描写了他初到北京生活的所观、所思、所想。这些文章,既有人生沧桑中的感慨,也有文坛生活的真实写照。 内容推荐 围城是一种效应,突破者才有新生。城里的人想出去透气,城外的人挤进来求荣。 《城里城外》一书的作者戴荣里是一个漂泊者,也是个思想者。他在流浪中穿梭城里城外,也在思想中对比人生。既有历史的比照,也有地域的共鸣。跨越时空的文字,书写着实体的世界和精神的虚空。文不求奢华,但求抵达心灵;章不追宏思大愿,惟细腻入骨。品一文可知约束之美,赏数作可鉴混沌人生。 目录 第一辑 京城记忆 欲望都市 风沙弥漫的北京城 北京冷暖 大学虚实 城里城外 读博在人大 秋韵 踏月之秋 第二辑 人在旅途 别了,泰山 末班车 开车感悟 铁路意象之美 浪漫的情怀浪漫的爱 开往春天的火车 一双布鞋 散步之美 在路上 海南纪行 喜欢分餐的女人 第三辑 天马行空 桃花朵朵开 筛选友情 生日记忆 真正的艺术家 内涵的力量 享受裸睡 暗夜灯光 年末随笔 捻珠成佛 定居与游走 网络沉浮 的哥文化 闲话论坛 网奴之哀 第四辑 游燕之忆 童年记忆 包容小人 沐浴在友情中 悲喜人生 假意人生 第五辑 书卷春秋 读书之乐 哲学的乐趣 铁路之父 春色书香 纯净写作之趣 故乡与作家 诗意女人 读山读水读自己 谁是英雄? 感恩 一二三四 二度思维 第六辑 文学江湖 圈子文学 天使与魔鬼 作家的快与慢 剃头匠子成作家 作家的胸怀 作家的眼睛 感恩编辑 作家自贵 放飞孩子 散文之美 作家与宗教 独辟蹊径 《杀戮》的杀戮 作家若玩 文人良心 科学时代 自由畅想 女人与文学 读书与作家 文学与政治 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家的圈子 走向世界 试读章节 欲望都市 人的进步和堕落其实与欲望的多寡关系很大。雪后的黄昏,一个人散步,在背对夕阳的时候,空气清爽地冲来,是冬春交接期的一种感觉,这样的冷春比暖洋洋的春要好得多;每天我们被世俗包围,一位公务员老兄说,只有等到以后退休了才能好好地享受,可惜那时的他恐怕已经没有享受的兴致。我们每个人,似乎每天都被一些欲望所困扰,看似忙碌的生活,实际上忽视了生存本身的意义。谁都以为自己聪明地活着,尊严与欲望互为表里。 到异乡已经八个月了,与过去的别离好像把自己逼迫到一座生疏的山上。似曾相识的风景其实没有一处是自己熟悉的。北京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城市,这里是有些人的角斗场,也是文人的酸腐所,更是有些人招财进宝的天堂。欲望别墅在京城,京城的天空充满灰尘,侃侃而谈的人灰尘一样多。我在无言的空中仰天长叹,折转身,夕阳是一抹残红,如初习丹青的劣手刻意描画的胜景。灯开始亮起来,我数着在异乡的每一天。这个让人诅咒、让人向往的城市,有大腹便便却吝啬得要命的伪君子,也有斗志昂扬连手纸都无力购买的北漂一族。这是一个夜晚灯红酒绿,白天熙熙攘攘的城市。我一向把这个城市看作一个大村庄,其实我的认识还多少有些错误。这个大村庄和以家族维系的普通村庄不同,每个时代的外乡人沉淀下来,使北京城恍如火山爆发后的沉积岩,不同的层理有着不同的结构。我在北京的近郊,一个叫房山的地方,来回踱步。熟悉的散步的路却是那样陌生,没有故乡泥土的清香,河中没有泰山的倒影,女子的面容还是那样生硬、陈旧乃至于缺少春天的颜色。我与欲望隔街相望,在三楼张望楼外面的街道,瑟缩的行人不知道温暖的屋子里也有瑟缩的人。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吗?男人是女人的羁绊吗?风吹醒路边的枯藤时,我看到两个老男人走过,闪烁的QQ图像是廉价的招牌,世间的虚伪和诱惑被电子激活成活灵活现的符号。让方寸屏幕充满了名利的角逐。我躲闪着被暗算的可能,但我的眼球却会冷不丁地被一个弱小的光点集中;连续的上网让我的肌肤麻木、阴冷、瘙痒,那是一种难耐的滋味;每天周而复始的感受如乏味的一日三餐。 驱车去看了一个朋友,兴冲冲地跑去,这是三月的天空,下起了雪,一遍又一遍。气象台解释说,三月里下雪不是绝无仅有,还有五月下雪的先例。空气清纯起来,我围绕着办公楼周围的路,一圈又一圈,如毫无生机的陀螺,渴望不吃不喝就这样走下去。或者拔下电话线,关了手机;或者干脆把能聊天或与外界沟通的东西统统舍弃掉,就一个人享受整座楼的寂静。 电话还是响了起来,邻桌的电话你无法拔除;阳光在中午的时候最好。我喜欢凉水的清爽但我拒绝那水的阴冷;我不断地被感动、被接受、被撕裂、被断言,如一个为着生存而屈服于生活的人。有的人的冷箭很难设防,我一直提醒自己在文人圈子之外踱步,其实我的心已经进入文人圈子。这是一个可怕的魔圈;我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不要再跳人陷阱,但北京无法让你成熟。我找寻外界的原因,其实不只在山东,在广东,外界的欲望大同小异,更多的是诱惑套着诱惑。我在散步时感觉到,木讷也有木讷的好处。 答应人家的总要做完;别人应承自己的且不去管。让自己远视的目光倾注于自省,何必去为时光已经宣判死刑的友谊执意呼唤,又何必为昙花一现的爱情哀号?世间的欲望对寻求欲望的人来说是一种欲望,但对于舍弃欲望的人而言一切似乎都很平淡。 我到京城做什么?为欲望而来吗?为心如止水而来吗?为安闲而来吗?我在山东,欲望之于我如绳索,心之于我如石阶,安闲之于我如灰尘。 我心非故旧之物。京城的雪洗涤过了,骗子的眼光浸染过了,政客的帮腔领教过了,貌似真诚的虚伪抚摸过了,曾经被人暖昧的所谓爱情践踏过了,锐利的时光之刀切割过了。散步,在京城之中,学会一种悠然;扩胸,抒块垒之气;顿足,去污浊之物。 拒绝诱惑,拒绝迈向崇高,熟视无睹,埋头塞耳,简单些,再简单些,或许以后的生活会快乐些!春天,需要这样的一种勇气。尤其在万物都以为能进发生命力的春天,我坚守着,这或许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明智之举! (2010年3月15日于房山办公室) P3-5 序言 这是我到北京的第三个冬天,一切都没有改变,好像一切又都发生了变化,从工地到大学,从使用方言到学习英语,从山东的昨天到北京的今天。寂冷,青春远离,银杏叶的金黄记忆,风吹走乡愁,霜打湿历史。 无数个夜晚,一个人在路上,我常常无语而沉静。一切重新开始,一切又好像命里注定。城里的拘谨和城外的潇洒相对称,刚刚感受过一场思想的洗礼,又要经受一番无知者的冷落。生活的大开大合如影随形,茫然四顾,青春的尾巴已被些许白发驱赶得很远。 回忆那些曾经的友人,在异地他乡帮助你度过生活的一道道难关,故乡是走不出去的温暖摇篮,宽厚而智慧的同乡兄长是故乡根植在京城的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 两年多来,兄长如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散发着故乡煎饼一样的朴素香气。有时真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一下宽厚的兄长,哪怕这举动不符合故乡的朴素礼仪;有时与兄长在无语的情境中四目相对,故乡的一切都能从兄长的眼睛里映现出来。这是终生作为朋友的同乡兄长,有着故乡土地一样亲切、宽容的品质;如同胞大哥一样的同乡兄长是你行走在冷漠京城的灯盏,更是能与你_同披荆斩棘的可靠盟友。 即使有些兄长不是同乡却胜似同乡,他们同样在过去的两年里给我无尽的帮助,当我从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爱里品味出智者的慧光,也从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技巧里感受到丰富的人生。多少滋润入心的话语,多少回划过阴霾的解围,已不是一个谢字所能表达的。人生的不同关口,总有不同的人在耐心细致地帮助你,有时一个人静静地想起一位异乡兄长的慈爱,你会泪满双颊。每当这时,我就任热泪挥洒,有时,泪水才是最真诚而纯洁的表达。 最难忘导师颀高的身影和尊贵的眼神。与前一个导师王渭明共同的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导师刘大椿老师也是江西人。也许我和江西人有缘,也许是江西人的精神气质和山东人有相似之处。导师刘大椿被我奉为恩师,亦师亦父。同门兄弟很多,人性同善,相处愉悦。曾记得恩师多少次谆谆教诲,未敢忘春节时在导师家中的快乐时光。导师在学校里给我提供了最佳的学习场所和学术氛围。我在导师的慈祥爱光里感受到尊者的大家风范。 值得回忆的友情依然很多,尽管不再如年轻时盲目地奉献热情。无论是读博士期间的台湾室友张煜麟、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还是鲁迅文学院的诗人朋友、编辑老师,似乎两年来在北京人海里穿行,畅饮的多是友情之水的甘甜,难忘的是互帮互学的美好气氛。友情让我的灵性得以觉醒,友情让我在冬天的寒夜里时常感受到温馨。紧张而忙碌的北京生活,因为友情的疏解,没有让我感到孤寂,而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惬意。 北京犹如人生的终点驿站,又好比一本书的结尾。很多青年时代的朋友如今都云集到北京来了,让我们之间写了一半的故事得以延续,似乎大家挤到北京城,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有很多场合,朋友相聚,惊显历史性的相似。往事如梦涌现,让夜晚充满光明,冷漠里饱含真情。当你自我抚慰伤口的时候,别人关注你的目光恰如阳光般温暖。感恩那些真诚助我的朋友,他们是我在北京生活的支撑。我让一位远在东海之滨的书法家兄长为我的散文题写书名,他慨然应允,纵横驰骋,书写了好几幅,展现了兄弟间友情的深厚。友情穿过岁月的时空,更让人领略到尘封已久的银器被历史擦洗后的闪光;那些年轻时结识的京城编辑如今大多已白发苍苍,我偶尔会与他们一同斟饮一杯激情的咖啡,慨叹人生。一切自然发生而又变得无比厚重,好像北京城注定就是用来检阅我人生意义的场所。我在这里检点自己的人生细节,盘点过往的一切。归零、取整,打碎、融合,又重铸再生。北京对人生的检索超越百度的一览无余,你整个人生的高尚与狭隘,现实与未来都能从这里获得注解。在北京每一天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以追溯到你若干年前养成的某个习惯、某种思维、某类情感。渴望有所跨越的北京却始终是如来佛的手掌,任凭你百般能耐都无法走出人生的渊薮。 破碎与重整一样的痛苦,现实与历史一样凝重,青春其实与中年是同一个缩影。没有因为地域的改变走出自我,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更迭变得迷蒙。平淡生活照样拥有理想的闪光,慕高之幽思中夹有现实的伤痛。在北京两年多的生活,曾度过极端痛苦的感情挣扎过程。我在自我设定的感情之海里游历,也曾有过筛选友情的无奈与彷徨。时光之钟检验着真诚与背叛、善良与丑恶、包容与狭隘。在权利与人性的较量中,在爱情与未来的选择里,我时常提醒自己走出阴影,走出自我,走出感性的羁绊。我逼迫自己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呼唤自己一定要突破思维的惯性。当很多人惊异于相对于我完全陌生的道路选择时,他们似乎从我的生活轨迹里寻觅不到我应该这样去做的理由。但我总会委婉地告诉他们:我喜欢与现实相悖的另一个我,我尊重另一个我的慎重选择。 感谢那些曾与我一同走过一段时光的女性朋友。机缘让我们相会,我会倍加珍惜每一份情感,像尊重哥们一样,我会尊重每一位与我真诚交往的女性朋友。女性的大气、包容、善良、渊博之识为我的人生拓宽了视野,无论今后是否各奔东西、形同路人,我都会感恩曾经历过的快乐光阴,我会感恩,而不是嫉恨与我交往过的女人的幸福生活,感恩她们曾经给我的忧郁、怅惘、沉思和对美的欣赏,因为她们曾经是伴着我驶向远方的真诚河流。 感谢文学使我完成了一种自我救赎。我在文学里找到了理想化的自己,在文学里回归纯净的原声态的自己。文学给我以美的享受,文学让我大胆地批评周围世界和社会民生,文学让我在虚幻的美好里获得精神的解脱和身体的放松。客观而言,我没有祈求从文学旅途中获得任何名利,自以为与圈子保持着一种疏离;更不喜欢所谓的文学盟友,我始终追寻在文学天地里的一种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和自我反思。我很少问津小说而喜欢执着于散文创作,就是因h散文的真实可以满足我的这种情感表达,散文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比拟的真实和纯净,她所富有的人性内涵是触及心灵的法宝。即使以后从事小说创作,我也会借鉴散文化的创作风格。我力争让我的每一篇作品像写日记一样自由,如野地里的白菜一样朴素地成长,不去关注别人的贬低或者赞美。哪怕这些文字有一天老成无人问津的黑石我都不会在乎。我的文字在书写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曾在博客里如此介绍自己:“戴荣里,鲁国流井人。父不识字,唯讲诚信;母乃村妇,勤劳一生。上查八辈无仙家,却也顺和;下算后世难承继,不求有名。写良心稿,做扎实事。谈笑鸿儒平民,往来官贾过客。”我不以名人标签作为交往筹码,喜欢与各类人等进行自由、舒展地交往。 我更喜欢一个人徜徉于幽静的校园,喜欢与年龄迥异的师生推心置腹地交流,我也同样喜欢深入到我所热爱的工地现场,与最憨厚的农民工兄弟一起把酒问盏,倾听他们的心声,更喜欢在嘈杂的市井小巷留意民众的表情。我在别人对我的包容中学会了包容,我在平静里知道如何享受平静。即使面对无法理喻的批评与指责,我也会平静如水。我渴望追寻一种理性的冷静与超越。书里书外的生活本身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城里城外的追寻同样具有丰富的内容。我用文字书写着过去和现在的一切,读书、写作、工作、穿梭,构成我日常生活的图景。是昨天的我,似乎又不是,我就是这样生活在混凝土森林裹挟的北京城,行走如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