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子要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家庭六步教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清)郭家珍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观闾巷之风俗,知一国之成败,察子孙之贤否,知一家之兴衰。

印光大师《天下太平之根本》、王凤仪老善人《家庭六步教育》。

郭家珍等著的《教子要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家庭六步教育)》从胎教、哺育、启蒙、入学,到择师、择配、择业,教您如何带给孩子一生之人格、功业和幸福。

内容推荐

“家庭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根本也”,但今之父母通达此道者极少,往往只注重知识文末、名闻利养,而不知伦理因果之教为齐家教子之本。

《教子要言》作者郭家珍,字聘卿,号潜园老人,河北清苑(今保定市)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郭棻后裔。《教子要言》撰于1941年,作者时年73岁,老人为育后昆、兴邦国,而著此书,当时广受关注。《教子要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家庭六步教育)》共分绪论、务本、胎教、乳育、启蒙、入学、择业、缔婚、应世、总箴十节。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作者的经验之谈。郭家珍之子郭立志解放前曾担任青海省财政厅厅长,辑有《教子图说》、《新辑二十四孝》等书。

《教子要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家庭六步教育)》同时收入了欣猒居士辑录自《印光法师文钞》中家庭教育嘉言之《天下太平之根本》,以及民国年间王凤仪老善人的《家庭六步教育》。

以上三编,皆成书民国年间,既秉承先圣之宗旨,又符合时代之精神,实为今日父母教子之良箴。是书既备,则“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之道,皆可明也,诚如三方药剂,可除今人教子之惑。

目录

教子要言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绪论第一

务本第二

胎教第三

乳育第四

启蒙第五

入学第六

择业第七

缔婚第八

应世第九

总箴第十

天下太平之根本

引言

总论

分论

家庭六步教育

第一步:根本教育

 妇德根本

 男纲根本

第二步:胎教

 胎教修养

 胎教卫生

第三步:襁褓教育

 襁褓教之浅言

 旧习襁褓之害

 襁褓教之改善

第四步:乳教

 小儿哭时哺乳之害

 小儿仰卧哺乳之害

 气禀不化哺乳之害

 心性暴动哺乳之害

 乳妇应知应行

第五步:婴儿教育

 婴儿教之简略

 婴儿教之弊害

第六步: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之重要

 儿童体育之向上

 儿童智育之启发

 儿童德育之培养

 儿童犯过之规戒

 入学时期的注意点

附:四爱浅说

 博爱

 慈爱

 疼爱

 溺爱

附篇:

 父母之道

 教养子女之方

 教与管的区别

附录: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朱子治家格言

试读章节

总箴第十

【原文】为父母者,在其子幼少时期,若一味以尊严自居,则儿辈望而生畏,于见面时貌为庄敬,背面时肆无忌惮,流弊甚多。不如乐叙天伦,融洽无间,藉以窥察儿童之真陛情,认识儿童之真病根。

父母对儿童之过失固不宜缄默不问,亦不宜恶颜厉色,动辄夏楚①从事,逼成其见父母而生畏,甚且避不见面之不良习惯。

父母对儿童之美德善行宜以奖勉兼施,促其益进。但不可誉不去口,逢人宣扬,长其傲慢。

父母对儿童之过失,当平心静气,善于开导,并激动其愧悔之诚,克治之勇。

【注释】

①夏楚:指荆条。

【译文】为人父母的人,在他的孩子还是幼童时期,假如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尊严,那么儿辈见到自己望而生畏,见面的时候貌似庄严恭敬,在背面时就肆无忌惮,恶习毛病很多。倒不如和孩子共叙天伦之乐,融洽无间,借此以窥探察觉儿童的真性情,认识儿童真的病根所在。

父母对儿童的过失当然不能闭口不问,但也不能疾言厉色,动不动就用荆条进行体罚,逼得他见到父母就害怕,甚至还会养成躲避父母与父母不见面的不良习惯。

父母对儿童的美德善行应当奖励与劝勉并重,促使他更加精进。但不能赞誉不离口,见人就宣说赞扬,这样会增长他的傲慢心。

父母对儿童的过失,应当平心静气地处理,善于开导,并激发鼓动他真诚的惭愧悔过之心,克制习气毛病的勇气。

【原文】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  教子九则:日勤学、日择交、日戒多言、日习应对、日知礼义廉耻、日明进退威仪、日惜光阴、日守信用、日遇事有识见。

教子以变化气质为先。刻薄者,宜教之以宽厚;暴厉者,宜教之以温和;浮华者,宜教之以朴实;浅露者,宜教之以含蓄;轻躁者,宜教之以持重。

教子者,宜先去其傲心,养其谦德,使能温恭退让,行无邪僻。子弟十岁上下志识未定,而记忆力特强。一善言入耳,终身不忘;邪言入耳,亦时时动念。故于幼年子弟前,勿述鄙恶之事,尤戒媒秽之谈。或称贤圣高踪,或陈古今法戒,倘遇旁人开口作粗俗之戏谑,宜令子弟回避。有子不教,不独自薄其后嗣,兼使他人之女配非其人。

【译文】教育孩子有五项内容:引导他的心性、拓宽他的志向、长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正气、克制他的毛病。

教育孩子的九条原则:勤奋学习、选择交友、戒话多、练习日常应对、懂得礼义廉耻、明了进退的威仪、珍惜光阴、守信用、遇到事情有自己的主见。

教育孩子首先是变化他的气质。刻薄的,要教他懂得宽厚;凶暴的,要教他懂得温和;浮华的,要教他懂得朴实;好表现自我的,要教他懂得含蓄;轻躁的,要教他懂得稳重。

教育孩子,应当先剔除他的傲慢心,长养他谦虚的美德,使他能温恭退让,行为举止没有邪僻。子弟十岁左右思想意识还没有定下来,而记忆力非常强。一句善言听到耳朵里,就会终身不忘;一句恶言听到耳朵里,也会时时起邪念。所以在幼小的子弟面前,不要说鄙陋低劣之事,尤其当戒除淫亵的言语。或者给他讲古圣先贤的事迹,或者给他讲古今的礼法规诫,倘若遇到别人开口说一些粗俗不堪的戏谑之言,应当让子弟回避。有儿子不教育他,不单单是让自己的后代命运不幸,也使别人家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不该嫁的人。

【原文】妇者,家之所由盛衰。苟慕其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傲其姑、轻其夫者,齐大非偶之弊即在此。

择师、择配、择业,为人生之大关键,能左右一生之人格、功业、幸福,不可不慎。

P39-42

序言

【原文】潜园老人记述其教子所得,为要言一编,大旨本圣哲经典,及儒先家训诸书,本末该备,言近而旨远,准乎古不戾乎时,与紫阳①《童蒙须知》为近。夫人莫不有子,即莫不蕲②其子之才且贤。顾往往不副所期者,失教故耳。教矣而不得其教之术,其终也与失教等。然则教之不豫③,与夫教无其术,岂非为人父者之责哉?

【注释】

①紫阳:指朱熹朱夫子。

②蕲:古同“祈”,祈求。

③豫:预先,事先。通“预”。

【译文】潜园老人记述了他教子的心得,著了《教子要言》这本书,主旨都是以古圣先哲的经典和儒家先圣的家训为根本,该书内容完备,既举出了家庭教育的大根大本,也言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言语切近而意蕴深远,既和古圣先贤的教诲吻合,又不违于当今社会的潮流和趋势,和朱子的《童蒙须知》差不多。人都有孩子,做父母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贤才。可是等孩子成年后,回头一看,往往和自己所希望的不相称,这都是由于失教的原因啊!教育孩子而不懂得教育之方,最终和失教没有两样。那么教育孩子不事先学习教子之道和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难道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吗?

【原文】昔陈文恭公①称柏庐②先生《治家格言》曰:“其言质,愚智胥可通晓;其事迩,贵贱皆可遵行。”是编详列豫教之术,易知易行。其庶几焉使天下之为人父者循是条目以为教,将见家无不教(肖)之子,国少失教之人。孟子谓:伊尹使吾民为尧舜之民,此物此志也,是则潜园老人之微意也夫。

辛巳仲春陈云诰谨识  【注释】

①陈文恭:即陈弘谋,乾隆年间的名臣,《五种遗规》的编者。

②柏庐:指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有《朱子治家格言》。

【译文】以前陈弘谋先生称赞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说:“其言语质朴易懂,愚人智者都能够明白;其事迹切近可行,富贵人与贫贱人都能遵守实行。”(这段话也可以用来称赞潜园老人的《教子要言》)此书详细陈述教育感化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实行,它或许能使天下为人父母的人,根据这本书里所讲的来教育孩子,将会见到家里没有不肖之子,国家没有失教的人。孟子说:“伊尹使我们的民众和尧舜时期的民众一样(淳朴)”现在希望通过眼前这本书,来实现这样的志愿,我想这也正是潜园老人精深的用意所在吧!

辛巳仲春陈云诰谨识

书评(媒体评论)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

——印光法师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才之成自儿童始。

——(清)陈宏谋

教子九则:曰勤学、曰择交、曰戒多言、曰习应对、曰知礼仪廉耻、曰明进退威仪、曰惜光阴、曰守信用、曰遇事有识见。

——(清)郭家珍

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必须教之以道,把儿子领导在道上,教与管不同。管是使禀性制伏他,教是用天性领导他。教是率性合道,夸奖他的长处,纠正他的短处。管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找人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

——王凤仪老善人

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

——(清)郭家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