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小说、像电影、像音乐、像铅笔画的散文,一个影评、娱评、黑童话之外的韩松落。
这本《怒河春醒》是韩松落的散文集,他的随笔,带着切肤的生命体验,诉说个人刻骨铭心的生活往事,文字敏感、细腻,弥漫着忧郁的温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怒河春醒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韩松落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种像小说、像电影、像音乐、像铅笔画的散文,一个影评、娱评、黑童话之外的韩松落。 这本《怒河春醒》是韩松落的散文集,他的随笔,带着切肤的生命体验,诉说个人刻骨铭心的生活往事,文字敏感、细腻,弥漫着忧郁的温情。 内容推荐 这本《怒河春醒》是韩松落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辑,收入了《钢铁工厂》、《愈禁忌,愈甜蜜》、《简买丽决定要疯掉》、《农场故事》《草地之歌》、《危城记》、《知青歌谣》、《离别在一九九六》、《月亮是大家的》等文。 这本《怒河春醒》适合散文爱好者阅读。 目录 自序:心之形 第一辑:晚祷 梨树 钢铁工厂 纸 病 愈禁忌,愈甜蜜 幽闭的快悦 晚祷 音乐课 青春元年 黑夜号渡轮 英吉沙 第二辑:旷野在召唤 长河 晚祷Ⅱ 简买丽决定要疯掉 农场故事 草香 比喻 露天电影 古堡幽灵 安度 旷野在召唤 附录:草地之歌 草地之歌 草地之歌[二] 草地之歌[三]陶工故事 第三辑:深深深呼吸 我十三岁的第二十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镜子 唢呐 危城记 知青歌谣 当时的月亮 世界上所有的夏天 离别在一九九六 狂乱 沉默许久后,重新开口 深深深呼吸 花的力量 秋天 木槿 杏花 朝霞 春黄菊 虹 第四辑:报纸拼图 报纸拼图 旧闻 畸零人 苹果 小村 月亮是大家的 焚心似火 静宁路口,向东 铁窗 他们全都知道 高原百合 大海深处 绿地 晚春 惊起千只白鹤 死城 第五辑:兰州,最后一曲蓝调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 写在练习本上的小说 心是孤独的猎人 心是孤独的猎人[Ⅱ] 兰州,最后一曲蓝调 试读章节 梨树 那棵梨树是一九六六年被移进这个院子的,九年后,七五年,他出生。 它是一棵生长迟缓的树,所有关于种树的农事谚语在它身上统统没能应验,而它之所以没有被早早砍掉,是因为人们终于习惯了它的存在,当然,也不排除一点小小的好奇心。在前十四年当中,它经历了三次冰雹,一次火烧,还有一次,它差点被羊啃断。一九八一年,它开始开花,以后也还是每年开花,却从不结果。一九八二年,他七岁,它已经长到近四米高,春天的时候,花开得密不透风。 他家是在一九八。年搬来这个小院的,那时他已然进入小学,他是个苍白、乖巧、听话的小男孩,从不和人打架,提前入学除了使他变得沉默寡言、信心不足之外,似乎没有更大的影响。然而它一开始就感觉到了:他是那种人,或者,终将变成那种人,一部分在这里,一部分不在这里。这种想法使它期望被他注意,一年后,它开了花。 在这期间,这个院子里发生了许多事,男女主人每隔三天的争吵,女主人进了医院,又生下一个男孩,男主人的侄女搬来和他们同住,他们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小男孩进人二年级,开始记Et记,写作文,第一次作文,他写了它,题目是《我家院子里的梨树》。他还会做出一些不属于这个年龄的事,比如,在旷野里独自游荡,对着坟墓说话,用一把铅笔刀试图自杀,还有,那种对父亲威严的惧怕,每当他听到门口传来父亲的脚步声,他就开始紧张不安,试图找个地方躲起来。它在四米高处俯瞰着这一切,它知道这种威严的阴影将笼罩他一生,使他只可能爱上哪些强健、专横、深不可测的事物。 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改变了它和他的关系。那天夜里,他从外面回到家里,看见了它。他看见它的枝条不再像平时那样服服帖帖,而是像通了电,像海中生物的触须在海水中摆荡一样,带着醉意,狂乱地伸张翕合,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在痉挛,每一朵花都在扭曲着脸嘶叫,天空中好像密布着涡漩,而涡漩的中心就是它,它看到了他,却不能自制,它知道他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炯炯、清寒的气息,感应到了在清炯的荒野和幽深的山与海中间,有些事物在滋长,在酝酿,有些阴郁的力量,在逼视着灯火辉煌、浑然不觉的城市,他终将变成一个忧郁的人。事实上,他所感受到的比它想到的还要多,首先是恐惧——那恐惧不是因为弟弟的出生,不是因为害怕失去爱,失去庇护,而是对于这棵梨树所代表的未知的力量的恐惧,他的脸变得煞白,而后又变得青紫,呆立片刻之后,他踉踉跄跄地撞进屋子。随后,屋中的人一拥而出,来到树下查看,当然,他们一无所获,人们开始嘲笑这孩子胆小,没出息,看见树的黑影都会害怕,有人说老人常说孩子会看见些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但随即就被人否定了。那孩子站在人群里,眼睛格外明亮,他感受到了它的沉默所表达的蔑视:你告诉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你带领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知道。 几天之后,屋子里一如既往地暴发出争吵,他被撵了出来,伴随着屋子里的吼叫:“滚出去,再别回来!”他站在院子里,远远望着它。后来,他走过来,抱住它,把身子紧紧贴在它身上,把手指伸进每一道裂缝探寻。它以它的繁茂、强壮、深不可测赢得了他,征服了他。这样的争吵越来越多,他的拥抱也越来越熟练。 一九八四年,夏天。院子里开始有陌生人出入,他们要搬走了。秋天,它第一次结了果,只有一个,青红,发硬,最后落在树下的草丛里。他拣到了这个果子。冬天,他们离开。 十三年之后,九七年,他开始写作,却从未写过它,经历了生病,绝望,爱,他已经如它所愿,变成为一个抑郁的人,他无法和人建立亲密的联系,无法通过通常的途径来了解人,除了拥抱,炯炯地睁着眼的拥抱,和永恒的、对隐秘爱情的饥饿感,他混迹在人群之中,努力地使自己不被发觉。 而它还停留在北方,停留在北极星炯炯照I临的地方,饱含着汁液,在夜空下,在大地上招展。 他爱它,这隐秘的爱至死不渝。 序言 自序:心之形 从新疆回到内地两年后,陆天明的小说《桑拿高地的太阳》刊登在了一本文学杂志上,母亲读过这部小说后,向许多人推荐,从新疆回来的,没去过新疆的,喜欢读小说的,不喜欢读的。或许,她是急切地想让周围人知道她的感受,从新疆那座有白杨树和花园的小院,落到这个荒山下的小镇后的感受。 在许多人手里传阅过后,那本杂志到了我手里。我十二岁,但我怀疑我读懂了。前半段,知青在新疆的生活;后半段,他们回到上海后,油然而生的失落。更磨人的,是经历过那种天高地阔、折根柴棍当筷子的生活后,重新回到人际半径很小的上海,在种种琐碎计较中陡生的怅然,那是一种被逐出乐园的怅然。 二十四年之后,把1995年到2009年写作的散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本来像碎片一样的文章,一旦放在一起,也显出这么一种怅然,从丰盈走向溃败后的怅然。这些碎片,分散的时候,像不那么明显的病症,拼接在一起,却隐隐呈现出一个始终如一的精神形象,甚至可以提供给精神科医生,作为家庭创伤、童年阴影的案例进行分析。 但是……“但这都不是我的心的形状……”斯汀在《心之形》里唱。 二十四年里,我常常会想起农场的春天。石蒜兰、蒲公英、火绒草一起开花,云低低地垂在空中,像是银子的制品,走在旷野里,隐隐听见什么地方有轰轰的声音,水声,或者雷声。还有秋天,一种红紫的矮草覆盖满山坡,根须苍劲结实,叶子蜷曲着,开着小花,或者小小的穗子。许多许多,几千几万几亿棵,充满柔情地覆盖在柔缓的山坡上。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它们的形状,从叶脊到叶片边缘的颜色变化,叶片的纹路在手里的感觉,还有那种被红紫的细草覆盖的山峦在落日里的那种苍茫和神秘。但一种“我怎么可能经历过这一切”的怀疑瞬间到来。这些景象,或许经过了我的篡改、修饰,或许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时间,让过去成为异域。一个没有可能经历过的异域。 所以我一直用小说化的方式来写散文,固然是我的小说力比多没个地方发散,也是因为这种隔膜,这种对异域的隔膜。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存在过,就只有把它变得陌生,把自己变成被叙述的人,以说明我的不确定,以确保我的诚实。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后来的经历也不是。 2005年、2006年(后来是2007年、2008年),我彻夜没睡,但早上还是醒来了。凌晨六点,天有种昨夜暗暗修补过的、稚嫩的、多汁的蓝,附近的KTV,唱了一夜的人们还在唱,带着包厢里的那种混响。心脏紧扭着,像是一股橡皮筋搅在一起。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这些文字也不是。2000年开始,它们陆续发表在《散文》、《人民文学》、《天涯》、《大家》、《母语》以及《文学界》、《江南》,还有颜峻主编的《书》上。它们有别于我写的那些娱乐、电影、音乐类的文章,它们是我的黑桃,我的红心,我的方块,我的梅花,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有的时候,写得越多,隐藏得也越多。即便是自以为最诚实或者最无耻的袒露,也还是一种隐藏。袒露是最大的隐藏。 “这只是几个音符,几笔颜色。一个#F,bB,一道稍纵即逝的金黄色。或者,是那已经脱离了地球,向着黑暗的宇宙折射而去的光柱里,翻滚的形象中,扑朔迷离的一个。” 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要特别感谢与这本书有关的朋友和老师们,颜峻和乔颖,《散文》杂志的刘雁老师,李敬泽老师,还有老友张海龙,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能够落实到纸上,是因为他们。而它最终能成为一本书,要特别感谢三联的黄韬先生和彭毅文,他们接受了这部在写作取向上多少有点古怪的稿子,毅文无数个短信和电话的催促和讨论,则让它渐渐面目清晰起来。最后要感谢的,是阿涩(多西)——他用一周时间,专门为这本书画了一幅画作为封面,还有沈遇(江湖),他先后设计了二十个封面供我们选择,那棵泡桐树、白色的花串、树下的少年,玫红色的书名,非常妖娆阴郁,显然,他们比我更懂得属于我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 2011年4月11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们时代我最喜欢的文字,它们深情,却自甘于隐秘;它们安静,却又饱含热烈与悲怆的汁液。一字一句,就算写在天边,皆有来历和出处,其骨血发肤,全都受自让我们长跪不起的风土和父母。看着它们,我想起的是那些节气的名字:清明,谷雨,白露,霜降。它们和这些名字一样美好、艰难而让人信服。所以,写下它们的人,韩松落,既让我亲近,又让我敬畏。 ——作家 李修文 他的随笔,带着切肤的生命体验,诉说个人刻骨铭心的生活往事,文字敏感、细腻,弥漫着忧郁的温情。还有一类散文,如《草地之歌》系列,把自然和人的世界写得纤毫毕现、清新动人,同时受了《圣经》的影响,通篇散布着雅歌和赞美诗的意味。 ——作家 唐瀚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