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思维的形状(刘宇昆作品集)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美)刘宇昆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宇昆——首位华裔“雨果奖”“星云奖”双料作家,英文版《三体》译者。他的作品结合东西方文化精粹,在描写技术进步影响社会的同时,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令人为之惊艳。

《思维的形状(刘宇昆作品集)》集结刘宇昆11篇中短篇科幻力作,从遥远的历史真相到眼前的信息过滤,从外星人的思维之谜到机器人的道德困惑,从为人父母的情感之路到奇点时刻的真正降临,为读者呈现出一道道精美的科幻大餐。

内容推荐

《思维的形状(刘宇昆作品集)》完整收录了刘宇昆整个短篇创作生涯中的众多佳作,包括2002年最早创作的《纱蝉》、2014年的最新短篇《解枷神灵》;更有在未来作家竞赛比赛时的即兴作品《涅槃》,获得“雨果奖”“星云奖”提名的《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及同麦克雷斯尼尔合作的《拟态植物》。

这十一篇异彩纷呈的杰作,从遥远的历史真相到眼前的信息过滤,从外星人的思维之谜到机器人的道德困惑,从为人父母的情感之路到奇点时刻的真正降临,为读者呈现了极为广阔的科幻创作视野。

目录

作者前言

思维的形状

涅榘

麦克斯韦之灵

发条士兵

纱蝉

拟态植物

广告御免

解枷神灵

重生

第14课:关于事件隐形装置及其实际运用的思考

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

跨越边疆:《思维的形状》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思维的形状

译耿辉

猫篮变成花手绢,又变成面条,变成马槽,再变成渔网。无事可做的人类孩子在大征途中创造了《翻绳二百种》,这只是其中的头几种。

我曾是其中一个孩子。

小凯特一边举起手一边哼鸣,翻绳紧紧绕在□的手指上。牛电朝我看了一眼,我挥手回应。牛电有跟前代敦罗基同样优雅的长颈和球状的身体,看着□就像是看着年轻时代的我的爱人。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觉得“□”这个人称代词有些别扭,就像流畅思维里的绊脚石。

翻绳从一个形状变成另一个形状,仿佛一种记忆过渡到另一种记忆,故事的一幕唤起下一幕。在各个形状之间,翻绳经历了成百上千种无名的状态。近似花手绢、不成形的面条、半成品马槽。

多年以前还在拉帕努伊号飞船上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飞快地从一种造型翻到另一种造型,紧紧拉着翻绳,欣赏各种形状的美妙之处。我们不在乎绳索松散的中间状态,也没给它们起名字。

此刻,我面前的孩子们缓慢优雅地移动,痴迷于每一个阶段中紧张和松弛的绳索。对袍们而言,翻绳是紧绷还是松弛,手在移动还是静止,并无多大区别。我曾教给牛电们《翻绳二百种》,而□们却给每两种之间的几千种过渡形状都起了名字。

优雅柔美的伊罗是凯特的伴侣和同胞。轮到□从凯特手中接过翻绳时,□缓步前行,从一边走向另一边,思考着该怎么翻。我听见□四只脚上的贝壳鞋轻轻掠过操场沙地的声音。

卡拉桑尼人喜爱这种人类引进的游戏,我母亲曾相信牝们喜欢翻绳一板一眼的精巧:每个人轮流表达,只为了体验手指被缠住时的牵绊和无声的交流,在沉默中用手指绷紧绳索做出精巧的形状。

“也许□们学会把翻绳看作生命的隐喻。”她过去曾说,“给予、接受、表达、观察、支配、服从。”

“你用陈腐平庸的意识通道过滤你看见的一切。”我当时说,“敦罗基说得对,你无法看清事物的本真,那是你不可能感受到的”——我抬手相互握起,抵在胸前,似乎在用力按住一个伤口。这是一个卡拉桑尼手势——更准确地说是一组手势——我一直也没给她讲清楚。

“Tsuko。”她看着我的手,机械地说。

把卡拉桑尼语言归纳为一系列独立手势,我妈妈从未放弃这种努力,那些是最小的意义单元,可以描绘、书写,可以用我们思维的形状、我们的语言来解释。我妈妈就用这些音节把我们的语言结构强加在那种无法言说的语言上,给无法命名的东西命名。

我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方法,可还是会使用它们。虽然我能理解卡拉桑尼人,但是我的思维仍然需要这种音节,需要这种媒质来为卡拉桑尼语赋予形状。

然后我的手无力地垂在身侧,无奈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被理解。那是我最后一次尝试跟她理陛地对话。

孩子们的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也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到眼前。我抬头看见凯特和伊罗被别的孩子们围绕,□们的手指飞速移动,指尖变得越来越亮。这是变得焦虑的迹象,一定出事儿了。

我跑过去,孩子们为我让出一条路,让我成为牛电们关注的中心。凯特和伊罗面对面,伊罗疯狂地打着手势,而凯特却陷入沉默。很明显,颤动的身体表示精神上的压力即将令□复叶的端部脱落。

冷静,我的手语吸引了牛电的目光,我放慢手部动作,表达出关爱的情绪,用指尖随着心跳的节奏努力吸引□与我同步。我的指尖不能发出生物荧光,数量也比□们的少,所以我永远不能像一名卡拉桑尼人那样清楚地表达,不过孩子们已经学会原谅我的“口音”,尽力理解我的意思。

怎么了?

我们卡住了,伊罗对我说。

凯特举起手,我看见□们被困在降落伞形状的翻绳里。降落伞无法变成其他形状,这是一个死胡同。

我拥抱了孩子,□头上的复叶震颤着,在红色夕阳最后的余晖中闪烁着微光。袍直面我的凝视,又大又圆的眼睛没有虹膜,一如漆黑的暗夜。

夜幕降临,我们渐渐沉寂。别的孩子们跑来提出想法和建议,恬淡自然的乳白色荧光从□们交谈的手指上散发而出。

“就像一群萤火虫。”爸爸说。

我当时六岁,爸爸和我看着卡拉桑尼孩子在六米外的空地上玩耍。□们发光的指尖在夜空中划出明亮的光线。□们的游戏静得吓人,完全没有我和伙伴们玩耍时充斥在空中的欢声笑语。

在牛电们身后,我们勉强能看见守卫的身影,□们一动不动地站立着,身披花哨的仪式铠甲。,手中握着棍棒一样的武器。

我们坐在顶盖打开的穿梭艇上,等待妈妈从我们面前的这座没有窗口的巨大建筑中返回。

这算哪门子宫殿?我想。它看上去就像一整块大石头,一座由巨人们雕琢成型的山峦,一点也不像我在画册中见过的宫殿。妈妈跟我解释过,“宫殿”只是我们随便给那座建筑命的名。我们不知道卡拉桑尼人是否有国王,甚至政府。

她还告诉我,她觉得卡拉桑尼人喜欢用厚墙保持建筑冬暖夏凉。牛电们不需要窗户,因为□们发光的手指在黑暗中也很容易看得见。

妈妈独自进入那座阴暗巨大的建筑,这令我很担心。

“萨拉,”爸爸低声对我说,“□们像不像一群四脚鸵鸟?”

我傻笑起来。爸爸总是善于逗我高兴。

卡拉桑尼人的长脖子上是一颗小脑袋,矮胖的身体由四根细腿撑起,我们祖先扯起太阳帆从佩雷星出发时,作为畜禽被带到拉帕努伊号飞船上的鸵鸟确实跟袍们有点儿像。

卡拉桑尼人也有长长的手臂,末端分开形成精巧的手指,形似起飞的鸟儿展开的翅膀。在我看来,牛也们的动作优雅,仿佛舞者在翩翩起舞,我羡慕□们从容的平衡感和流畅的动作。

P1-4

序言

耿辉

这本小说集中选择的作品几乎涵盖了我的整个短篇小说创作生涯。《纱蝉》(Gossamer)创作于2002年,当时我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而《解枷神灵》(The God swill not be chained)创作于2014年,这时我基本上停止写作短篇,转而创作长篇。

比如说,《涅磐》(State Change)是我在未来作家竞赛决赛期间写作的(我凭借《纱蝉》打入决赛),当时我仍在学习法律、未婚,不确定自己是否会有作品发表。

在蒂姆·鲍尔斯和K·D·温特沃什的写作培训班上,我们必须得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一篇短篇小说。蒂姆起初在教室里四处走动,随机指定物品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创作提示。当他停在我座位旁边时,看见一杯没喝完的汽水和里边尚未融化的冰块,于是他捏起一块,对我说这就是我要写的故事。当时的我看上去一定相当沮丧,可是K·D告诉我,有时候优秀作品的创作灵感并不会直接源自提示。

写作《涅槃》是一个紧张激烈的过程,我从没在如此之短时间内创作一篇故事,整个过程中,我一直有种几近失败的感觉。不过,这篇小说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杰伊·雷克就是其中之一。在一番颇有见地的评论之后,他建议我把它投给《复调》,他和黛博拉·莱恩编辑的选集。我听从他的建议,将《涅槃》修改之后卖给了他。就这样,参加完未来作家竞赛,我售出了第一篇作品。

从那之后,我已经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完成了许多篇小说,但是没有一篇像《涅槃》这样惊心动魄。能够在压力下有所表现,按时完成作品对我的创作生涯很有帮助——我的一些优秀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我感谢写作班给了我接受这种挑战的信心。

未来作家竞赛之后,杰伊的创作渐入佳境,而我在很多年里都卖不出作品。但是在那段困难时期,杰伊多次帮助我,在百忙之中给我鼓励和支持。他就是我努力的目标。

K·D·温特沃什和杰伊·雷克都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怀念他们的慷慨大方和真知灼见。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可以讲述。写作《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A Documentary:The man who end ed history)是我生命中最痛苦和艰难的经历之一,在研究历史并反思人们是怎样为了政治利益牺牲历史真相的几个月里,我一直饱受煎熬。时至今日,这篇小说仍然是最令我骄傲的作品。《重生》(Reborn)是我第一次同戴维·哈特威尔合作的结果,他是当今业内最棒的科幻编辑之一。《拟态植物》(the Plantimal)是我第一次同麦克·雷斯尼克一起创作的小说,他既是技艺娴熟的小说作家又是慷慨热忱的朋友……

对于思维的运作原理、表现形式、进化发展、扭曲变形和盲点死区,我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中所有小说都围绕可以承载思维的不同形式来展开,不管是历史、技术、人工智能或别的什么,我持续关注的是这些外因如何改变思维。

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但它们也揭示了我作为作家的成长历程和我思维的“形状”随时间的改变。每次相遇,每次交谈,每读一本书,每听一个想法,每一位新朋友——所有这些都形成我思维的组成部分,引导着思维的流向,激励着思维的发展。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改变周围的人,也被他们所改变。或许这种情况在作者和读者之间也有发生。

我要感谢我的编辑雒华和清华大学出版社为这本书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人。我还要感谢我的译者——耿辉、夏笳、吴霜、余有群和罗妍莉,他们以信、达、雅为目标翻译我的小说。同样作为一名译者,我深知翻译这项需要权衡各方的工作有多艰难。在优秀的译作中,翻译和作家的思维最终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谢谢你们这些读者——你们的存在是我写作的动力。对我而言,写作就是一种思维,我希望这些故事有些也会成为你们的思维,而且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们会感到欢喜。

后记

跨越边疆《思维的形状》译者后记

文夏笳

我与刘宇昆的相识是从翻译小说开始的。2012年,彼时《新幻界》的主编三丰鼓励我为他们的电子刊物翻译一些短篇,而我作为一个翻译方面的新手,亦怀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情答应下来。三丰推荐给我的第一篇小说,是雷·布雷德伯里的名篇《一日夏华》(All Summer ina Day),第二篇就是收入这本选集中的《广告御免》(Ad Block)。

彼时我刚刚在《科幻世界》上读过几篇刘宇昆的作品,其中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恰到好处的犀利与狡黠,都令人为之惊艳。在经由热心的三丰代我转达了这份仰慕之情后,刘宇昆主动发来邮件表示感谢,并表示他亦有兴趣翻译我的作品——套用一句老话,“两人伟大的革命友谊由此开始。”

翻译刘宇昆的小说是件压力颇大的事情。他的中文和英文都极好,常常在回信中首先对译稿献上不遗余力的溢美之词,随即以温婉的措辞,严谨细致地一一指出各种错译、漏译之处。而他优美、简洁、充满诗意的语言,亦让人在翻译时不得不一字一句推敲,要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这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字之美。此外他还喜欢引经据典,而那些看似轻盈的语言游戏背后,则往往牵连出太多丰富的潜文本。翻译《纪录片:终结历史之人》(Documentary:The Man Who Ended History)时,我曾将文中日本影像工作室的名字Yurushi(静寸)一词翻译为“宽恕”,刘宇昆则建议译为“仁恕”,出自《汉书·叙传上》:“宽明而仁恕。”他说:“我想象中这个日本公司应该喜欢引用古文,来表达他们尽管对历史有悔意,但也希望中国能以‘仁’的心态来宽恕。”纪录片作者的名字Heraclitus Twice。则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名哲学命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最终我将其译作“赫拉克利特‘涉江”——或许亦可算作另一处小小的文字游戏。而在翻译《第14课》时,我则不得不先仔细阅读一篇米格尔A·莱尔马有关事件隐形装置的论文,并就我对文中技术细节的疑问与刘宇昆写邮件商讨。

对此,其他几位译者也似有同感。吴霜曾告诉我,刘宇昆对小说中诗歌的翻译要求颇高,为了将寥寥几行诗句译得典雅工整,常常需要二人往来数封邮件,反复讨论。《涅槃》中引了几句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C.ValeriusCatullus)的诗,原文为拉丁语,而吴霜则在刘宇昆的建议下,按照古风的格律将其译出:

Si tecum attuleris bonam atque magnam

Cenam,non sine candida puella

Et vino et sale et omnibus cachinnis.

清酒佳肴,当随美人笑。

言笑晏晏,杯盏轻响。

胜友如云,青盐调香。

唤来美酒悦红妆。

随即我又从耿辉那里得知,刘宇昆获得文学学位的论文,是以诗人艾德娜·圣·文森特·米莱为研究对象的,难怪作品中大量引用了她的诗歌。更为奇妙的是,本书中最早和最新的两篇作品相隔十二载,竟然引用了米莱的同一首诗歌,就连刘宇昆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轮回,由此亦可见思维的奇妙之处。

思维、语言和跨文化交流,是刘宇昆作品中反复探讨的主题——收入这本选集的《思维的形状》、《麦克斯韦之灵》、《纱蝉》、《重生》、《终结历史之人》,都与此相关。而这恰巧也是我感兴趣的议题。语言文字在我看来,从来不是一层蒙在思维之上的透明面纱,而是从最根本上建构这个世界的砖块与砂砾,因而我从不相信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万能翻译器”或者“心电感应”,不相信吃下一粒药丸或者将一条外星鱼塞进耳朵就能够轻轻松松解决交流问题。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翻译都注定是一门艰苦而繁复的手艺活,是将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拆散分解,再重新拼合成另一个陌生世界的冒险之旅。正如《思维的形状》中,人类与外星人的孩子手抵着手,在眼花缭乱的翻绳游戏中逐渐感知对方的世界——更丰富的色彩、更细腻的光谱,以及,更多表达“爱”的不同方式。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也恰正是翻译小说的乐趣所在。

虽然是为别人的书写后记,但我依然有一些感谢的话要说。

感谢作者刘宇昆,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律师、程序员、作家、译者、两个孩子的爸爸,如同他的作品一样,这种丰富多样性。亦是刘宇昆本人最为迷人的地方。在这本选集中,不仅仅有温情和治愈,也有赤裸裸、血淋淋的重口味,它们会带给你一股力量,你需要用足够强大的自我去感受它们带来的震撼。

感谢这本书的另外几位译者。其中耿辉是我们中最资深的一位,在他与刘宇昆相识的三年间,共翻译了后者的十六篇作品,同时亦是刘宇昆英译《三体》的首批读者之一。据说两人私交甚好,除了科幻与翻译之外,其他家长里短和文化政治方面亦是无话不谈,最近更发展到在微信上相互晒女儿照片的程度。吴霜则是近两年崭露头角的科幻作者,文笔优美动人,她与余有群分别是中文与英文系出身,两人珠联璧合,配合无间,这份默契亦令人惊叹。而罗妍莉则更是一位传奇人物,身兼汽车业内人士、旅游杂志撰稿人、武当弟子、非洲创业者,《纱蝉》是她在我的另一位朋友汪梅子开办的译言科幻培训班上的结课作业。我们各自生活于天南海北几座不同的城市,却能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结下友谊,这本身即是这个技术时代最美妙的奇迹。

此外,我们所有人要共同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雒华编辑,有了她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才得以顺利完成这部值得大家骄傲的作品,希望将来我们还有机会继续合作。

感谢科幻,它让我们迈出自己小小的世界,去倾听他人的声音,去触碰彼此闪闪发光的手指。

2012年夏天,我去芝加哥参加世界科幻大会,有幸得见刘宇昆本尊,大家相谈甚欢。在雨果奖颁奖典礼上,当他的《折纸》(ThePaperMenagerie)被宣布获得最佳短篇奖时,台下的中国与美籍华裔作家们不禁相拥在一起欢呼。《折纸》亦是一篇有关于跨语际与跨文化交流的优美深刻之作。在一些中国读者看来,其技术内核似乎显得不那么“硬”,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相比起一些技术流的太空歌剧,《折纸》所探讨的主题又似乎更接近于科幻小说的本质——也即是人类究竟能够以何种方式,去突破种种可见或不可见的疆界,以达成对于“他者”(Other)和“未知”(Unknown)的理解和认知。

就在《思维的形状》筹备出版之际,刘宇昆告诉我,他正在策划一本由他所翻译的中国科幻选集,其中收录了刘慈欣、陈楸帆、马伯庸、糖匪、程婧波、郝景芳以及我本人的作品,并希望以此让更多美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当代中国科幻作家作品。应他之邀,我为这本集子写了一篇介绍中国科幻的文章。在结尾处我这样写道:

科幻小说是一种——借用德勒兹(GillesDeleuze)的话来说——永远处于“生成”(becoming)状态的文学,是一种诞生于“边疆”(frontier)之上,并伴随边疆不断游移迁徙从而生生不息的文学。这边疆绵延于已知与未知、魔法与科学、梦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当下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之间。因为好奇心而跨越这边疆,并在颠覆旧识和成见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与成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下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愈发相信,要变革现实,并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而更是叫千万普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知道,生活应该更美好.也能够如此,只是需要想象力,需要勇气、行动、团结、爱与希望,需要一点对于陌生人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也是科幻所能够带给我们最好的东西。

2014年7月

于西安家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