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辑了百余位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经历结集名为《名人励志》,奉献给青少年朋友们,并与之共勉。
这些人中,有名垂千古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被后人称为“亚圣”,儒家又一代表人物的孟子。有从小贫穷无依,竟能忍受胯下之辱,胸怀大志,刻苦习武的韩信。有自幼丧母,清贫度日,却能用心攻读,关心天下大事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除奸相、削三藩、收复台湾、击沙俄、扫平噶尔丹叛乱,一生功勋卓著的皇帝康熙。有幼年父母先后早丧,孤苦无依,为生计而出家当过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刻苦钻研,力攀数学高峰的数学家华罗庚……
本书收录了100多位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如孔子、孟子、刘备、诸葛亮、王若飞、老舍、华罗庚、亚历山大、牛顿、贝多芬等人。他们的故事长久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对广大读者有启迪作用。
项羽
(前232~前202年)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少时即有大志。他幼年丧父,跟着叔父项梁生活。他是在国破家亡的仇恨和痛苦中长大成人的,所以小小年纪就立下了洗雪国耻的决心。
项羽小时候,虽然力气很大,但是学习不专心,学武不尽力。经常受到叔父的责备。一次,他对叔父说:“我要学那种能够横扫千军万马的大本领!”叔父项梁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高兴起来。
后来,因为命案,项梁带着项羽避难时,在路旁观看秦始皇路过的人群,人们都屏住气息,不敢吭声。唯独项羽一点不害怕,看着暴虐的秦始皇,想起了国恨家仇,不禁脱口道:“哼!我可以取而代之!”项羽话音未落,叔父急忙将他的嘴捂住,一把把他拉出人群,匆匆忙忙地走了。之后,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你总是督促我习练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报仇雪恨,今天你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一听,心中暗喜,免不了教训他说:“我们图的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业,心浮气躁是干不成事的,要成大事,就要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我们就要雷厉风行!”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很快传遍六国大地,项梁叔侄听到消息,万分激动,便加紧了征兵的准备工作。在项梁夺得了郡守的兵权后,首先到附近属县选拔了八千多精兵,并安排手下的宾客和吴中豪杰充任各级武官,任命项羽为副将,协助自己率领八千子弟兵征战各县,稳定江东局势。
不久,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渡江,所向披靡,很快进入山东。这时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王,恢复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眼看就要灭亡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大将李由。秦将章邯见形势危急,急请援兵,他乘项梁得胜自满没有防备之机,于偷袭中杀了项梁。从此,义军的队伍便由项羽统领。
得知楚怀王派往救赵的将领宋义稳扎安阳,迟迟不行进时,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急,我们应立即出救,与赵王里应外合,大破秦军!”
宋义看着项羽,漫不经心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是出谋划策,你可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白眼,强压怒火冲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项羽的背影冷笑后,随即命令众军:“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的火暴脾气,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于是便杀了宋义,代理上将军之职,担任援赵大军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进,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河后,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一看没有退路,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秦军,并同秦军展开了九次激战。渡河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奋勇拼杀,沙场之上,惊尘蔽天,喊杀声一片。最后,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主将王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散。旧贵族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当上了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后来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加上自身性格的弱点,项羽不采纳范增等谋士的谏言,错失除掉刘邦的机会,使得强敌刘邦逐渐壮大以致不能抵挡,最终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自绝于乌江。
P7-10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提出了一份名为《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中指出,“新失业群体”的数量已经超过下岗职工等“老失业群体”。这是首次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关注中国的“NEET”(“NEET”,英文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生活的青年人)。而在我国,目前青年失业家庭中,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型的“NEET”一族也为数不少。
针对这一现象,我选辑了百余位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经历结集名为《名人励志》,奉献给青少年朋友们,并与之共勉。
个人是群体的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自小以来,就天经地义地被赋予了责任:从小要听从家长教育,老师教导,学好本领;成人后,全身心投入社会活动,创造财富。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尽了职、尽了责。诚如是,就可谓精神可嘉了。其实,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能有一种刻苦、奋进,以至于奉献的精神,就称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然而,对于青少年朋友,在对待求学、择业等问题上,往往会遇到诸多的不如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摒弃浮躁情绪,静下心来,看看这百余位人物的成长过程。这些人中,有名垂千古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他以仁爱、礼义为本,建立了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学派。有被后人称为“亚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早年的成长教育在其母亲的悉心调教下完成,儒家又一代表人物的孟子。有从小贫穷无依,竟能忍受胯下之辱,胸怀大志,刻苦习武,钻研军事战略,最后封侯拜将的韩信。有自幼丧母,十四岁丧父,跟随叔父,清贫度日,却能用心攻读,关心天下大事,注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至于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除奸相、削三藩、收复台湾、击沙俄、扫平噶尔丹叛乱,一生功勋卓著的皇帝康熙。有幼年父母先后早丧,孤苦无依,为生计而出家当过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历经艰难,遍尝人间苦难,终于龙袍加身,建立明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年的战乱局面,恢复了社会经济,稳定了人民生活。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刻苦钻研,力攀数学高峰的数学家华罗庚……如果将这些名人的经历概括为三个阶段:就是年少的痛苦经历,渐长的刻苦磨砺,最后以惊人的业绩实现了人生价值。之间的痛苦、刻苦,反为后来的成功构筑了平台。
所以,编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青少年朋友,特别是处于各种不太如意状况下的青少年朋友,能够以书中人物为榜样,尽快理顺思路,明确人生责任,抓紧时间,找好位置,带着诚信,整装进发,去攀登那人生无限风光的顶峰!
六一国际儿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值《名人励志》书稿收笔。从准备资料、构思设计,到撰稿、修改定稿,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今天,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国目前社会上孩子入托、上小学、读中学、考大学、毕业就业等情况,真是感慨良多:多少偏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入托、无法入学;而有的有条件家庭的孩子却不能好好上学。有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刻苦奋进、学业成绩超过了家庭优裕的孩子;有的条件好的孩子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集中精力,努力上进,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也有一部分孩子,几年的时间同样过去,结果毕业成绩不能达标。还有部分已经步入青年阶段者,却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业,也没有很好地参加职业技术训练,不仅无一技之长,而且无一技之能,整天无所事事;有的是学业已成,然而,没有理想的工作,待在家中,自以为无颜面世;更有甚者,岁月不饶人,婚嫁已就,且小孩已临世,三口之家没有生活费,全靠父母供养。父母有退休金者尚能维持,父母没有退休金者其状况可知。如此,尤令我们良多感慨。
针对这些现象,经过认真选材,编写了这本书。书中选辑了古今中外百余位人物的生活经历、砥砺过程。意在以百分之百的诚意与青少年朋友沟通,一起去看这百余位人物的背景,他们的共同特征:一是或幼孤,或少孤;二是少小刻苦奋进。想他们的经历,查前辈的创业情况,比我们的目前条件。从而设计我们自己的美好前景,并为之努力奋斗!
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之短暂,时光之宝贵;财富靠积累,成功靠奋进;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追求,也无论你有什么梦想,如果你要想把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变成现实,你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要认识到——路就在脚下,要有信心和勇气!这里,我愿用下面这句话和青少年朋友们共勉:人生的境遇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那些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只有那些不畏劳苦的人,才能弹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参考、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关心这本书编辑的领导、同志、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