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由弗朗西斯·培根所著,本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
《培根随笔》由英国著名文学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共五十八篇,内容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培根随笔》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当然,能人强者大凡光明磊落,踏实诚信,恰如训练有素的骏马,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由于率真守信,名声在外,当他们认为某事当加以掩饰,从而以假象示人时,别人几乎难以察觉。
自我掩饰可分三等。第一,藏而不露,闭口不言,秘而不宣,令人无从推断并掌握你真正的为人。第二,消极地掩饰真相,以假乱真。第三,主动地掩饰,热衷于公然造假,以假充真。
第一,深藏不露。那可真是一个听取忏悔者的德性。守口如瓶的人无疑能听到许多人的忏悔。谁会去向一个爱饶舌的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呢?深藏不露者能吸引人们向他吐露真言,就像密封的容器更能吸引外面的空气。忏悔并非是为了俗事,而是为了舒解一下心胸。与其说人们是为了暴露内心世界,不如说他们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所以守口如瓶者才能了解他人的隐秘。简言之,善于保密者才善于得知秘密。袒露心胸就像裸露躯体,未免令人难堪,它未必能给你的举止添加几分尊严。饶舌虚妄之徒多半是无事生非轻信流言之人。对所知之事喜欢大肆渲染的人,也会对不知道的事情说_二道四。由此可以断言:平素深藏不露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修养。开口说话最好面无表情。表情特征最易暴露人的内心世界,它比语言更引人注目,可信度更高。
第二,掩饰真相。在大多数情况下,掩饰必然与隐秘相伴而行。若要隐秘,就难免在某些方面加以掩饰。人们可没那么傻,会让你以不偏不倚超然物外的态度来保守秘密。他们会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诱你道出真情。除非你有悖常情不理不睬,否则总会显露出内心的倾向。即便是闭口不言,人们也能从你的沉默来加以推断。支支吾吾或闪烁其辞均难以维持长久。所以,除非留下些许掩饰的余地,否则很难保证永不泄密。古往今来,掩饰不过是保密的裙饰而已。
第三,作伪与诈言。除非事关重大,这样做与其说是权宜之计,不如说是罪孽。一般而言,作伪是一种恶习,其根源出自虚伪的劣根、出自恐惧、出自心理缺欠。在一件事上作假,就会在其他事上都不得不弄虚作假,以免荒疏了作假的伎俩。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