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自传。
这不只是一部自传,书里穿插了三篇口述访问,一篇来自手冢的小学同学,一篇来自手冢的妹妹,另一篇则是帮手冢治虫渡过破产难关的朋友。
但却是手冢治虫先生晚年对自己漫画人生的整体回顾,对自己创作理念的深入诠释,书中附有许多手冢的漫画手稿。喜欢动漫,想深入认识手冢治虫的人,不可不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漫画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日)手冢治虫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自传。 这不只是一部自传,书里穿插了三篇口述访问,一篇来自手冢的小学同学,一篇来自手冢的妹妹,另一篇则是帮手冢治虫渡过破产难关的朋友。 但却是手冢治虫先生晚年对自己漫画人生的整体回顾,对自己创作理念的深入诠释,书中附有许多手冢的漫画手稿。喜欢动漫,想深入认识手冢治虫的人,不可不读! 内容推荐 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是低成本动画的先驱,自第一套作品《铁臂阿童木》起,他就以电视动画为其发展方向,是日本战后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成功运用到漫画里的第一人。 手冢治虫的作品往往围绕着生命意义的大课题,涉及不少哲学层面的问题,特别表现出对科技发展的担忧,也有包含对社会的批判、人性的探究等严肃话题的作品。手冢治虫以丰富的主题、多元化的视角带领观众作深层次思考,对整个日本动画文化的形成与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誉国际间,名留日本动画史册。 手冢治虫为什么开始画漫画?为什么制作卡通?为什么他具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什么是影响他最深远的事件?为什么他的名字那么奇怪,叫做治“虫”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本书里。 目录 序一 “虫人”手冢 王受之 序二 平凡人的不凡旅途 王卯卯 1 开始画漫画时 2 与杰出的老师们相遇 充分享受“秘密结社”游戏 ——石原实讲述小学时代 3 我的战争经历 4 “生命的尊严”是我的主题 哥哥的漫画有两个中心 —宇都(原姓手冢)美奈子讲述哥哥 5 制作动画片 6 孩子们等待着严肃的信息 ——写给成年人 “战斗心”是他创作的原动力 ——葛西健藏讲述困境时代的手冢治虫 7 人性很重要 ——写给年轻人 “教父之子” 手冢治虫简略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那时候的教育 战前自然是没有电视机的,孩子们寻求乐趣的一个方法就是去看拉洋片。时而路旁过来位大叔,敲起梆子通知小孩。我们只要一听到梆子声,立刻跑过去买糖,一边吃糖一边看拉洋片。那儿就成了孩子们的社交场所。 还有粗点心店。过去的粗点心店跟现在的根本不一样。只要去粗点心店,就能买到一钱套餐。只花一钱就能吃到套餐!要说店里提供的食物,其实就是现在的杂样煎菜饼。店里煎上一份杂样煎菜饼,只卖一钱,过去的一钱相当于现在的五日元,花五日元吃到的东西,自然里面放不了什么。店员揉团小麦粉,啪地摔在铁板上烤,没有任何味道,只是烤好后会浇上调料给我们吃。就是这样的粗点心,当孩子们肚子饿了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好吃。 还有冰激凌。那时候不叫冰激凌,而叫做冰砖。里面没有牛奶,是用冰和砂糖做的,还真称不上冰激凌。那时候我们吃的是那种东西。 那时候我们阅读的漫画如同便宜的玩具。那个时代就是那样。但是,我们可以观看学校巡回放映的电影,学校也会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们还可以看拉洋片,看红皮漫画书。红皮漫画书是一种面向青少年的红色外书皮的漫画书,当时经常是悬挂在粗点心店的铺前,一本十钱左右。 当时的绘画教育非常的粗糙。现在的教科书,由民间的企业制定生产,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后,再由地方自治体或学校购买。那时候的教科书与现在不一样,是所谓的国定教科书,由文部省制定教科书,强行推广。学校采用这样的教科书,对学生进行教育。图画课的教科书上印着画,上面写着“模仿图仔细绘画”的要求,让学生照摹图画。这样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三重圈以示优秀。只要学生略微发挥一丝个性,凭自己喜好涂了点别的颜色,就会得一个大大的又。 再说作文教育,当时也有作文的教科书,上面选编的是例如“小狗的故事”等说教性的作文范例。我不明白这种教科书是谁编的。其中也有宫泽贤治的童话之类的短文,却写着“阅读短文后,阐述批评意见”等,让我们写这类东西。我们写作文时,不用对细节做出评论,只要敷衍写写就可以,这就是孩子们的日记。日记里只是罗列着一堆“去郊游了”、“谁什么时候去玩了”、“吃过饭了”等内容。一般只要把稿纸填满两张,就会得到“优秀”的评语,获得一个三重圈。那时候的教育就是如此粗糙。 告诉我写故事的快乐之处的老师 不过,我的小学老师中有一位个性非常独特的老师,他就是乾秀雄老师。他推行一种作文写作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我们小学毕业后过了些年才被普及推广的。乾老师早早地就采用了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写自己喜欢的作文内容,让我们写了许多。乾老师经常说,一个孩子每次作文都应该写上十张稿纸,写作文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他让我们在这个时间内充分地写,痛痛快快地写。他说,如果没有写完,可以中午休息时继续写。再写不完的话,可以放学后留在学校里写,也可以回家后代替作业写,甚至可以写上三四天。总之不管怎样,一定要写完它。他说,能写的话,四十张、五十张稿纸都可以写。 小孩子不可能有写出四十张、五十张稿纸的能力。一般孩子写日记,一天的日记写个两三张也就完了'让他写上三四十张稿纸的内容,他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没有可写的东西,很多孩子只好苦闷搔头叹气了。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拼命地写,努力把文章写长,想方设法要把文章写长,这样就只有写自己的想法了,如“我是怎么怎么想的,但放弃了”之类。我就这样絮絮叨叨地写自己的意见。这成了自己的一种信息表达,一种心情倾诉。事后再看看,确实很无聊,不过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给别人看,的确非常独特。也可以写日记,像晚饭有什么菜,那菜尝了尝有什么味道,后来那道菜有没有剩下,因为我讨厌吃什么和什么菜,就跟妈妈说不想吃晚饭等等,写得非常细致。 前面我已经讲过,我有一个朋友姓石原,他拼命地思索了一个晚上,却什么也写不出来,于是就写了一篇二十页的作文——《什么都想不到》。他长篇大论地写了自己拼命思考的过程。这篇作竟获得了三重圈。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明白了写故事的快乐之处。作文课时间,不管什么内容,只要多多地写,于是我经常逞着性子拼命写,课堂上没写完,就带回家继续写,常常写出几十页。我记得当时我不断地写出“台词”。台词一写多,怎么看都像是小说了。有时候我任意添加台词,把作文都写成了虚构的小说。 去学校 手冢治 我和大森君一起出了池田车站,在途中遇见了北田君。 北田君站在面包店前面说:“下个星期日,嗯,十七日休息,十八日也休息吧。如果十八日休息的话,那就可以去东京好好逛逛了。” “你设想一下如果运动会在星期五举行,那星期六肯定放假,星期日和星期一、星期二也会放假。还是这样更好啊。”我说。 听我这么一说,大森君也说了:“一天休息一个小时才更好呢。一听到钟声响起,原来是玩耍的钟声响了。” 北:“是不错。” 大:“只不过暑假没了挺可惜的。” 我:“一分钟就是一天的话,会变成怎样呢?” 北:“假如真那样的话,回到家后没法学习了。” 大:“第一,连玩耍的时间也没了。” 这么一来,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读物了。实际上,小时候的我也曾经设想过将来当个作家。那好像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要制作一本教科书,于是每天回到家就拼命地写故事。教科书既是几个故事的文集,也有让学生不断学习新字的作用。我当时就挑战这两项。 当然,故事都是虚构的。唉,小孩子写的故事,自然没什么了不起的内容。动物的故事,抒情的故事,杂七杂八地写了一堆。字典搁在手边,故意找一些难写的汉字来用,然后弄得像教科书似的,把难写的汉字写在栏外。如此这般,私制教科书就成了单纯满足我自己的成果。但是,自己创造出故事,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很特别。 我把自己写的东西全部保留了下来。我确信,正因为接受了这种作文教育,我才能够讲故事。 我也曾经努力创作完成一个故事。例如,当我来到院子里,看到蚂蚁爬行,就写过一篇二三十页讲述蚂蚁遭受螳螂袭击,最终被吃掉的故事。在故事中,我写道“蚂蚁觉得热,抬起了头”。老师看了后,说:“手冢,写这种虚假的故事可不行,这不成撒谎了。”但是,为了把作文写长,怎么说都需要添加虚构的成分,这也没办法。这是小孩子的印象,小孩子把自己化作蚂蚁,拟人化地写,作文也就成虚构了。 就这样,我逐渐地写出这种虚构小说。例如,我写过《袜子破了的故事》。关于这篇作文,我还有段非常光荣的回忆。这篇作文被评为推荐作文,曾在大阪被广播过。故事讲述第二天我有个重要的仪式要参加,可前一天袜子却破了,只好把破袜子拿去让母亲为我缝补。其实,真实的情况是,我母亲既没有非常疲劳,也没有睡着,但我却设定为我将睡下的母亲唤起,让母亲为我缝补。我写了自己的感触,“妈妈,谢谢您”。后来老师问我母亲,这事是不是真的。母亲回答说,是假的。那是在推荐到大阪以后的事情,后来我被训了一顿。因为作文被推荐到大阪,我感到很得意。可以说正是写了这种虚构的小说,我最终才能够成为漫画家。 这种虚构的作文,至今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通过写长故事,学生能够学习用各种写作手法,从各个角度来写一件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作文教育真的很独特,非常有积极作用,我至今仍感谢老师的教育。 我想,我是从乾老师那儿学到了讲故事的乐趣。我开始模仿着画的漫画,如果没有了内容的构成能力,也就只是些乱涂乱画。多亏了老师的教育,让我学会、掌握如何创作故事。 听我讲述苦恼 乾老师经常招呼我们去他家玩。我记得他租的是公寓的二楼。房间没有什么特别的,那只是一位年轻单身老师的生活场所,不过能够接触到老师的个人生活,我们感到很幸福。我曾经去老师家,向他倾诉我无法向父母诉说的烦恼。我们非常依赖老师,小学毕业后还—直与老师保持联系。 现在我要坦白,战后,我曾经为了买一本很喜欢的书,把爸爸心爱的照相机偷偷地卖给了照相机铺。 我们家住在美军军营的附近,当时有传言,美军军官会到家家户户查访,像样的高级品都被他们拿走了,而且据说实际上真发生过这种事情。父亲的照相机等,正是会让他们首先注意到的奢侈品。 反正会被拿走,倒不如卖了得了,我这么想着就拿着照相机去了照相机铺。当时父亲正在战地收容所里,他自然不可能知道这些。 然而,父亲突然回来了。父亲得知照相机不见了,如烈火燃烧般地大怒。我也没有和母亲商量,就跑到了乾老师家。虽然感到不好意思,但我还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老师。 “真拿你这家伙没办法啊。不过,你干都干了,也没法挽回了。” 老师说着,把自己的许多书借给了我,老师原本想用这些书换钱来着。 故事还得回过头来说,就在我们接受乾老师的这种作文教育的时候,战争爆发了'老师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排斥。渐渐地,我们得写符合国策的作文,如写“送出征士兵的情景”、“士兵们,谢谢你们”等,题目内容完全变了,作文教育更是乱七八糟了。 到了战后,从美国引进了一个词“screen education”,就是屏幕教育。作文教育被大大削弱,因为要优先考虑利用屏幕对孩子们施行教育,很遗憾,学校里连作文课的时间都没有了。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作文是非常有意义的。的确,现在看孩子们的作文,非常独特,有个性,我想一方面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苦努力,但我更希望有一种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能够让孩子们写很多他们想写的,能够让他们畅快地写。 鼓励我画漫画的老师 还有一位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就是中学时代的美术老师冈岛吉郎。他隶属于某个美术团体,是位纯粹的画家。 那时战争越来越激烈,学校都致力于军事训练,美术、作文等学科就成了副科,给挤到了_一角。油画颜料这些画画的术才料都很难弄到手了,就在这种条件下,冈岛老师依旧真心诚意地热心指导我们美术。 我依然在画漫画,因此遭受老师及学校的配属军官的白眼,并多次被批斗。总有人质问:“画漫画,现在是战争时期,你想千吗?!”每当这时候,冈岛老师总是维护我。 “因为这是手冢的才能。”老师护着我,在办公室里大声为我辩论。 “手冢,不管战争多么激烈,就算你被征召入伍了'绝不能放弃画漫画。你,一定可以凭借漫画出人头地。虽然现在时势如此,但你不能放弃。” 我记得老师在美术室的课桌前如此鼓励我,让我深为感动。 P26-39 序言 平凡人的不凡旅途 十分荣幸能给这本书写序。 小时候,经常拿家里其他小孩买的漫画看,其中有一本没有前集没有后续的长方形小册,那一集的内容是一个小机器人和一个大机器人一起战斗,虽然最终取胜一但大机器人只剩下一只钳子手,小机器人打开自己胸前的盖子,里面燃料已经所剩无几,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死去。小机器人将那只钳子手投人海中,飞向未知的远方,画面定在天空中他渐渐消失的背影。 漫画的名字叫《铁臂阿童木》。在看惯了以王子公主幸福在一起结尾的真善美漫画后,这本漫画给当时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够在引人人胜的故事中使得读者意识到现实的另一面,这种反差让人记住了这个特别的作者——手冢治虫。 阅读手冢治虫的生平,发现他曾是这样一个不得意的人:画漫画的初衷只是为了不受欺负,在战乱中,十几岁时双手感染险些坏死; 同时他又是这样一个开创性的人:第一个将电影手法运用到漫画中,奠定了日本漫画的风格和特色,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漫画家,振兴了一个事业,开启了一个时代。 一个画家要画地狱的景象但一直画不出,当他亲身体验死亡和地狱般的伤痛之后才画出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这也许也表达了手冢治虫对自己的态度:创作高于一切。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又是脆弱的。在这短暂的一生里,可以有很多次选择,手冢治虫选择了创作,他的题材涉及医学、科幻、神话、心理、自然、伦理等等。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到超负荷的人,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每年坚持看三百部电影,随身带着笔纸抓紧一切时间作画,在成为作品销量全日本第一的漫画家的同时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的创作高达15万页,是全世界作品最多的漫画家。 他又只是一个安于挣稿费度日的漫画家,他更是一个漫画领域的开拓者:在保持高产的同时,在创造上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设想;在实验动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不同风格、不同手法和视角做的探索和尝试;在漫画作品中,义可以看到他对电影手法和漫画手法的融会贯通;他在恐怖类漫画领域也有涉猎,更是创造了“少女漫画”这一种类。他努力地认真地去生活,所获得的多种爱好和知识,不仅仅成为故事的素材,也成为其作品背后强力的技术后盾。 他拥有对动漫的热爱,也拥有成熟的画功,但他不仅仅满足于将作品的高度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向更深刻的阶段努力着。在他的作品中,无一不在诉说着活着的感慨,同时感叹生命的宝贵和人性恶的伤害。他是一个生长在战争年代的人,亲眼目睹过居民区被轰炸后的惨状,也尝过陌生的善良居民所制饭团的滋味。他在半自传漫画里画到自己的一位好友被炸弹炸得面目全非,正好前方有人在围打着坠机的别国飞行员,于是愤怒的他也抄起一根木棒冲过去,但冲到近前才发现,原来那个飞行员也已经血肉模糊死去多时。画面中他手里的木棒缓缓滑落,战争只是少数人发起的游戏,而付出代价的往往是无数无辜的人。 在他的笔下,医术精湛无所不能的Black Jack,在面对战争带来的创伤时也无能为力。人的力量,有时如此渺小;人的生命,有时又如此短暂而脆弱。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使得他在成年后不止一次赞叹:活着真好。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他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分享自己的感受,去尽力影响着更多的人,希望人们可以更加珍惜生命。一部漫画可以感染人,打动人,更可以启发人。他的作品从不逃避这个世界,也从不隐瞒恶的一面,更多的是去引导他人去清楚地面对。救死扶伤的可能是坏人,大肆杀戮的又可能仗义待人;好不容易寻找到同类,结果却是要亲自去毁灭对方。在他的世界里,出现过很多次死亡和离别;在他的世界里,有美好的希望,也有残酷的选择;没有十全十美的落幕,有的是弱肉强食的规则;没有绝对的黑暗,也没有绝对的光明。他将善与恶同时剖析开来给人看,引导读者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 “我自身也想活个200岁、300岁,想看看这期间这个世界会如何变迁。但是,既然这事不可能实现,至少我希望能够在数十年的人生中尽可能地拼命活下去。至少我没有在空袭中死去,所以剩下的人生,我要做我能做到的事情,然后死去。”生命的意义,在于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出无限的光辉。手冢治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漫画家,一个做出了不平凡事情的平凡人。 王卯卯(Momo Wang) 插画家,动漫人,专栏作者 《我兔斯基你》作者 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momo 后记 手冢治虫老师去世后,已经过去了8年。俗话说“去者日日疏”,但手冢老师的情况有点不一样。确实,有关他的姿态、表情的印象日渐淡薄了,但有关他的作品,作品中的呼吁、高潮场面等等,其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的鲜明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特别喜欢手冢老师的作品,但我觉得不仅仅是这样。 有人说,《火鸟》中的出场人物都执著着的“不灭的生命”不正是存在于手冢老师的作品中吗?我们相关人员也觉得是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最近再次清晰地感受到那样的东西“存在”手冢作品中。 这本书整理了1986年至1988年手冢老师晚年的讲演记录(磁带),归纳了老师的儿童时代开始的漫画家生涯。各个事实当然都是当时的记录,想必大家都注意到和现在有些不一样。讲演是面向老帅和家长,面向一般人,面向新成人,面向喜欢电影的人……汇集了以各类人为对象的讲演,其表达的信息不一定连贯。但是,在向多方面讲述中,我想手冢老师“自然”的声音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老师通过漫画、卡通作品想要呼吁的信息,清楚地浮现出来了。 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最适合手冢老师的是漫画。本书全篇登载的《教父之子》是在正文中很少出现的手冢老师中学时代的故事。这故事与小学时代“受欺负的孩子·漫画·心灵交流”相连贯,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推测,能画出感人的故事,对手冢老师来说,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那种政治、社会状况下,老帅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环境很好的缘故。 通过这样的“好”朋友,“好”家人,“好”环境,手冢世界得以修筑,不禁让人觉得这世界也充分反映了老师自身的性格优点。正如老师的妹妹宁都美奈子所说,手冢漫画有两个中心——认真严肃的中心和恶作剧的中心。这是一个看不见中心、多彩快乐的世界。希望大家能够再次确认一下中心与主题。大家所读的内容停留在脑海的一角,只要大家阅读手冢治虫漫画,就能更鲜明地领会到手冢治虫这位大漫画家所传递的信息。 手冢制作森晴路 1997年5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