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又称《南华经》)既与《周易》、《老子》并称“三玄”,同为道家学说的源头,又是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一部重要典籍,两千余年来以其宏富、深邃的哲思和汪洋纵恣、想象瑰奇的文风滋养了无数后来者。然而《庄子》一向难读,自古及今治庄学者在这一领域可谓歧见杂出,不胜覼缕。
《庄子通解》以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以会注、会评形式集众家所长,尤其得力于明代憨山《庄子内篇注》、陆方壶《南华经副墨》、陈荣选《南华经句解》,清代宣颖《南华经解》、林云铭《庄子因》、吴世尚《庄子解》、胡文英《庄子独见》和刘凤苞《南华雪心编》等书的诠释,完整、准确地向读者展现这位上古哲人的形象。
《庄子通解》对原文字句有详尽的注释,此外还有题解、串讲和按语。作者陆永品先生治《庄子》逾五十年,《庄子通解》为其一生心力所在。
《庄子通解》,除有《庄子》原文三十三篇外,还有题解、注释、串讲、按语,以及征引古今治庄学者的精辟见解,资料富赡翔实,语言精当准确。此书与一般《庄子》注本不同,它虽然侧重于庄子的文学特色研究,但也兼顾研究庄子的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作者陆永品在本书《导读》中,又对庄子在哲学和美学方面的非凡建树及其高度的文学艺术成就,都予以简明而独到的论述。这种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著作,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很适宜大学生、研究生、作家和大学文科教师阅读与参考。古代的著作,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本着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广大读者必定会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