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娄壮行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娄壮行编著的《俄国史》初版于1933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收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径改书中刻印错误,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处理,底本中部分插图模糊,此次编辑整理中删去,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内容推荐

娄壮行编著的《俄国史》分为12章,作者从追溯俄罗斯历史着手,对前苏联的成立和革命经过予以了梳理,对俄罗斯的建国、发展、勃兴以及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读者对俄罗斯有了初步的认知,是国人撰写俄国史的首批著作。《俄国史》末附参考书目、中文名词索引和西文名词索引。正如舒新城先生所说,本书“有助于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之修业进德”。

目录

总序

自序

编辑凡例

第一章 罗曼诺夫皇朝以前的俄罗斯

 第一节 斯拉夫人的分布

 第二节 俄罗斯的建国和领土的扩张

 第三节 蒙古人的入侵

 第四节 罗曼诺夫皇朝的建立

第二章 俄罗斯的勃兴

 第一节 大彼得

 第二节 大彼得死后的俄罗斯

第三章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

 第一节 专制政治的改革和恢复

 第二节 农奴的解放

 第三节 政治维新和革命运动

 第四节 农奴解放后的工业

 第五节 俄罗斯帝国主义

第四章 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

 第一节 社会革命党

 第二节 社会民主党

第五章 一九○五年的革命

第六章 议会政治

第七章 世界大战和俄罗斯

 第一节 巴尔干的纷争和斐迪南的被刺

 第二节 俄罗斯的参战

第八章 三月革命和十一月革命

 第一节 促进革命的机运

 第二节 三月革命和临时内阁的更迭

 第三节 十一月革命

第九章 内乱

 第一节 社会革命党的反动

 第二节 反苏维埃的武力

 第三节 反苏维埃武力的幕后势力

 第四节 反苏维埃武力的被消灭

第十章 苏联的成立和政治组织

 第一节 苏联的成立

 第二节 苏联的政治组织

第十章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第一节 战时共产主义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二个五年计画

 第一节 第一届五年计画

 第二节 第二届五年计画

参考书

中文名词索引

西文名词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虽有强大的陆军,因为军械的陈旧,给养的不足,运输的困难和指挥的不统一,反被英法土和撒地尼亚的少数联军所败。俄罗斯受此重大刺激,对西方文化不再深闭固拒。同时内部自由主义的思想,也日益蓬勃而不能压抑。因此,尼古拉斯一世去世后继登皇位的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Ⅱ1855—1881)不得不采行新政。

亚历山大二世所施行的新政中,要算解放农奴为最重要了。

农奴制度(Serfdom)在中世纪时盛行于欧洲各国。十四世纪时,英法两国相继废除,后因受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影响,此种制度,除俄罗斯外,已绝迹于西欧。

据一八五九年的调查,俄罗斯有男性农奴二千三百万人,其中约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人是皇室的农奴,属于国有;一千零二十万人是大地主的农奴。农奴都不得为自己消费而生产,地主对于农奴可施以非刑的笞挞,可强追其婚嫁,甚至可将其计头标卖,故农奴的地位,实等于牛马。他们处于此种压迫之下,生活艰难,时有抢劫、暗杀或放火以图一逞的,甚有起而叛变,以图报复的。当喀德邻二世时代,此辈农奴之叛变的达十五万人,而一七七三年普格叔夫(Pugehov)的叛乱竟公然以解放农奴为口号,响应的几遍全国,俄罗斯国本也几为之动摇。此后变乱时起,自一八二六年到一八五四年间,竟达七百零九次,虽都为政府的武力所征服,但农奴不堪物质生活的痛苦,革命精神,终不稍衰。因此农奴制度就日渐动摇了。

此外,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因工业的迅速发展,自由劳动者的需要增加。因谷物价格的腾贵,需要扩充谷物工场。因农奴生产力的减少,需要自由农业劳动者。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近东市场的丧失,须要扩充国内市场。凡此种种,都使俄罗斯有加速度的工业化的必要。农奴制度是工业化的阻力,所以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之间,全俄人民,无论是地主,是商人,是农奴,除很少数靠农奴制度以维持生活的小地主外,几无有不赞成废除农奴制度的。亚历山大二世在这种情形之下,便和当时的内务大臣蓝士奎(Lanskoy)协商解放农奴的办法。结果于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下诏解放农奴。诏令的要点是:(一)农奴立即取得国民资格,享受所有权利,并脱离地主的羁绊,而隶属于政府之下,(二)农奴所用的一切宅舍、器具,都归农奴享有,和(三)给农奴土地,使他们能维持生活。

依据此项诏令的规定,农奴应取得土地,故政府就把全国土地的半数分给农奴,另外的一半土地则仍为教会、皇室和私人地主所有。但政府还以为此种办法,地主损失太大,乃规定农民须负责缴纳地价。其缴纳的方法,先由政府代垫,再由农民分期偿还。偿还的方法,年纳特税,共纳四十九年。且政府所定的地价常比事实上的价格稍高。所以所谓农奴解放,至多也不过解放了农奴的身体的束缚,而经济的束缚却比前更加紧了。解放以后,俄罗斯农民的生活仍日见贫穷,水旱饥荒,连年不息。这些颠连困苦的农民,遂成了俄罗斯革命的原动力。P18-19

序言

这部丛书发端于十年前,计划于三年前,中历征稿、整理、排校种种程序,至今日方能与读者相见。在我们,总算是“慎重将事”,趁此发行之始,谨将我们“慎重将事”的微意略告读者。

这部丛书之发行,虽然是由中华书局负全责,但发端却由于我个人。所以叙此书,不得不先述我个人计划此书的动机。

我自民国六年毕业高等师范而后,服务于中等学校者七八年。在此七八年间无日不与男女青年相处,亦无日不为男女青年的求学问题所扰。我对于此问题感到较重要者有两方面:第一是在校的青年无适当的课外读物,第二是无力进校的青年无法自修。

现代的中等学校在形式上有种种设备供给学生应用,有种种教师指导学生作业,学生身处其中似乎可以“不遑他求”了。可是在现在的中国,所谓中等学校的设备,除去最少数的特殊情形外,大多数都是不完不备的。而个性不同各如其面的中等学生,正是身体精神急剧发展的时候,其求知欲特别增长,课内的种种绝难使之满足,于是课外阅读物便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需要品。不幸这种需要品又不能求之于一般出版物中。这事实,至少在我个人的经验是足以证明的。

当我在中等学校任职时,有学生来问我课外应读什么书,每感到不能为他开一张适当的书目,而民国十年主持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的经验,更使我深切地感到此问题之急待解决。

在那里我们曾实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道尔顿制,此制的主要目的在促进学生自动解决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以期个性有充分之发展。可是在设备上我们最感困难者是得不着适合于他们程度的书籍,尤其是得不着适合于他们程度的有系统的书籍。

我们以经费的限制,不能遍购国内的出版品,为节省学生的时间计,亦不愿遍购国内的出版品,可是我们将全国出版家的目录搜集齐全,并且亲去各书店选择,结果费去我们十余人数日的精力,竟得不到几种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于失望之余,曾发愤一时拟为中等学生编辑一部《青年丛书》。只惜未及一年,学校发生变动,同志四散,此项丛书至今犹只无系统地出版数种。

此是十年前的往事,然而十余年来,在我的回忆中却与当前的新鲜事情无异。

其次,现在中等学生的用费,已不是内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家长所能负担,而青年的智能与求知欲,却并不因家境的贫富而有差异,且在职青年之求知欲,更多远在一般学生之上。即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十余年来,各地青年之来函请求指示自修方法。索开自修书目者,多至不可胜计,我对于他们愧不能尽指导之责,但对此问题之重要,却不曾一日忽视。

根据上述的种种原因,所以十余年来,我常常想到编辑一部可以供青年阅读的丛书,以为在校中等学生与失学青年之助。

大概是在民国十四五年之间,我曾拟定两种计划:一是少年丛书,一是百科丛书,与中华书局陆费伯鸿先生商量,当时他很赞成立即进行,后以我们忙于他事,无暇及此,遂致搁置。十九年一月我进中华书局,首即再提此事,于是由计划而征稿,而排校。至二十年冬,已有数种排出。当付印时,因估量青年需要与平衡科目比率,忽然发现有不甚适合的地方,便又重新支配,已排就者一概拆版改排,遂致迁延至今,始得与读者相见。

我们发刊此丛书之目的,原为供中等学生课外阅读,或失学青年自修研究之用。所以计划之始,我们即约定专家,分别开示书目,以为全部丛书各科分量之标准。在编辑通则中,规定了三项要点:即(一)日常习见现象之学理的说明,(二)取材不与教科书雷同而又能与之相发明,(三)行文生动,易于了解,务期能启发读者自动研究之兴趣。为要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我们不翻译外籍,以免直接采用不适国情的材料,致虚耗青年精力,第二约请中等学校教师及从事社会事业的人担任编辑,期得各本其经验,针对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的需要,以为取材的标准,指导他们进修的方法。在整理排校方面,我们更知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乃由本所同人就各人之所长,分别担任。为谋读者便利计,全部百册,组成一大单元,同时可分为八类,每类有书八册至廿四册,而自成为一小单元,以便读者依个人之需要及经济能力,合购或分购。

此丛书费数年之力,始得出版,是否果能有助于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之修业进德,殊不敢必,所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望读者不吝指示,俾得更谋改进,幸甚幸甚。

舒新城,二十二年三月。

后记

本书编著者娄壮行,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作家,除本书外,还著有《日货在世界市场》《国际现势与中国地位》等。

全书分为12章,作者从追溯俄罗斯历史着手,对前苏联的成立和革命经过予以了梳理,对俄罗斯的建国、发展、勃兴以及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读者对俄罗斯有了初步的认知,是国人撰写俄国史的首批著作。书末附参考书目、中文名词索引和西文名词索引。正如舒新城先生所说,本书“有助于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之修业进德”。

本书初版于1933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收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径改书中刻印错误,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处理,底本中部分插图模糊,此次编辑整理中删去,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