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的追求,对美的崇尚。
汉英版《文化中国》丛书是为海外读者精选精编精译的一套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意在为海外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帮助世界英文读者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风俗以及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等。本册介绍的是中国服文化。
第一章 华夏服饰大观
先蚕娘娘的美丽传说
服饰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只能依靠一些古代遗迹寻找线索,如出土的饰品和工具。目前,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已经推测出,在1 8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有了缝制技术,能将兽皮和树叶制成衣服。在6000多年前有了相当齐全的纺织工具,中国人学会了制麻,有了纺织品。后来,又学会了养蚕,学会了剥茧抽丝。
你心里或许正在嘀咕:中国人的祖先是怎么发现养蚕,怎么会把蚕茧抽丝并把丝织成各种衣料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嫘祖。《史记》记载,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开创了栽桑养蚕的先河,发明了抽丝织绢的技术,被后人尊为先蚕娘娘。
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嫘祖的美丽传说。相传嫘祖勤劳贤惠,带领部落中的女子为男子做衣服。后来嫘祖因为操劳过度病倒了。她不想吃饭,病也总是好不起来,周围的人都非常担心。有几个女子决定上山为嫘祖摘一些野果。她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果子,直到发现了一片桑树林,树上结着一种白色的“小果”。她们高高兴兴地把这些“果子”带回去后,才发现它们既没味道,又咬不烂,只好倒到锅里煮。有个女子随手拿着一根木棍往锅里搅,搅了一会儿,发现木棍上缠了很多白丝。没多少工夫,锅里的那些白色“果子”都没有了,全变成了雪白的细丝,泛着白光,看上去非常柔软。嫘祖听说这件奇怪的事后,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赶紧去了解情况。嫘祖很聪明,她弄清楚这些白色果子的来龙去脉后,非常高兴,身上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她不顾黄帝的劝阻,亲自上山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楚这种白色“果子”原来是一种虫子吐的丝。于是她请求黄帝保护这片桑树林,开始养蚕制丝。
关于嫘祖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她辅佐黄帝,母仪天下,堪称华夏文明的开创者之一。
华丽讲究的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服饰的形式、工艺、纺织、刺绣、染绘等都有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服饰的进步。汉代独尊儒术,对服饰的礼仪也开始重视起来。
秦代的装束以黑色为主,讲究素雅整齐,不仅皇帝喜欢黑色的衣服,上朝的官员也穿黑色的朝服。汉朝崇尚黄色,皇帝的着装以黄色为主。虽然朝廷没有禁止百姓穿黄色的衣服,但一般百姓还是以单青色和绿色衣服为主。汉初还规定了百姓不得穿各种颜色混在一起的衣服,只能穿纯色的麻布衣服,后来才渐渐放宽了对服色的要求。
汉朝由于经济的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汉朝的衣冠服饰日趋华丽,其中最盛行的一种服装就是袍服。袍服是古代服装的基本款式之一,上下通裁,然后缝合成一件长衣。袍服的衣袖特别宽大,领口开得比较低,领口、袖口和底摆镶有各式各样的花边。这一时期的袍服在样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不管文官武官、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可以穿,仅在衣料和颜色上有一些区别。一般来说,红色是上等人穿的袍服,青绿色是级别低一些人穿的袍服。
汉朝服饰的发展在历史上意义深远,不仅为后代的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丝绸之路,将成熟的秦汉服饰传播出去,开始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
纷繁多姿的唐代女装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思想解放、多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的频繁,唐代服饰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绚丽。种类、样式、色彩、图案等都比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了开放、自由、大胆的精神追求。 想了解唐代服饰的风格和魅力,我们首先要了解唐代的女装。唐代女子的日常服饰主要是上身穿短襦或衫,下身穿长裙,佩披帛,体现了丰美华丽、雍容大度的服饰风格。短襦就是短小的上衣,长裙就是系得比较高的裙子,有的甚至高至腋下,用绸带系紧,显得身材修长。披帛是女子的肩背上披着的一条长长的丝带,上面绣着精美、华丽的图案,两端旋绕在手臂上,这就是披帛。披帛有两种,一种比较宽,不太长,多为已婚妇女使用;还有一种有两米多长,多为未婚女子使用。唐代女子的典型装束,短襦加长裙,充分衬托出女子婀娜多姿的体态。
除此之外,唐代还盛行女子着男装的风气。女着男装在今天看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古代,这可是罕见的事情,因为礼法认为女着男装是不守妇道的行为。
P1-3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呢?有人说是为了护身,有人说是为了御寒,还有人说是为了装饰……不管我们倾向于哪种解释,都要清楚一点——衣服意味着人类的进步,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文明标志。它的历史如此漫长,它与人类的关系如此密切,它背后不仅有故事,有传说,还像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的追求,对美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