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浓情新装版)
分类
作者 (韩)张炳慧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惠将三个继子送进哈佛、耶鲁的亲身体验,杜绝外界“教育理论”的干扰,集中注意自己的孩子,努力而谨慎地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曾经在美国和日本任教授的张炳慧博士,拥有40多年的教育经验,最终总结出东西方教育的优育与不足,写出了这本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中介绍了她是如何将三个继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将他们送入哈佛和耶鲁大学的。相信每一个父母看了本书后都会受益匪浅。这是每一个希望孩子品学兼优的父母必读的一本书。

内容推荐

张炳惠博士是三个中国孩子的继母。他们毕业于名校哈佛和耶鲁。两个女儿都是国际律师;曾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彼得,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之后更在纽约曼哈顿崭露头角,成为商界精英。

由于三个小孩都拥有不错的成就,很多人询问张炳惠,有什么特殊的教育秘诀。

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张炳惠博士并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论,只是描述出与三个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清楚看出,一个母亲如何用心去观察孩子所需并从旁辅导孩子,以及在面对问题时的种种矛盾挣扎,最后如何去选择对孩子最有利的解决方法。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是一本与众不同、充满母性温暖的书,它深深地触动了所有父母的心灵。一位母亲与你分享她在教育中所遵偱的规?则和理念:

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

把厨房作为最好的教育课堂。

不要干涉丈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不要忽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要让孩子适应社会,必须让他自己去经?历和领悟。

目录

读者五星级评论

卷首语 孩子的成功靠父母

第一章 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生活中妈妈的意义

 美国不扼杀创造力

 从日本没落的公共教育中吸取教训

第二章 给孩子独立空间

 一切从家里开始

 让孩子自己学习

 孩子有很大的潜力

 不要把孩子当作“展示品”

 给孩子一个空间

 不要埋怨丈夫

第三章 培养孩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让孩子认识自我

 失败和成功的意义

 一起享受生活的快乐

 劳动的价值

第四章 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很重要

 妈妈的信任是灵丹妙药

 经常问孩子为什么 

 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五个法则

 对妈妈自己的要求

第五章 父母需要知道的五点

 英语教育——妈妈不必成为“英语博士”

 适应社会——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领悟

 交 流——全身心地去感觉

 手足之情——维持竞争关系

 思考——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后记 还没说完的话

试读章节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我是3个孩子的妈妈。我和我的丈夫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的前妻为他留下了3个孩子,因此,一结婚我就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当时我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20岁至30岁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就如同打仗一样,过得十分辛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份辛苦并没有白费,孩子们跟意料中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大女儿爱丽丝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儿子彼得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小女儿南希16岁的时候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进入耶鲁大学,她是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两个女儿现在正在美国有名的法律商会担任国际律师(南希正在休产假)。儿子彼得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正在纽约曼哈顿忙着他蒸蒸日上的事业。

3个孩子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有人认为我肯定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遇见我的人通常都会请教我是如何将孩子送进哈佛和耶鲁的,甚至有人问我教育孩子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令我很为难,我只有对他们说抱歉了。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时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能令这些父母们满意,尽管他们十分热衷于这一点。

在我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学习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时间像普通的父母那样,读一些有关教育子女的书籍。面对众多育儿理论和教育方法,我实在不敢奢望能有时间去拜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幸亏当时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所谓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你接受的教育理论、方法越多,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越不知所措。当你按照所谓的教育方法去教孩子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时,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面对孩子的反抗,你也不禁怀疑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你又会感到不安,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落在别人的后面……我想,作为父母应当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去。

不要盲从于理论

在美国生活期间,我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不过我发现,相同的种子种到相同的土壤里,长出的幼苗却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种种子,只有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才有可能成活,如果小苗无法达到这个高度那么它就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机会。在好位置扎根的种子要比其他种子长得快些。同一种树,有的树枝很多,修整时需要将多余的树枝剪掉;而有些树的树枝很少,只是一个劲往上长,修整时应尽量剪断其顶部的枝芽,促进其枝叶横向发展。另外,施肥也不可采取同一标准,需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分别对待。种植花草树木尚且需要根据每株植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修整,更何况是教育人呢?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笼统地套用现成理论,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我的三个孩子在幼年时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们度过了一个平凡的儿童时代。但是,他们的性格却有着天壤之别。爱丽丝性格活泼,具备领导能力,但缺乏艺术细胞;彼得性格内向,却喜欢摆弄机器,在理科方面很有天分;南希有出众的艺术才华,有很好的文笔和逻辑思维。

三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我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自然要因材施教。作为母亲,每时每刻都需要有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

我认为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什么理论原则,而是凭着一个母亲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觉。当然,这并不是对一些普遍理论的全盘否定,从这些理论中吸取一些适用于自己情况的知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说,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分清哪些内容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内容不适合。

P18-23

序言

孩子的成功靠父母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教育领域工作了整整40个年头。在大学里,我是教导学生的教授;在家里,我是3个孩子的妈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一生从事的是一份“授人以知识、教人以德行、强人以体魄”的工作。

在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抚育成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孩子们的习惯及成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熟知的那句俗语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亲的教诲使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父亲是已故的前总理张泽相,我是他的第三个女儿。我的家族是当时的三大豪门之一,可谓声名显赫;而父亲一生都致力于独立运动。

出生于如此一个显赫的家庭,我自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如果当时我像普通的女性一样,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结婚,那么我会度过一个衣食无忧、平平安安的人生。

父亲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受父亲的影响,19岁那年,我怀着满腔热血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临行前父亲叮嘱我说:“在美国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效力。”带着这样的嘱托我离开了深深热爱着的祖国。

早在来美国之前,我就宣布不花家里的一分钱,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学业。长满茧子的双手见证了我的承诺,靠着打工维持生活,我最终拿到了学位。

就在我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三个孩子。我现在的丈夫曾经是我的同事,他的前妻去世后,他带着3个孩子过着独居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个男人带着3个孩子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3个孩子经常要托付给别人代养,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完整又温暖的家。

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3个孩子对我显得非常依恋,他们需要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最终,正是因为这3个孩子,我才下定决心和他结婚。

结婚后,我们组成了一个新的五口之家,同时这也预示着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征程。由于从小失去了母亲,孩子们一直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们对突然建立的新家很不习惯。3个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互相谦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做起事情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十分散漫。第二个孩子还被医生诊断为因小时候心理受过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无边的困扰中,我甚至感到有些绝望,但是对父亲的回忆,使我重新振奋起来。

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但是,他要求我们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无论你的年龄多小,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让我们分清了自由与自律的区别。

在艰苦的留学期间,我看见许多留学生被淘汰或堕落,在这种环境下,我坚持努力学习并最终完成了学业,这正是托了当年父亲教我们的“基本原则”的福。

在那一段社会动荡的时期,父亲曾留学英国,他十分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从不强迫他的儿女们学习,只是在看到我们不用功读书时,才会说一句:“不学习就赶不上祖国前进的步伐了。”

正是父亲这种“行动靠自觉”的教诲,使我在留学期间即使喝咖啡时都在学习。

父亲常说:“所谓养育子女并非照顾好他们的衣食起居那么简单。”如果你认为父母的作用只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那就完全错了。

想起父亲的教诲,我开始努力争取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别人对你的信赖,成为孩子们人生的榜样。

然而,当我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却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我现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日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我做事开始谨慎起来,连吃饭这种小事都变得小心翼翼,力图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回报,孩子们就是以我为榜样成长起来的,想一想,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迫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图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我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原则。

在希望孩子们做什么事之前,我总是自己先起到表率作用。我推掉了各种社交酒会,连一些正当的娱乐活动我也尽量避免参加,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

就连该看电视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坐在书桌前学习或者写论文。孩子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都纷纷丢下玩具,拿起书本认真地读起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孩子回忆起幼年的时光,都感觉当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任务或负担,而是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很幸运,我的孩子们分别考上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并最终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才。但是,我从未按照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对他们进行过教育,也没有让他们去补习或上任何特殊训练课程。我深信,我们夫妇在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才是他们茁壮成长的秘诀。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在妈妈心中

我深信,优秀的父母会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当有的父母问起我教育孩子的秘诀时,我总是告诉他们这样一条不是秘诀的秘诀:“不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要从父母自身找起。”

在父母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父母不以身作则,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坐在客厅里一边不停地转换着电视频道,一边强迫孩子去学习,有哪个孩子会心甘情愿乖乖地坐到书桌前去读书呢?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大谈开发孩子创造力之前,首先要给孩子打好基础。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孩子需要什么。因此,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然而,有些父母过于患得患失,因此反而不相信自己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其实,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就在父母心中。

父母不应该受外界所谓正统教育理论的干扰,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而且要努力、谨慎地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所谓的理论和规则上是找不出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来自母亲的本性和直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理论全盘否定,而是要像我上文所说的那样,首先相信自己的力量,然后博采众长。在学习别人的理论和学说时,要坚持自己的正确原则。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一定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应该摒弃。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父母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与其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将时间花到研究理论上,不如仔细留意一下孩子的行动,观察一下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在美国和日本逗留期间,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开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错误的种子,那后果就非常严重了。美国和日本的父母首先教给孩子最基本的东西

在美国新泽西州生活的时候,受许多韩国侨民的委托,我创办了一个韩国人学校。当时,我问这些侨民为什么背景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受苦,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

我们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人生基本定型,但是孩子们正年轻,他们的未来充满了种种可能性。这里和韩国比起来,成长条件要好得多。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们也不会到异国他乡来受苦呀!

但是,我却没体会到这个教育先进的国家的成长条件有多好。

韩国父母的思想中其实存在一些误区。美国虽然被称为“美”国,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由,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一个美国普通中产阶层家庭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马上看出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在这里,应当遵守的规则依然必须遵守,美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同我们的教育方式一样有些古板。美国的孩子一样要遵守时间,按时坐到书桌前学习,一样有自己的烦恼,哪怕是交朋友这种事情父母都要过问。

有人不禁提出疑问,这还不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没错,确实是这样的,然而这却是美国人以数十年的时间为代价,换来的最终答案。在摆脱了清教徒式的伦理教育后,美国人埋头写下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对自由与创造力的内涵加以延伸。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基本的人性教育和基础教育,致使街头出现了大量的嬉皮士。彻骨之痛使美国人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方法依然是“坚持基础教育”。

经受了失败的教训,美国人深知,没有基础教育,潜力和创造力就无从谈起。在纽约一所著名的学校里,孩子们每天早晨7点就要上课,晚上过了9点才能回家。孩子们的指导老师表示,如果孩子们只通过自己学习,是打不好基础的,那么也就谈不上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所以,需要通过严格的授课方式,为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打好基础。

在日本,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方式同美国的相似之处。虽然日本人提倡抛弃旧的教育体系,向可以激发更大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转换,但他们始终坚持要做好基础教育。

为了开发孩子的潜力,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美国和日本的父母却非常清楚,在此之前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然而,韩国的父母却没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在努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品行端正的人才

每个孩子的体内都蕴藏着无限的才能,同样,每位父母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而且这种教育方法与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是没有关系的,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也应该确立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本书记录了我在培养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在美国、日本、韩国和许多孩子接触后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不知道一些父母会不会把这本书也当作一本教育孩子的理论。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取舍,那么我就相信本书可以帮你创造出世上独一无二、针对你孩子的教育方法。

希望通过本书,使你成为一位坚持自己教育方法、注重基础教育并以身作则的母亲。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张炳惠

后记

还没说完的话

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我经常会想“现在是该整理人生的时候了。”、“我为什么而活着?”、“上天给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我的使命?当然,这些都是无法回答的。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回顾我的人生。但是,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却不知为什么心里忽然有种空荡荡的感觉。现在,似乎还有很多要说的话没有说完,心里不免有些遗憾。于是,在本书的最后,再补充一些想说的话。

在我的事业生涯中,不断有人问我: “教育是什么?”

我的一生似乎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向我询问“教育”问题。

我把我们生活的时代分成三部分,即人、空间和时间。

这个时代的“人”,在2l世纪的“时间”里,生活在被称为社会的“空间”内。这个时代不断地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构成社会的人也在不断变化。因为这三大要素的不断更新,一个时代谢幕后,另外一个新时代就会来临。

在时代变迁中,教育也是瞬息万变的。随着人们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教育也在不停变化。例如,信息社会的到来,产生了与信息相关的教育;全球化的到来,外语教育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这种变化中,也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教育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都是以“人”为主的。也就是说,“人”一永远是教育的中心,这意味着人性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教育怎样变化,人性教育的基本范围是不会变的,当然,也不能变。

我在成为妈妈之前,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我的教育哲学,就是首先教孩子怎样做人,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的。

我在家里从来不教孩子英语、数学等在学校可以学到的内容,而是教孩子们在人间应有的生活姿态。每个星期我都会制定几个主题对孩子们进行人性教育。

星期一是对人类认识的教育。让孩子认识人类为什么要生存下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家庭的概念是什么等有关人类生活的基本常识。

星期二的主题是自然。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公园、湖边等可以接触到自然的地方散步,并给孩子们直接观察自然的时间,让孩子们去听鸟鸣、闻花香、看昆虫,直接感受大自然。

我之所以认为接触自然非常重要,是因为孩子们可以从自然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听鸟啼声、雨滴声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丽的风景,可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感性认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感觉是人类感性认识中重要的一部分。

星期三的主题是科学。我一贯认为“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来源于自然”。我教给孩子们的不是学术上的科学知识,而是我们自己可以感受到的科学,我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来源于自然。瓦特从烧开的水壶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气机,牛顿从落在地上的苹果上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都是从自然中得来的。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也帮孩子们养成了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从多种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习惯。

星期四的主题是对超自然的讨论。话题从神是什么到我们所知道的神话、传说等。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也是很好的话题。这样对孩子们畅想美好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有很大帮助。

星期五搜集一周以来其他的话题展开讨论。比如从自然规律里诞生的科学,这种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话的主题。而这个就是我毕生追求的“整体教育(total education)”。

对人类来说,一个人需要掌握知识、感性认识和社会关系。但是,如果只进行知识的教育,人就会失去了感性认识和社会性。对这三个方面全面的学习,就是整体教育。

我认为我的孩子各自走向成功并不单是在学校里努力学习的结果,他们从小就接受了人文、自然、科学、哲学等人性教育。如果孩子们没有这样的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对孩子们来说,人性是基础,在此之上再学习知识才能够成功。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只教人知识而不教育其品德,对社会是一个威胁。”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品德,即人性。没有人性的教育,只会给社会带来威胁。

纵观韩国的现代教育,总感到有些缺陷,仔细分析下来,这个缺陷正是教育脱离了人性。

虽然所有韩国人都在强调:“学校应该是人性教育的地方。”但是,真的来到学校您会发现,这里更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品德的教育。

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学校中,在家庭里也是一样。在学校里被灌输知识的孩子在家里也被强迫学习知识。

缺乏人性教育的教育,就像没了顶梁柱的房子,表面上看着富丽堂皇,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韩国的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孩子,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在瞬间崩溃,这一点令我异常不安。为了摆脱这种不安,现在就要展开以人性为主的教育。而人性教育的出发点正是家庭,这一点,希望家长们一定要牢记。

支撑我生活的力量

人最终是脆弱的,但即使是再脆弱的人,如果有某种目标和力量支撑的话,也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对我来说,就有很多力量支撑着我。

第一种力量来自于我的父亲。父亲的以身作则,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父亲的信念、学习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观念,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映射到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留学的时候,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身心疲惫不堪。坦白地说,当时,我也产生过放弃学业回国的想法。当时,父亲来过一次美国,但是,由于他日程安排得太紧,我们只在机场见了一面。父亲看着我憔悴的脸庞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他用力地说了一句: “炳慧呀,一个人只有知道了饿肚子的滋味,以后才能做大事。”

父亲的这句话使我重新振作起来。父亲经常像这样给我力量,直到他过世,他的话还支撑着我的人生。

第二股力量来自于我的孩子们。现在,我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爱丽丝、南希和彼得的样子。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样子,他们上学的样子还有成家立业后的样子。

和孩子们的相遇,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生活的中心从自己转到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让我明白了付出的意义,通过付出换来的是欢乐。

有人也许会问,如果没有这三个孩子,你有可能会拥有比现在更幸福的生活。我笑着回答,遇到三个孩子时,我的生活才真正开始,没有比现在更幸福的生活了。

最后的力量是因为我是一个韩国人,身体流淌着韩国人的血脉。韩国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列强控制过。我去美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能够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但是,祖国还是被人为地分裂了。

我的父亲为祖国奋斗了一生。为了寻求独立,父亲将祖先们留下的财产全部奉献出来。解放后,他在政治的最前沿孤军奋战,我继承了父亲的信念。

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韩国人,要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在美国的生活,使我这种想法变得更加迫切。每一个身在外国的韩国人,都代表着韩国。旅美侨胞棒球选手金炳贤、朴赞浩的优异表现,时刻牵动着每一个韩国人的心,就因为大家都是韩国人。

如今,我们依然在列强的压迫下保持沉默,但是,我想总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会成为强国。通过教育振兴我们的国家是至今支撑我的动力之一。

一个人的前进要有引导生活的动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韩国的妈妈们已经有了“孩子”这个生活的动力。

在韩国,作为一名女性生活是很辛苦的,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背负很多东西。

在找到支撑生活的动力之后,妈妈要克服所有困难,将这种动力转化为力量,这是妈妈生活的基础。

对已经成为父母的孩子们的话

有时我的孩子们会问我:

“妈妈,您为什么甘心为我们付出那么多?”

在孩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他们开始明白了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艰辛,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孩子们说:“我们绝对比不上妈妈。”但是我明白,就像我是踏着父亲的足迹,把所学到的东西教给我的孩子一样,我的孩子们又踏着我的足迹,把学来的东西教给他们的子女。他们已经体会到了为孩子牺牲所换来的欢乐,他们已经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平时虽然很少干涉孩子们如何教育他们的子女,但是,现在我一定要对他们说一句话:

“教育孩子的方法,并没有从我这里失传。我的努力已经延续到你们的下一代了……”

每一代人都是桥梁,是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先进文化的桥梁……这不只是对我的孩子,也是我对所有母亲的希望。既然成为母亲,再苦再累也要满怀信心地承担下去。如果别人还没有做到,就请读这本书的您去实现吧!

书评(媒体评论)

五月风筝 个人评分: ★ ★ ★ ★ ★

很实在的一本书

看完《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有许多以前看不清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当母亲已经数年了,对自己的孩子,我却依然没有耐心,如今看完,才发现自己好多错误的地方。

renlei4991 个人评分: ★ ★ ★ ★ ★

很棒的书!

这本书让我开了眼界,韩国教育、日本教育及中国教育在很大程度很相似,都是很大压力,都是人云亦云,都是盲目随从,都是忽略孩子与家长的沟通……这个韩国家长做得很棒,这本书写得也很平实,不沉重,不啰嗦,通俗易懂。

老馋猫kitchencat 个人评分: ★ ★ ★ ★ ★

强力推荐!我已给同事和朋友推荐过多人次了。其他书都在帮你分析孩子,而这本《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给我一个至真的道理:做个合格的家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mayor0506 个人评分: ★ ★ ★ ★ ★

不要成为男人不管孩子的借口

那天快递将此书送到我公司时,立刻遭至三位男同事的疯抢,结果托我马上又网购三本。没多久,三本书到,三位男同事喜滋滋地捧书而去,说要拿回家去让夫人好好拜读。我突然陡生杂念,不会是因为此书名,让男同胞们找到一个放松自己育儿责任的借口吧!!!

2009ha.ha 个人评分: ★ ★ ★ ★ ★

很好的家教书!

书中有个故事:皇帝有个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皇帝立即召集众大臣想办法,都不知怎么办。我问10 岁的儿子,问怎么实现公主的愿望,儿子不加思考地说:做个月亮模型!答案与书中一致!我想,小孩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很复杂,但只要你懂小孩的心思,其实很简单!

iloveletaotao 个人评分: ★ ★ ★ ★ ★

很好的一本书

这本书很好,文章浅显易懂,除了书名写得有些绝对外。本书列举了抚养孩子过程中的具体事件,也写了应对措施。对我很有启发。我觉得父亲也应该看看,毕竟抚养孩子不应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很好的书,介绍给同事看了,同事也觉值得一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