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刘鸿伏乃当代中国用散文随笔文体写作文物古董艺术品之第一人;他是中国作家、收藏家、古文化学者三种身份兼具且影响较大的少数几人之一;他是关于盗墓“望”、“闻”、“问”、“切”四字诀的创作者,盗墓小说盛行,其成果被引用、借用、抄袭得最多。
在本书中,他将有关文物古董艺术品之过去和现在的传奇及有关人物描述得波诡云谲,引人入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物古董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鸿伏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刘鸿伏乃当代中国用散文随笔文体写作文物古董艺术品之第一人;他是中国作家、收藏家、古文化学者三种身份兼具且影响较大的少数几人之一;他是关于盗墓“望”、“闻”、“问”、“切”四字诀的创作者,盗墓小说盛行,其成果被引用、借用、抄袭得最多。 在本书中,他将有关文物古董艺术品之过去和现在的传奇及有关人物描述得波诡云谲,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考证和深入的采访,将有关文物古董艺术品之过去和现在的传奇及有关人物描述得波诡云谲,引人入胜。内容涉及深广,考索精详,挖掘深刻,描摹鲜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一贯的批判精神。全书文笔优雅,寄托遥深,于锐利处见温婉,在拍案中显深思。 目录 第一部分 湮灭了的传奇 古代盗墓奇闻录 异物伤人 异象惊人 杀机四伏 怪事奇闻 形形色色的毁墓者与盗墓者 大人物也做过盗墓贼 民间盗墓“望”、“闻”、“问”、“切” 民间盗墓种种伎俩与诈术 惊世骇俗的墓中宝藏 惊见古人食单 古人出行趣考 从古籍中捡出来的故事 曹操的狡黠 奇招致富 悲欣交集 唐人醉中舞 宋人酒中仙 明人好古 古代另类书法家 皇帝也是书法家 书法家和尚 女人书家 奸臣中的大书法家 诡异的传说——有关宁乡出土青铜器 第二部分 我的采访 解放后文物古董浩劫录 『破四旧』之金银篇 『破四旧』之冲天一炬 『破四旧』之古迹古墓劫 『大炼钢铁』之金木劫 改革开放时代之古建筑悲歌 改革开放时代之毁墓、盗墓、文物走私狂潮 天下大忽悠 一串600万的绿玻璃 疤子 专家即托儿 一屋官窑 冼脑秘辛 古井之谜 古玩圈内幕揭秘 诈大宫 诈大款 捉夫子 带笼子 捡篓子与翻瓢 古玩与官场 古玩街轶事 玩古记趣 槌声 编故事 『朋友』 商代玉天鳖 快乐的价值 『杀人祭鬼坛』发现记 我所亲历的『发冢得砚』黑幕 绘画的泡沫时代 爆炒 盲目 怪画怪话 猫脚印 怀孕的月亮 只画器官 白眼 疯子 第三部分 闹世奇人传 玉王传奇——一泡尿冲出一个亿 荒货客 浪子 仿古奇才的死刑冤案 石痴 天价 琴痴 砚痴 神眼 烧砖匠与元代大罐 鸡缸杯 张伯驹与徐世章 商承祚与蔡季襄 画师 第四部分 那些遥远的美丽影像 从楚文物看巫文化 收藏品中的民俗文化 流民悲歌 从长沙窑看湘人的创造精神 刻刀上开出的花朵 富贵风雅案头屏 饮茶——优雅的生活风度 沧海龙吟思古琴 天圆地方人生如棋 沧桑心绪说琵琶 红尘里的筝曲 『解忧竹』与二胡 鸟与世情 一条河的传奇 古宅玄机 收藏奇遇:皇帝牌位的发现经历 也是跋 试读章节 大人物也做过盗墓贼 中国的正史,总是为尊者讳,哪怕帝王的确盗过墓,也绝不会形诸笔墨的。但事实上,中国历代帝王中,有不少人曾做过极不光彩的盗墓者。只是当其盗墓时,不过尚未登基称帝而已。在战乱之际,为了迅速补充兵力与财力,多有挖掘地下宝藏以解燃眉之急的,因此一些开国之君往往走上盗墓这条路。这也是不足为怪的。然而,我们在中国的史籍里绝不会发现关于他们盗墓的记载,我们只能看到那些“败者为寇”的王侯、战乱时的将帅及为正史所不容的“巨奸”、“枭雄”之辈,还有形形色色的官吏发墓盗陵的记载,因为这些人没有必要为他们隐恶扬善。 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做过盗墓者呢? 第一位当数西楚霸王。 此人曾为推翻秦朝的暴政立下汗马功劳,“力拔山兮气盖世”,霸气冲天。但最终败在刘邦手下,自刎乌江,算得上慷慨悲壮了。 他在率大军入关之后,先屠咸阳城,又火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继而下令挖掘秦始皇陵墓。关于此次掘墓,历史上有许多传说。据《史记》上载,秦始皇为修筑陵墓,曾经发民夫70余万,费时40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陵地宫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下挖深度150米以下,墓中百官排列,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有珍珠宝石镶成日月星辰,地上是秦统一后三十六郡图及模拟的山川丘壑。秦陵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据说项羽派兵掘陵时,发生种种怪异之事,先是箭雨弩阵,再是怪鸟怪兽伤人,且在地宫忽然见到山川日月、花树禽鸟之景。30万士卒掘开始皇陵后,盗走大量随葬宝物,运了三十日都没有运完。后世的考古证明,始皇陵确曾被大规模盗掘,但只是一部分,如兵马俑这些举世震惊的文物,就幸而未被盗毁。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说:“丧乱以来,汉代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其实他的父亲曹操,就曾做过盗墓者。 《独异志》说:“曹操无道,置发丘中郎、摸金校尉数十员,天下冢墓,无问新旧,发掘时骸骨横暴草野,人皆悲伤。” 曹操这个人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文武全才,但居然专门设了掘墓的官,盗天下之墓,可谓空前绝后之举,难怪要遭后世诟骂了。有人举例证明曹操的确曾亲率将士对梁孝王母弟陵墓破棺裸尸,掠取财宝。“发丘中郎”与“摸金校尉”,一看便知是专挖人祖坟的官职,这种官职,恐怕也只有曹操才想得出来。曹操因为怕自己被锉骨扬灰,所以死后设72疑冢。 最为著名的盗墓贼当数西汉广川王刘去疾。此人为汉景帝曾孙,为人荒淫残暴,他组织了一批无赖与土夫子(盗墓人),专门从事盗墓。 刘去疾在他自己的封国内,将所有古代陵墓全部挖盗,陵墓中的宝藏也被他悉数盗走。这些陵墓中有名的如周幽王陵、晋灵公墓、魏襄王墓、魏哀王墓、魏王子且渠墓等等。刘去疾除盗宝外还喜收藏死人骨骸,时常把玩骷髅头。 据史料记载,刘去疾盗掘晋灵公冢时,见墓基雄伟,四角以石雕犬捧烛,石人男女40人侍立,晋灵公尸身如生,七孔及肛门皆塞有金玉奇宝,棺中之物皆腐,唯一玉蟾蜍大如拳头,腹空,光润如新,刘去疾用它来做砚滴。 刘去疾在盗魏哀王冢时遇到了一点麻烦,派数十盗墓贼干了三天,才打开地宫,墓中一股黄气扑面涌来,人中便倒。刘去疾在墓头守了七日,才进入墓内。先进第一墓室,石人石床而已;进入第二石门,打开后见官柩,黑光照人,刀砍不入,用火烧,用锯锯,方知是由漆犀革制成,厚达几寸,力不能开;进入第三重石门,见石床石屏风石人历历,宝物秘藏,无处可觅,只得到数百枚铁镜而已。 据说刘去疾后来在盗魏王子且渠墓时,只发现石床上躺着一男一女两具尸体,年纪都在20岁左右,全身赤裸,肌肤脸色就像活人一样,刘去疾见后十分害怕,急忙退出。他在盗挖晋国大夫栾书墓时打伤一只白狐,当晚便梦见一白眉白须男子用手杖敲击他的脚,醒后脚上生疮胀肿,至死未愈,也算报应。 旧时盗墓,最疯狂的是在战乱之际,乱兵所过之处,陵墓绝难幸免。一代代的大规模的盗掘,致使无穷珍宝文物流失、损毁殆尽,不能不令人扼腕悲叹。 大家都知道的孙殿英盗慈禧、乾隆二陵之事,曾在民国轰动海内外。当时此人任国民革命军军长,为追剿奉系军阀中一个叛逃的团长马福田进入东陵马兰谷。马福田密谋盗陵,孙大麻子(即孙殿英)率部将其击溃,并趁机占领东陵,在“护陵”的旗号下用炸药先后炸开慈禧的定陵与乾隆的裕陵,按师、旅、团、营级分别让他们先后进入地宫掠取宝物,此后再让士兵入内扫荡。这两座陵寝,是清代皇陵中随葬品最多的,无穷珍宝堆积如山,车装马驮,大发横财。东陵盗案发生后,国人震惊,国民政府只好组织军事法庭草草审理结案。孙大麻子不仅逍遥法外,而且升为安徽省主席。此案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奥妙在于孙大麻子将陵寝中所盗宝物的一部分分别送给了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据说送给宋美龄的是慈禧棺中一颗硕大的明珠,价值连城。宋美龄曾用它嵌在自己穿的绣花鞋上。 史料上记载,大奸臣董卓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盗了汉灵帝的文陵,悉取陵中珍宝,据为己有;又命大将吕布大肆盗取东汉诸帝的陵墓及公卿大臣的大冢,将所有随葬之物洗劫一空。据说在盗掘汉武帝茂陵时,一士兵在墓内发现一卷黄绢,打开一看,上书十二字,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士兵不识何意,有识者一看便知,“千里草”即“董”字,“十日卜”乃“卓”字,暗指董卓好景不长,不得善终。董卓盛怒之下,要将武帝扬尸荒野,得蔡邕苦劝,方才罢休。但后来董卓为义子吕布所杀,果然应验了绢上之语。 另一位著名的人物是五代梁时的静胜军节度使温韬。 《新五代史·温韬传》中说他在任七年,“唐诸陵在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唯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朝诸陵,除了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外,余皆被发掘洗劫一空,这在中国盗墓史上可谓骇人听闻。唐代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山。这里处渭河之北,山势突兀,两面分别是五峰山与嵯峨山,背靠黄土高原,南临渭河,与太白、终南山遥遥相对,气势雄浑。此陵“宏丽不异人间”,工程浩繁,陵园周围广60公里,面积30万亩,从埏道至墓室深75丈,前后五道石门,是十八陵中最为坚固的。昭陵之所以著名于世,不仅因为谁也搞不清有多少珍奇宝物陪葬,更重要的是墓中陪葬有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书写的作品真迹,特别是稀世珍品《兰亭序》。温韬亲自进入地宫,见里面宏丽惊人,石床上有石函,函内有大铁匣,匣内“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温韬还洗劫了简陵。简陵内有银罗汉十尊,各身高五尺。温韬用牛将它们拉出墓道。 温韬一生,盗墓无数,财积如山,富可敌国,在历史上留下了盗墓贼的狼藉声名。 战乱中农民起义军历来是大规模掘挖陵墓的中坚,他们.的掘墓目标主要是那些封建皇陵。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他们是反皇权、反封建,与统治者势不两立;但从消极的方面看,他们对于历史文物的破坏也是惊人的。据史料记载,赤眉军攻入长安后,烧毁了皇宫,又发兵大挖西汉帝王诸陵,取其宝物。 《后汉书》上说,赤眉军在挖掘出吕后尸身时,见她用玉匣殓葬,面目如生,貌甚美,便将其尸首奸污。此后,凡墓中女尸面色如生的,多遭淫污。西汉皇陵全被这支农民军毁坏。 前文已提及的李自成队伍到中都凤阳烧掘朱元璋祖坟,尽取宝物。 项羽也是起义军首领,掘始皇陵。此陵在80年代作过科学考查,墓上浮土含汞量较之其他地方高出十倍以上,毒性极大。不知当年项羽的兵士是如何掘开此陵的。 历代朝廷都要在帝陵设置守陵官员,还有地方官员有护陵之责。但是官员们为了谋取巨大财宝,便常常发生监守自盗的事。这些官员往往与当地一些盗墓贼沆瀣一气,坐地分赃,或干脆亲自动手,洗劫地下宝物。这当然也算官场怪现象之一了。 晋兴宁年间,刺史温放之带人去盗挖苍梧王士燮之墓。此墓常见异象,墓项终年迷雾缭绕,十分奇怪,民间传说必是墓中有罕见奇宝显灵异。温放之是地方官,有保护古墓之责,但他却骑马亲往盗墓,不料马失前蹄,摔死在山中。 南朝有一位下邳太守王玄象,算得上是一个盗墓狂。他管辖的境内,被他弄得“地无完椁”,有时他连死尸也不放过,可以“挥刀断臂”。王玄象曾盗一小墓,棺中有金蚕铜人百余,还有一年约20的女子面色如生卧在棺中。王玄象见她手臂上带有玉钏,便断其臂取之。 梁州有古墓,名尖冢,是汉代张骞墓。传说每有盗贼前往,总会听到墓中鼓角之声顿起,杀声隐约传来,无人敢盗。可梁州长史萧教却不怕,他亲自督挖,得银镂、铜镜、方尺等物而已。 明代有一位叫张昌荣的守陵官,任职后第二年冬日,即勾结地方上盗墓贼,以修缮陵园坍塌处为由,花了二十天时间,秘密掘开一个王妃的地宫,得到宝砚两只、宝炉三件、玉枕一、金人十二个,还有不计其数的其他珍宝,半年后被同伙中某人告发,被处以绞刑,其妻女没官为奴,父被流放三千里,此案曾轰动一时。P8-10 序言 一 所有发生的必会消逝。 所有消逝的都成传奇。 一切随风而逝,往事成为露珠,“嗒”地一声轻响,从岁月的花瓣上坠落。人间无数悲喜,人心百历沧桑。此刻,他禅坐静室,默想中破碎的历史正呈现初始的完整与真实,他试图用心灵的触须去轻抚它们,仿佛一个母亲轻抚自己的婴儿——他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他忽然想起:或许自己就是这喧嚣且庸常的红尘中的传奇。 二 他知道,任何文明的遗存,都是一段传奇。作为不可再生之物,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且也是几千年历史的见证。但世人对待它们的态度,却有四种:一是彻底毁灭它们,其次是完全占有它们,再就是无知地漠视它们,最后一种是用心和生命呵护它们。自然的灾害、频繁的战争、统治者的意志、政治的因素、无知者和贪酷者的粗暴,让它们在劫难中轮回。它们在他的视野里消失,在他的默想中永生。 三 收藏与拍卖、媒体与“专家”的阵阵喧嚣,造就了大悲大喜,涌动了波诡云谲,上演了可笑闹剧,也诞生了拍案传奇。每天都有人在制造故事,每天都有人成为故事的主角;每天都有人在发着横财,每天都有人落入陷阱。每一位买家和卖家在不断地变换着角度,不该发生的发生了……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不为圈外人所知的一切,在他的笔下鲜活而逼真地呈现出来。但他不希望自己描述的这些故事与演绎的文明奥义,仅仅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希望聪明的读者能读出书中所揭示的人性的贪酷、欺诈、真诚与善良。他写了历史上发生的和现实中发生的,他把这些故事与体悟当做镜子,希望别人能看出镜中折射的真实;他的笔锋总是那么锐利,想剖开历史的尘垢与人心的坚甲;他执着于自己的思想与理想,天真又深刻;他永远在凝望着看不见的远处那文明之树上有些酸涩的果子,他知道,那才是真正的人类传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