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民初兴味派五大名家论(1912-1923)》对辛亥年后十几年间的主流小说家所定名的“旧派”,“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黑幕派”,“近现代通俗小说家”,通过全面系统地研读他们的小说批评、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打破其百年遭遇的种种遮蔽,还原其本真,并将其正名为“兴味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民初兴味派五大名家论(1912-1923)/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孙超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孙超《民初兴味派五大名家论(1912-1923)》对辛亥年后十几年间的主流小说家所定名的“旧派”,“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黑幕派”,“近现代通俗小说家”,通过全面系统地研读他们的小说批评、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打破其百年遭遇的种种遮蔽,还原其本真,并将其正名为“兴味派”。 目录 第一章 “兴味派”:民初主流小说家 第一节 打破百年遭遇的种种遮蔽 第二节 还原主倡兴味的历史真相 第三节 重估推动转型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 “兴味派”盟主包天笑论 第一节 清末当红的“新小说家” 第二节 民初“兴味派”盟主 一、标榜“兴味为主”的无冕之王 二、热心扶植“新人”的说坛前辈 三、拥有不老“神笔”的小说名家 第三节 有关包天笑流派归属问题的再思考 第三章 “兴味”顽童刘半农论 第一节 从“顽童”到“新青年” 第二节 1912-1923年间刘半农的小说观与小说著译 一、刘半农建立在早期文学实践基础上的小说观 二、刘半农的小说著译及其特点 三、刘半农在小说上的贡献及其缺失 第三节 始终未脱“兴味”文人的底色 第四章 十年兴味多哀情——周瘦鹃论 第一节 为民初“兴味派”小说家周瘦鹃画像 一、小说界的“林黛玉” 二、上海文化市场的“文字劳工” 三、倾心古韵——引领时尚的文艺明星 四、传统美德的宣讲人 第二节 以“哀情”为主调的创作小说 一、善作哀音的言情小说 二、笼在“哀情”里的其他创作小说 第三节 融才子笔墨与专业眼光为一体的翻译小说 一、专业眼光:无标准时代的名家拣选 二、才子笔墨:归化忠实间的翻译策略 三、“哀”为主调:时代加个体的双重建构 第五章 寄兴天地外寻味时事中——叶小凤论 第一节 民初:在“兴味”中涅槃的妩媚英雄 一、小凤涅槃与新生 二、小说兴味与教化 第二节 古代小说“兴味”传统现代性渐变的一个实证 一、以“唐人”为师的“传奇”短篇 二、以《水浒传》、《儒林外史》为宗的长篇小说 第六章 以词章之兴味撰译百态人生——姚鹓雏论 第一节 京师大学堂走出的报人小说家 第二节 姚鹓雏的小说理论批评及其小说观 第三节 姚鹓雏的小说著译及其特点 一、师法林纾的编译小说 二、摹仿中有新变的中长篇创作小说 三、多元探索的短篇创作小说 第四节 姚鹓雏的流派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