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只是一场战斗,更是一趟有梦想相随的旅程。为你的梦想追跟究底,一切都从基本功开始。
《人生基本功(建筑师潘冀的砌砖哲学)》是台湾著名建筑师潘冀首度公开分享自己成功事业与美满家庭的人生体验。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从寻找人生方向,到奠定职场实力,到学会管理魅力,到实现圆满人生等。
《人生基本功(建筑师潘冀的砌砖哲学)》是台湾著名建筑师潘冀首度公开分享自己成功事业与美满家庭的人生体验,以及如何兼顾理想与现实,享受工作与生活,尽一己之力让世界更美好!
在这一段从砌砖块到盖教堂的人生筑梦过程里,也看到潘冀坚持把事作好的23个关键态度与秘诀。在《人生基本功(建筑师潘冀的砌砖哲学)》中,潘翼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从寻找人生方向,到奠定职场实力,到学会管理魅力,到实现圆满人生,所有的成就都是来自基本功。
为你的梦想追根究底
那一天,我刚下课,抱着艺术史、社会学与。理学的书籍,踽踽独行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校园里。耳际忽闻熟悉的中文招呼。
“嘿!潘冀!好久不见啊!”一位台湾来的留学生叫住我。
他乡遇故知,我驻足与他闲聊,很是高兴。
聊着聊着,他瞄了一眼我手上的书,狐疑:“你不是来念建筑吗?怎么在读这些?”
当我说明我正在读建筑系四年级,他好不惊讶:“我以为你留学是来攻读研究所的,你现在从大四念起,不是很浪费时间吗?”
我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不愧青春的抱负
一幅书法与一封信,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的学习成绩向来不差,求学以来,懵懵懂懂感觉对建筑有兴趣。高中毕业时就免试保送就读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工程系,那是当时台湾唯一的建筑系。
在亲友同学的祝福下搬进宿舍,我拿起毛笔,在桌上以仿宋体挥毫:
建筑是文化的代表
历史的象征
科学与艺术综合的产物
一个不到18岁的男生,对建筑有种难以言喻的热情与抱负。
不过,想象与现实却有落差。
大环境上,当时台湾还在努力发展基础建设,建筑被看做是工程的一环。影响所及,建筑系属于工学院,教授群也以受早期日本教育的工程背景为主,尽管有少数老师教设计,资讯仍然很缺乏。
往往,能在图书室看见一两本从国外寄来的杂志已经很不得了;偶尔有学长从日本或美国留学回来,被邀请回系里演讲,大家都好疯狂,等着听。每回一进去,教室里早就挤得满满的。
我认真读书,成绩也很不错,但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讲课,心中的疑问却似乎比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还清楚:为什么学了这么多不同科目,不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它们之间的关联在哪里?
这种疑问,对照大一时挥笔而就的豪气,隐约成为我脑海里不时响起的声音:或许我应该出国深造,解决这个心中的落差。
成大毕业,退了伍,我积极申请攻读美国的建筑研究所。
回函一一寄抵邮箱,每每拆开一封回信,都像在等待他人决定我的命运:“接受”或“不接受”。
其中,有一封回信迥然不同,却是他人等着我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那是来自得州休斯敦莱斯大学的信。
信上说,他们对我很感兴趣,但是分析我的成绩单后,觉得成大建筑系的课程太偏重工程,缺少人文科目,他们强调,做一名好建筑师,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希望提供全额奖学金,让我从大学四年级①读起,熏陶、培养人文素养。
读完这封信,我觉得很感动。 想起大一时的那幅书法,想起成大毕业时仍瞎子摸象般难以摸清建筑的全貌,我做了一个很关键的人生决定:接受莱斯大学的鼓励,从大学四年级读起,培养自己对建筑的整体概念。融人社会,确立自信
我一心想着求学,挖掘建筑的全貌,但一个从未出过国的人如我,却惶然不知留学首先冲击自己的,正是文化差异。
刚住进美国的大学宿舍时,我就被吓到了。
男生宿舍是套房式的,三人或四人共住,各自拥有自己的房间,大家共享一个客厅、厕所和浴室,像一个家庭。
我一住进去,看见室友从卧房走到厕所,身上竟然一丝不挂,洗完澡出来也照样不穿衣服走来走去,我吓了一跳,赶快躲进房间。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