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镇粮饷是明代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边防与财政危机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有人说“明代亡于边防”,本书的结论基本支持这一观点。作者所研究的时段,是嘉靖十年(1531)到万历三十年(1602)。选用1531—1602年来研究是因为正好有五项系统性的边镇粮饷史料,可用来呈现九边十三镇的军马钱粮数额,说明这七十多年间,边镇粮饷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这项研究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在审查嘉靖初期至万历后期的边镇粮饷情况,系统陈列十三边镇粮饷的诸项相关数字,解说历年的变化趋势,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报告粮饷的限制与对策,最后提出总结与反思。
赖教授的这本书,先在楔子中交代问题意识、检讨相关文献,然后对边军指挥体系、边镇历史及财政岁出入与边饷,作一综观介绍;解析边饷之财源与相关制度,及边饷之支出实况;最后讨论边饷管理及其困境,并有十个附录解析相关文献。其章节安排理路清晰,文字通顺,说理清楚。赖教授以经济学家治史,颇能就其所长,解读《万历会计录》及潘潢、魏焕、杨俊民、茅元仪等明代大臣学者提出之军马钱粮数据,讨论供给边饷的各种财源,分析明朝边军、边饷管理的困境,并联系到国家兴亡的议题上。书中运用许多图表分析说明相关数据,据此显现明代后期边饷与财政之实况,并对边饷相关的整个体系之统合运作机制,突破过去学者所作之静态叙述,而注意机制之动态运作,均为其过人之处。正文之后所附十篇附录解析几份重要史料,也相当精彩可观。总之,本书是明代财政史、军事史之力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