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得到同行厂家的一份工艺文件,文件中赫然标注着不同“标准”的工艺参数,有85标、90标、93标,所谓85、90、93实际上是制造厂家相对于国家标准所打的折扣,通俗地说也就是偷工减料。之所以它们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甚至明目张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行业内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潜规则”相对于“元规则”和“正规则”,不仅能够大行其道,还是某些制造厂家一直遵循和信仰的。
最近,我听说的一个案例,或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一次,我们的一个长期客户A要采购一根电缆,由于我们的生产任务忙,并且客户要货十分着急,我们不能满足,于是就向另一家电缆企业B购买。由于A客户对产品质量把关非常严格,B厂家的电缆交货时经检验不合格,后经协商,B厂家同意更换一根合格的电缆,可在第二次交货时,A客户再次进行了检验,发现质量只比第一次好一点,但还是不合格。
一个企业长期遵循潜规则,渐渐麻木,视产品标准、道德标准、法律法规于不顾,最后,连自己应该遵循的规则都完全抛弃了,离原点太远了,已经无法再回到原点。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待惯了的人,即使给他阳光,他也会痛苦不堪,甚至会失明。他已经习惯了“潜伏”在规则的下方,害怕被曝光。
令我们痛心的是,在市场竞争面前,一些企业不靠管理、技术、创新、人才提升竞争优势,而是靠纯粹的价格竞争,不断突破规则的底线,不断下潜,试问,市场规则究竟还有多少下潜的空间?我的回答是,规则就是规则,本来就没有下潜的空间。
P9-10
神九飞天,蛟龙潜海,坚持创新是真道理:钓鱼岛之痛,黄岩岛之痒,国家实力是硬道理:08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福利透支是歪道理;学历造假,“毒品”横行,诚信缺失是坏道理;最美的母亲,最好的司机,人性美善是大道理。穷人有穷的道理,富人有富的道理;劳心者有劳心者的道理,劳力者有劳力者的道理;男人有男人的道理,女人有女人的道理;大人有大人的道理,孩子有孩子的道理……道理无处不在,道理无时不有。
何谓道理?道即行,理即通,有道才有理,存在的规则就是道理,能行得通的也是道理。如果说道是法则,理就是遵守法则:如果说道是谋略,理则是具体的实施;如果说道是精神,理则是梳理事物的曲直纹理;如果说道是正确的方法,理则是能说服人们的行为。其实,对道理的理解,无需这样深奥。越是大道理,越是最简单、最明了的,在你的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细节、一些见闻,其实都有存在的道理。
道理要明。五千年的历史,诸子百家的学说,阐释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是非难辨的真道理和假道理,也有太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但须切记:唯心之说切不可信,王霸权谋绝不可学,厚黑之道更不可行。做人要力求真善美,做事要遵循情理法,简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准则。因为在人生道路上,唯有奉行简单的准则,我们才有可能避免误走岔路,陷入歧途。
道理靠悟。人们常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唯有勤思善学、身体力行、用心感悟,才能读懂人生的一些至理名言。最近看了一位博友的精彩言论,与大家分享:胸怀要大度,说话要适度,工作有力度,事业有高度,家庭有温度,读书有厚度,思考有深度,视野有宽度,思想有远度,交往有弧度,办事有速度,劳累有限度,吃喝勿过度,锻炼为常度,寿命有长度。
道理须循。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讲道理,这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石,也是人们长期遵守的共识。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至于这些道理合不合乎人们约定俗成的那个道理,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道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孰不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要任何时候都要判定每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和讲道理的人在一起有道理可讲,和不讲道理的人在一起就没道理可讲。
人生,没有任何过程是白费的,包括所有的辛苦、泪水、心酸,每一笔都会增加你未来成功的光彩。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是的,人的一生并不漫长,是否过得充实、有意义,都掌握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顺也好,逆也好,一个人应该有一个能永远让自己获得动力和幸福的源头,有一个支撑自己整个生活和全部灵魂的支点,这个支点能使你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能让你透过生活的平淡甚至痛苦,看到生活的美好。找准这个支点,便足以让你在困惑中,或从艰辛困苦中品位出生活的意义。这个支点,就是人生应该明白的一些道理。
写在不惑之年,人生的轨迹又一次改变之时。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心理体验,不变的是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心宽如海、心坚如钢、心明如月、心静如水。唯有如此,才能更深体会到笑的内涵: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困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友人分享。这是生活的理想境界,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所在。感谢所有为这本书成功出版而努力的朋友们,没有你们的真诚帮助,是不会有这些成果的。更要感谢那些在博客和微博中给我许多批评和评论的网友们,没有你们的善意提醒,也很难改变我的一些看法与观点。再一次谢谢你们的支持与关注。
最后,更值得感谢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分社谢小梅社长和路绪良编辑的支持,本书得以面世包含着出版者辛勤的劳动,在此致谢!
本书的完成历时三年,几易其稿。
希望本书能对所有阅读者有所帮助。
唐崇健
2012年7月2日
在这个瞬息万变、眼花缭乱的世界,竞争加剧、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似乎什么都是以快取胜,什么都是急功近利,什么都成过眼烟云。人们慢不下来、更难以停下来,社会被快节奏驱使着,大家沉醉于“快”,痴迷于“快”,在享受“快”感的同时,无形间被异化成工作、学习、挣钱、花钱的机器,每个人被生活的皮鞭抽打,显得骄躁不安,内心无法安顿。
人类在战胜了基本的生存挑战后,就应该追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小,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不是数字,而应该是一种平衡,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平衡、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平衡、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你“平衡”了吗?
很多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当他成功了、当他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忘了他一直在赚钱而不能够去好好生活。这样的成功、这样的财富、这样的人生幸福吗?即使我们生活在曾经渴求的物质世界里,即使我们被无数的鲜花掌声包围,为什么幸福感却在流失?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你有自己的底线和评判标准吗?很多事很多人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生活的绝大部分是相似的,你做到的,别人也一定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你也不一定做得到。因此,生活既不是传说,也不是喧闹,它既平淡无奇,也波澜不惊,它就像一锅粥,是用文火慢慢熬出来的,越熬越有滋味。作为年轻人,不管在何时,只要你少说话、多做事,有信念,有坚持,不放弃,不动摇,机会就来了。请问,你有这样的坚持和耐心吗?
生活不仅是做加法,更聪明的是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东西,从而让自己从占有的包袱中解脱出来。不要活得太累,要学会面朝阳光、爱惜自己、珍爱内心、善待他人、经营人脉、控制情绪、调整心态、拥抱健康,培养对工作、生活和世界全方位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心静,让自己沉下来,做些“切实际”的事,学一些真东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滋养心境、享受生活、收获精彩呢?
我们需要生活的理想,但最终需要的是理想的生活。当我们直面“惨淡的现实”,千万不要抱怨,更不要妄想尽快摆脱它,而应该学会慢慢适应它。失败者总是生活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其实这就是自我设限。莫名其妙地担心、忧虑,往往使人身心疲惫、斗志消磨。不能用你的“未得到”破坏你的“已拥有”。错误可能是失败,但失败不是错误。人可以失败,但不能在每个地方都失败,更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屡次失败。有时候,不是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你转弯了吗?
对于企业,“高增长”掩盖了许多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很多企业因此遭遇体制、管理以及人才上的诸多瓶颈。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应该作出怎样的思考?相对过去若干年的粗放型发展,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市场饱和、产能过剩、资源短缺、机会变少、竞争激烈,企业不能再贪大求快,而是要调整发展心态,转变发展方式,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苦练内功、创新突破,缔造长青基业,使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有不能承受之“快”,生命也有不能承受之“快”。在这个“快”时代,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冷静的思考,需要放慢节奏,舒缓身心,释放压力,调整状态。
一个人,不管面对什么环境、不管面对何种问题、不管面对多大压力,只要拥有一颗欣喜和善于发现的心,他始终是快乐的。
唐崇健
2012年6月25日
通过阅读《有些道理你应该明白》,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工作、生活、人生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有一颗真诚、平实、感动的心,令我们动容。《有些道理,你应该明白》由唐崇健所著,以独立成篇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企业管理实践和生活中的点滴思考,言简意赅,形散神不散。虽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但字里行间却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看似浅显又应该明白的道理,渗透着学识、哲理、智慧和责任,读来清新自然、回味无穷、启迪深远。
《有些道理,你应该明白》由唐崇健所著,对于企业,“高增长”掩盖了许多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很多企业因此遭遇体制、管理以及人才上的诸多瓶颈。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应该作出怎样的思考?相对过去若干年的粗放型发展,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市场饱和、产能过剩、资源短缺、机会变少、竞争激烈,企业不能再贪大求快,而是要调整发展心态,转变发展方式,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苦练内功、创新突破,缔造长青基业,使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展有不能承受之“快”,生命也有不能承受之“快”。在这个“快”时代,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冷静的思考,需要放慢节奏,舒缓身心,释放压力,调整状态。
一个人,不管面对什么环境、不管面对何种问题、不管面对多大压力,只要拥有一颗欣喜和善于发现的心,他始终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