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
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高尔基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我的大学》叙述的是16岁的主人公阿列克塞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的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
他曾在码头、面包坊、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了变化。
阿列克塞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他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在喀山的四年时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开始发挥我的想象力,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个白胡子法师,可以让一粒谷子长成苹果那么大,一个土豆长到一普特重,我在为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寻求出路,我想拯救他们。
我当时很热衷于幻想伟大的冒险事业,因为苦难的生活需要幻想来调剂。苦难的日子多么漫长,就像一个失眠的人在无尽的黑夜里苦苦等待天明一般。
我的幻想已经成癖了。在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济,也不渴然着好运降临。生存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炼人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为了填饱肚皮,我经常到伏尔加河码头上做事,在那儿挣到15至20个戈比容易些。因此,我就加入到那些搬运工、流浪汉和无赖的队列中了,我感觉自己仿佛一块生铁投进了燃烧的炉火里,每一天都有深刻的烙印打在我的心上。
那些举止粗野、坦率鲁莽的人群,在我眼前走马灯似地转来转去。我因为有过去的一些经历,很容易和他们步调一致。加上我读过的波莱特·哈特的作品以及其他通俗小说,理解并加深了我对他们敢爱敢恨,天不怕地不怕的潇洒人生态度的欣赏。我迫不及待地想融入这个热情的群体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认识了一个专靠偷盗为生的叫做贝什金的人。他上过师范院校,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已经是饱经风霜、肺病缠身。他很机警地劝说我:“你干吗跟女孩儿似的那么羞涩?是怕别人骂你不老实?老实是对女孩子的赞扬,但对你——就好像是套在牛脖子上的轭子。公牛老实,那它只配吃干草。”
贝什金貌不惊人,一头棕发,脸刮得光光亮亮,让人以为是准备上戏台了,短小的身材如猫般轻盈灵活。他待我很好,总是以老师和保护人的身份自居,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实意为我指点迷津。他书读得很多,人又聪明,他最爱读《蒙特·克利斯托伯爵》。
“这部书主题鲜明,感情丰富。”他说。
他有一爱好——女人。一讲到女人他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情绪激昂,从他那被打得残疾的躯体里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痉挛。即便如此,我依然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凭直觉我知道他的语言很美,很动听。
“啊!女人。”他满怀激清地说。这时他的脸颊上生出了红晕,两只黑眼睛闪动着光芒,“只要是为女人,我什么事都干。女人就像魔鬼,她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罪孽。跟女人恋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
他擅长编故事,不费吹灰之力就鼓捣出妓女们红颜薄命、凄美哀怨的小曲。他编的小曲朗朗上口,又非常动听。那些小曲唱遍了伏加河两岸的所有城市。
下面这首非常流行的小曲就是他的杰作:侬生贫寒家,脸蛋儿不漂亮,身上没有一件好衣裳。就是为了这个,姑娘呀!没人和你把亲成……
我还认识一个行踪相当诡秘的人,他叫特鲁索夫,对我非常好。他比较注重着装,仪表不凡,打扮得很阔绰,又有一双音乐家般纤细修长的手。
他在海军村开着一间钟表店,实际上他借着这个招牌买卖偷来的赃货。他对我说:“彼什柯夫,你可不能学做扒手。”他很正经地摸了一下他的花白胡须,然后眯起那双狡黠、傲视世俗的双眼。
“让我说,你可以另谋出路,你是个品行高洁的人。”
我对他的话有些不解。
“何谓品行高洁?”
“嗯!怎么说呢?就是只有好奇心,而没有嫉妒心……”这样说我,我实在是受之有愧,因为我对许多人和事都产生过嫉妒心。举个例子说吧:贝什金说话的艺术和语言的优美,就曾引发过我的嫉妒,我不可否认。
我还记得他在讲一个爱情故事的时候,是这样开的头:“在漆黑的夜色中,我像一只躲在树洞里的猫头鹰,呆坐在斯维亚什斯克这个荒僻小城的旅店里。
这时正值10月,外面阴雨连绵,秋风怒号,像是受着委屈的鞑靼人拉长了声哀号似的呜呜个没完。
这时,她来了,那么轻盈、亮丽、如初晨的朝霞。她的眼神里充满了装出的天真纯洁,她用极其真切的语气说:‘亲爱的,我没有辜负你吧!’虽然我知道她在撒谎,但我还是不可救药地相信她。理智使我清醒,爱情让我迷惑。”
他讲故事时,身体富于节奏地抖动,眼睛眯着,间或轻拍一下自己的胸脯,很投入的样子。
他的声音并不美妙,还略带沙哑,但语言却十分动人,真像夜莺在歌唱。
因此,每个人都喜欢听他的故事。
我还嫉妒过特鲁索夫,他最擅长讲西伯利亚、西哈拉等地的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很娴熟,绝对栩栩如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敢对大主教肆意嘲讽,有一回他竟然偷偷讲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压低了声音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专制魔王。”这简直是胆大包天!
我觉得特鲁索夫这个人很像小说中的“小人物”,摇身变成了胸怀坦荡之人。
他口中的那些美丽动听的故事,和他坦荡的气概,让我羡慕不已。
每当炎热的夜晚,大家就渡到喀山河那边去,坐在小树林间,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倾诉心事。主题大多是有关于困苦的生活,奇闻怪事,最近的新鲜事,最热门的话题自然是女人。很奇怪,每当他们谈论女人,就充满了怨恨和忧伤,像是闯入了一个满是蛇蝎的黑暗角落。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