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贾三立探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乃丁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乃丁编著的《贾三立探案》把贾三立从一九五二年任天津市新华分局局长开始到离休从事刑侦工作四十年指挥和参与侦破的大案、要案、难案、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尽可能地写进去。把他的经验、体会留给后来的同行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经验体会就是六个字:判断!推断!果断!判断就是通过勘查现场,在搜集到大量痕迹、资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判断出侦查方向;推断是在判断的前提下,对现场周围进行认真仔细的调查访问,根据目击者提供的情况,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严密的逻辑推理,推断出案犯的体貌特征、职业特征;果断是在判断、推断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的确定或否定要果断,采取措施要果断,不给案犯节外生枝、喘息的机会,及时揪出罪犯,避免因犹豫不决,贻误战机。

内容推荐

《贾三立探案》乃作者唐乃丁根据贾三立其人的多年刑侦经验著成的推理探案故事集,故事节奏紧凑,推理严谨,语言幽默,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机智、敏锐、具有独到刑侦断案手段的警察人物。

《贾三立探案》记录了贾三立同志与形形色色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丰硕战果,浓缩了贾三立同志几十年为平安天津建设艰苦奋战的历程,诠释了人民公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是我们学习刑侦业务,回顾公安历史,接受传统教育的一本好书。

目录

贾三立其人

洗冤新录

是谁杀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太

“我不是狼,干吗套我?”

带焊点的三齿

一位珍惜粮食的老太太

并非战争的战争受害者

炮连的枪不翼而飞

煮过的头颅

一根榆木杆

最终还是网中鸟

明知那有多危险

为了一块旧上海牌手表

特殊列车安全通过

浇筑水泥地的人也是奇异救火人

圆弧形撬痕

电影散场了,她为什么没回家

情起祸端

值班的睡死过去了

并非被害人写信陈述被害情况

母子毙倒天津街头

替死鬼还活着

旅行包遗弃在候车室

追踪狼迹

龙凤桥上的“犬”与“鸡”

扣动扳机的手指头又抬起来了

驻军被盗八支枪,死亡良莠八条命!

摸摸你的脑袋还长得住吗?

一个案犯,两种足迹

发烧的幼儿被绑架

是谁纵火,焚烧了医学院的古书?

被玷污的信使

探险归去来兮

心胸狭窄的小人

罪恶的足迹遍及天南地北

后记

试读章节

炮连的枪不翼而飞

武清县驻军某炮连的武器保管员吓傻了,也气坏了。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一日早晨,他打开武器室的锁,进门后一眼就发现情况不对头:副连长存放的衣箱锁被撬坏,箱盖敞开。保管员站在衣箱前愣了会神儿,发现衣箱内的衣服整整齐齐,不像被动过的,稍稍放了一点心。可是,衣箱下面的弹药箱有点不对头。他急忙把衣箱挪开,登时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弹药箱中的一盒未开封的和一盒开封的冲锋枪子弹不见了,一共是一千四百零七发。他又马上想到了枪,当他的目光落到枪架第四层时,立即发现从右数第三个位置空了,少了一支无木托冲锋枪。接着又发现枪架第三层的德式望远镜少了一架。

市公安局的警车,公安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军司令部、师部,总之,各路首长乘坐的各种轿车灌满了连队驻地操场。连长给首长行军礼的手几乎一直贴在帽檐边。出了这样的大祸,别想安生!

正规的生活被打乱倒也没什么,问题是十二日要在离某炮连咫尺之地的杨村空军部队进行军事演习。届时将有中央高级首长检阅空军表演,有支冲锋枪落在一个丧心病狂的暴徒手里,这还了得!

“加强安全保卫,务必侦破此案!”

市公安局局长给治安二处(当时刑侦处称谓)下了一道死命令。副处长贾三立具体担当此任,他当然清楚肩上的分量。

某炮连驻地在天津市武清县。北面一箭之地是一条古老的东西走向的龙凤河。到了夏日水盛季节,夜深人静的时候,战士们躺在宿舍的硬板床上抒发思乡之情时,可以依稀听到龙凤河水发出汩汩的流淌声。南面是孔官屯村和他们的土地。西面是大、小顿邱村。东约一里地是南北方向的京津公路。公路上车流如梭。隆隆的发动机声不时被强劲的东风送进营房。有一条土路连接着连队驻地和京津公路。这条土路的南侧就是某炮连的营房建筑,占地约两千六百多平方米,周围是一米半高的铁丝网围墙。门口有岗哨,当兵的出出进进,附近的百姓没人不知道这里是部队驻地。有部队,就有枪,这还用说吗?

连队的出人口设在围墙的北面,出门便是土公路。进门的左首(即东边)是一排东西走向、面南背北的红砖平房。这是战士宿舍。进门的右首(即西边)一拉溜两排平房,也是东西走向,面南背北。因地就便,借两排平房中间的空地搭盖了一个简易锅炉房,供战士们用热水。靠近院门的一排平房是三个单间。由东向西,第一、二间是战士宿舍,第三间就是被盗的武器室。另一排平房五个单间,从东向西,第一间是电视室,第二间是连部,第三、四、五间是战士宿舍。

武器室的后窗钉着油毡,只留上亮子敞开着通风。上亮子纱窗出现了一个洞。这个洞是有人从外边伸进手来拔插销弄的。案犯是从这里钻进来,盗窃了枪和子弹又从这里爬出去的。后窗室内墙上有被罪犯蹬蹭的痕迹,上面黏有泥沙。

“看来案犯是八号晚上进来的。”贾三立望着墙上的痕迹说。

“贾处长的意思是八号晚上下过小雨,案犯脚上黏有泥沙?”一位技术员自信猜到了贾三立的心思。但他仍有——或是故作有疑点。他神情诡秘地问:“为什么不会是九号晚上呢?八号下雨,九号未干,路上依然泥泞……”  “你甭眯着两只小眼睛发坏,这你比我清楚!”

“贾处长,刚才诸路首长把事说得那么玄乎,您说这支枪会不会对明天的空军表演构成威胁?”

“判断这个问题,那要看你现场勘查得怎么样了。”

现场发现了两枚足迹,是解放鞋胶底的鞋印。

这个连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警卫军的弹药库。只有一少部分人在团部担任警卫。连部驻地只有四十余人。门前的土路是因为部队需要修的一条专门用路,极少有人或有车辆打此路过。和这个连队有联系的单位和人更是寥寥无几。但寥寥无几不等于没有——

师部从各连抽调了十二名战士在炮连周围种菜。他们打水、看电视经常到炮连来,有的还在炮连入了伙。“炮连就是我们的家!”他们自己说。不过,这十二名战士纪律有些涣散:

炮连雇用过大顿邱公社十二名农业社员作临时工,军民一家,鱼水之情,常来常往;

市政工程局一施工公司正在修京津公路。夜间工棚中寂寞难耐,有些工人晚上到炮连来看电视;

还有武清维修公路的工人也不拿子弟兵当外人,晚上来连队和战士们共同打发寂寥的长夜。

八日晚上,这些人中会有一个人看完电视或看电视中途钻进了武器库偷走了一支枪还有子弹?他们是结伴而来、结伴而去的。一人偷枪,瞒不过同路人!

市公安局指挥侦破此案的副局长和部队首长有着一个不约而同的想法:盗枪贼就在上述和连队有关系的人当中,而且倾向非部队人员所为。

于是兵分四路,开展调查。

“怎么会呢?”贾三立想,“八日晚上盗枪贼从大门入,偷了枪又从大门出?这不太可能呀!”

很遗憾,看上去四周有铁丝网围墙,可这是些什么样的铁丝网呢?——年久失修,千疮百孔,到处可以钻进钻出。对着武器室后窗就有一个足可以使贼顺顺当当进,又顺顺当当出的豁口。

贾三立凭感觉——当然是根据现场胶底解放鞋足迹作依据产生的感觉——认为盗枪贼是部队内部人员。

在连队办公室,贾三立等着连长开口。

“我们已经把每一个战士和干部都审查过了,”相貌英俊,但双目饱含自责神情的连长打包票说,“无论是从政治上的可靠,还是从修养素质,我们的战士和干部不会有人偷枪!”

“我们更相信有没有作案时间和条件——术语是进没进入过现场!”贾三立右手食指在空中指指戳戳地说。

“我们是正规连队,战士必须是三人以上集体行动——我能问一句吗,处长?”

“问吧。”

“根据你们的分析,盗枪人从开始到结束需要多长时间?”

“大约两个小时。关键是藏匿枪支子弹用去了一些时间。”

“一名战士脱离集体两个小时,尤其在晚上,那是不可能的!”

连长很自信。

贾三立不欣赏他的自信。因为贾三立的决心一开始就下在了那十二名种菜的散漫兵身上。

这十二名战士的宿舍位于八二炮连正西约二百米处。一踏进他们的宿舍,给人一种湿漉漉的青菜叶味道。被子不像正规连队那样叠得方方正正。绳子上的毛巾有长有短。炕头摊着一副扑克牌。窗台上漱口盂里的牙刷有的毛朝上,有的毛朝下。

一名下额凸出、双腮下塌的战士从一个黑糊糊的角落里冒出来,慌慌张张地给来人行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结结巴巴地报告说:

“报、报告首长,战士李勃贤正、正在值班,请……”

“好了,好了。”部队保卫处的一位处长似乎感到这名战士在公安人员面前给部队丢了脸,指指床上的被子和绳子上的毛巾批评道,“瞧瞧,你们的内务是什么样子,吊儿郎当,不像话!”

“是!首长,我马上整理!”

“把你们的人立即从地里叫回来!”

“是!”

那战士跑步离开了宿舍。

因为保卫处的那位同志刚发了一通火,气氛搞得很紧张。众人的目光不断打量着凌乱的宿舍,像是要借机发现点什么。突然,室外传来轰轰隆隆的声响,轰鸣声好像就在头顶。大家走出宿舍,抬头仰望,三架银鹰成编组队形盘旋翻转,甩出三条长长的乳白色飘带,“嗒……”一阵枪响,保卫处长大吃一惊:“不会出事吧?”

“放心,那是空军表演打靶射击。至于那支枪……”贾三立把目光由天空慢慢移下来,在大田和菜地的交际线上停了片刻,又向菜地的四周打量了一番。正在这时,那十二名战士踏着田埂陆陆续续地向宿舍靠拢来。贾三立伸出他的那根道具一样的食指加重语气,对侦查员们说:“要特别注意八日晚上有两个小时去向不明的人!”

谈话是分头进行的。

集体生活有着严格的规律,再加活动区域所限,还有活动内容的单调,战士们每人又有一副正值精力旺盛、记忆状态极佳的头脑,所以对四天前那个晚上的事情不难记起。

“俺记得八号晚上……”一位皮肤粗糙,嘴唇厚厚的战士过于紧张,额头冒出油亮亮的汗珠。

“你入伍几年了?”

“俺?三年了。”

“什么地方人?”

“河南。”

“河南有个章邱县出打铁的……”

“俺可不是打铁的。”

“订婚了吗?家里没给你说房媳妇?”

和他谈话的是一位上岁数的说话很风趣的侦查员。他跟他闲扯几句,气氛轻松多了。战士用宽大厚实的手掌抹掉额头上的汗珠,说:

“俺记得八号晚上下小雨来着。”

“对……你脑瓜蛮好使。”

“俺们六个人打扑克,另六个人去炮连看电视。”

“你们打到几点?”  “十一点多钟。”

“看电视的回宿舍了吗?”

P94-99

序言

天津市公安局局长 武长顺

贾三立同志是我们天津市公安战线上的老前辈、老领导。为保卫国家和人民,他在战争年代屡次出生入死,和平时期奋斗不已。《贾三立探案》记录了贾三立同志与形形色色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丰硕战果,浓缩了贾三立同志几十年为平安天津建设艰苦奋战的历程,诠释了人民公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是我们学习刑侦业务,回顾公安历史,接受传统教育的一本好书。

当前,我们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形势复杂的特殊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更要求我们学习贾三立等老一辈公安人的崇高情怀,大力弘扬“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公正廉洁、英勇善战”的新时期天津公安精神,恪尽职守,顽强拼搏,为党的公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前辈经验弥足珍贵,我辈实践应再接再厉。

是为序。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后记

写下最后一句话,点上最后一个标点,方觉如释重负。三十四个案例跃然纸上。《贾三立探案》不仅是一部曲折诡异、可飨读者的侦查故事书,还是一部从事刑事侦查工作的专职人员的教科书。作者为之高兴——总算未枉费一番精力和一份辛劳。

贾三立同志在公安战线上历经了数十个春秋,亲自指挥和参与侦破了数百起重大刑事案件,他那带有神奇色彩的探案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在他离休十九年之后,我有幸以本书记录下他在风风雨雨中印下的足迹,这本书对后人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对他自己将是一个永久的纪念。把它奉献给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们,是作者的荣幸。

本书的素材来自天津市公安局那浩如烟海的刑侦档案。贾三立本人以及许多与他共同工作过的同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细节。书内所收集的案件是真实的,但为了使材料集中,故事完整,在编写过程中对一些情节做了调整和文学上的加工。由于写作角度的原因,本书对参加侦破工作的其他同志的智慧和才干着墨不多,而且鉴于对他们身份保密的原则,大部分使用了化名。对案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当事人,尽量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书中提到的治二处、五处、刑侦处,其实是同一部门,因时期不同称谓不一罢了,大案队、一队亦然。如仍有不当,敬请谅解!

唐乃丁

2011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