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理想一点时间(Ⅱ凤凰网博报年度文选2012)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志题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现象二:打着学术的旗号搞诈骗,没钱难道就不是好教师?教育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本无关科研。可某些地方却偏偏出台了诸多规定,比如评高级教师或者教授等必须要有发表的论文或者成果。于是教师们胡乱拼凑、抄袭摘录,各学术刊物也趁火打劫,规定可以在其刊物上发表文章,但发表人必须出版面费,金额从四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无论你的论文写得如何,也不管你的作品是否原创,只要有关系加有钱,就可以照登不误。而到了职称评审时,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够条件”教师,又遭遇“必须得有淘汰”的评审规则。既然谁有关系、谁送礼就让谁过关,谁无人无钱就被刷掉,那么不跑不送岂不成了不明事理的傻蛋了?

现象三:掩人耳目玩“猫腻”,教师为何不如“妓女”?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的教育者,说“我们没有理由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既不为人师表又不教书育人,只是在教育岗位上发自己的财”。一边是从国家到地方有关部门的禁令不断、雷声震天,一边是教师对治理教育乱收费进行公然反抗,“补课”热火朝天,而且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让学生、家长签字证明自己是自愿的;明明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预订的教辅资料,到头来学生不得不说是自己在大街或书店里买的。而到学校评价教师时,学生又被打了招呼:“测评的时候给老师打分高点啊!”为了评个班长,家长有时候要出点血本;中考或高考时,老师更是“关爱”有加,不是积极传授作弊的诀窍,就是动用所有关系争取指标,学生好歹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捞得了一个大学生的名分,却苦于工作无着落不得不浪荡街头……

现象四:拿着文件规定当作为,相关部门为何心明眼瞎?关于减负的问题,教育部二十多年连续下发了三十多个文件依然未能“减”下来,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对补课与乱收费的现象往往是或一罚了之,或避重就轻,或干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任自流,甚至就连教育厅门前的学校补课也没有人查没有人问,这难道不是“补课之风仍然强劲,学生负担愈减愈重”的根源所在吗?可中国的教育管理特色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告官不究”,如此“心明眼瞎”的管理特色,何以能杜绝“鼠儿在猫须子底下玩把戏”的闹剧与丑闻不断上演?P4-5

目录

教育·文化

中国教育“死要面子” 李吉明

我们最需要的是人的教育 叶开

北大已无蔡元培 陈季冰

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 杨佩昌

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柴静

残忍教育 野夫

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 韩寒

我们怎么品尝食物的味道? 方舟子

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 李亚

素什么质 刘瑜

文化兴国为何要“以日为师”? 林泉忠

中国在哪里? 加藤嘉一

十三钗的情色爱国主义 朱大可

烟雨爱丁堡 一娴

外来价值有那么可怕吗? 徐贲

乡绅李仁愚 十年砍柴

“纽约”在西单女孩与春晚之间 吴祚来

被敏感词折腾至死的雍正皇帝 胡荣荣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 张铁志

特权的庄稼 张鸣

“苦难”与“辉煌” 雷颐

承先启后的火炬——致胡适之先生 袁伟时

社会·民生

民工日记:我所生活的农村 张俊

消逝中的乡村 姜北树

生育政策应该平等 何亚福

凭什么要限制富人移民? 信力建

中国底层的人经常互相伤害着 许锡良

没来的请举手 刘瑜

凤凰西去二万米:文明解体的活标本 老愚

心软能救世界 柴静

烧钱的代价 陈平

拼爹时代,看人家的爹在拼什么 邹振东

拆了胡同建城楼 王晓阳

内地人喜欢讲道德讲良心,不喜欢讲规矩 程鹤麟

剩男为何躺着也中枪? 宋石男

向“做美好自我”的江成博同学致敬 鄢烈山

为何嘲笑“非常中国”的同胞 黎明

政治·经济

用赦免和赎买打破国企垄断 许小年

不可复制的“南巡讲话” 章立凡

中国人没有权威“管”就失魂落魄? 童大焕

最富的国家,也是最穷的国家 叶檀

天下

德国民富国强的逻辑 杨佩昌

“占领华尔街”运动说明了什么? 茅于轼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张铁志

我眼中的朝鲜 闾丘露薇

一百二十三岁的希特勒究竟在想什么? 叶匡政

亚洲国家爱美国,还是爱中国? 王冲

美国机长拒载中国乘客的原由 张起淮

英国版《官场现形记》 周轶君

两岸三地

江山一水跨长虹 郭冠英

青春台湾呼唤青春中国 邱立本

在两岸互动中看到台湾价值 宫铃

返乡记 武之璋

文明做底盘才能遏制野蛮疯长 笑蜀

倾听——台湾人丧失的能力 黄创夏

什么是真正的香港危机? 李铁

两岸需要高级翻译 石咏琦

青年菁英

爸爸妈妈一直活得战战兢兢 王海燕

九亿分之一的张望 黄受才

大陆公厕里为什么容不下一卷卫生纸 刘峰

序言

写这篇文字,我深感荣幸,也惴惴不安。

荣幸的是,书里的博主们,令我望文景仰。能为这些珠玑字句做个抛砖,幸莫大焉。

惴惴的是,于大师们面前撰文,属班门弄斧,未免忐忑。

准确说,这不是凤凰网的书,这是博主们与网友们的书。

我想在这里表达致敬的,也正是我们的博主与网友。你们的博文,让我读到了普世的经验,感知了中国的艰难。你们的跟帖、推荐,让我体会到你们的智慧与眼光。

没有你们,哪有我们。凤凰网博报这个平台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在中国的互联网界,我有一“名言”:微博是个屁。说法有当时局限,但这其中,的确有对于微博和博客的比较。

中国当下,事件、问题、话题层出不穷,在互联网的各角落里冲突、激荡,尤其是这一两年的微博。遗憾的是,现实之错综复杂,要用一百四十字概括,终是艰难。再加上几重@、评论,一个事件、争议往往要颇费一番功夫才能看清端倪。

博客,真正地以博主为核心,是典型的自媒体平台,文图空间大了N倍,可深入,可细致,可铺陈,也就有了纵横捭阖的空间。文章展示以博主为轴,或以话题分类,或以时间分类,虽然不如微博的热闹,但整体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所以,“7·23温州铁路事件”后,纵然“中国慢些走”的说法于微博广传,可万千个微博、转发,都最终指向童大焕老师的那一篇博文。可见,微博以喧闹夺目,博客以深沉与品质见长。

凤凰网的博客,自辟蹊径,叫做“博报”,slogan是“博采众家之言,报闻公民心声”,以强调自身的媒体属性与内容品质。

自创建来,凤凰网博报紧紧关注中国的当下,无论是对改革、法治,还是经济、民生,以及文化、思想,这个平台始终坚持风骨,尽力担当,胸怀温度,流露着真挚性情。

对这一切,我深深赞同。

也许因为凤凰网性情流露直率,难免招来不同意见。甚至有人赐凤凰网一些绰号。好吧,我们笑纳了。凤凰也罢,别的禽鸟也罢,都有羽翅,都有喉嗓,都可以打鸣,都可以高飞。

四周的意见,无论是否善意,我们会恭听、会思考、会辨析、会自省,以精进我们的业务,校正我们的路途与方向。

有一点不变:无论自称凤凰,还是被命名为其他的鸟类,我们都乐为中国的进步而欢鸣、飞翔!

内容推荐

李志题主编的《给理想一点时间Ⅱ》入选博文作者既有活跃于互联网上的名人大家,也有一心观察生活写好博客普通作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我们收录了三位参加首届凤凰网“青年菁英博客大赛“的博文,他们的文笔虽然不够老道,却处处透着灵气,这种身在校园,心系天下的情怀,值得鼓励,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放眼世界,关心社会,我手写我心,妙手著文章。还有一位博主,他的身份是一名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也在工作之余用不华丽的文字记述自己的生活和对农村现状和未来的忧虑,我们想通过选编这篇文章,告诉广大读者那个质朴的,真实存在却有不断凋敝的农村,很简单,只有农村有希望农民有未来,我们才不会再遭受挨饿受冻的苦楚。

《给理想一点时间Ⅱ》的书名来源于政治学者刘瑜女士的文章《给理想一点时间》,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愿所有人都能戒骄戒躁,沉下心来,相信时间,给理想一点时间,唯有时间能改变一切。作为凤凰网博报2011年度博文精选集《给理想一点时间》的延续,我们广泛听取博主网友的意见建议,这一本无论是文本价值还是印刷装帧都有大幅提高,是阅读和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广大青少年了解当下,思考未来的启蒙之作。

编辑推荐

李志题主编的《给理想一点时间Ⅱ》一书,是凤凰网博报2012年度上半年博文精选集,书中精选韩寒、柴静、野夫、刘瑜、袁伟时、鄢烈山、闾丘露薇、加藤嘉一等两岸三地、海内外56位博主的60篇佳作,是凤凰网博报频道长年一贯全心全意服务博主、为网友推荐佳作编辑准则的再度呈现。本书选编标准力求多元、包容、开放、精美,所选文章风格多样,谈古论今,西为中用,全方位、多角度关注中国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中国人重新寻获精神寄托和灵魂港湾提供另一种可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