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思想究竟怎样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之兴起的历史过程,影响了哪些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建,以致作为某种贯穿性的基础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认知结构的?
张伟栋编著的《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的第一、第二章完全发挥了作者的学术储备和研究能力,第四章的某些部分也有不少新见,值得注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 |
分类 | |
作者 | 张伟栋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李泽厚的思想究竟怎样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之兴起的历史过程,影响了哪些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建,以致作为某种贯穿性的基础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基本认知结构的? 张伟栋编著的《李泽厚与现代文学史的重写》的第一、第二章完全发挥了作者的学术储备和研究能力,第四章的某些部分也有不少新见,值得注意。 目录 绪论:“思想史意义上”的李泽厚与“作为当代史一部分”的80年代现代文学 第1章:“启蒙与救亡”与80年代的文化逻辑 一、李泽厚与八十年代的道路 1.“作为过渡的八十年代” 2.知识分子群体与80年代文化空间的重建 3.李泽厚的线索 二、“启蒙与救亡”的“文化政治”逻辑 1.“五四”的“文化政治” 2.“救亡”的意识形态批判 3.何种“五四”? 三、“现代文学”运动的“文化政治” 1.作为当代史一部分的现代文学 2.现代文学研究的主体 3.“五四”与“文革”的历史张力 第2章:阴影下的历史重写:从“美学大讨论”到“思想史论” 一、知识分子改造中的1956年“美学大讨论” 1.历史的转换机制 2.作为主导人物的朱光潜 3.裂隙中的“实践论” 二、《批判哲学的批判》:主体论与80年代的精神构造 1.“文革”后的主体建构 2.“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哲学论纲” 3.主体论与80年代的精神构造 三、《美的历程》:言语的政治与自我的伦理学 四、“思想史论”:“告别革命”与现代化的“借尸还魂” 第3章:“被压抑的现代文学”与“历史重评” 一、从“被压抑的现代文学”说起 1.“历史的真实”与“政治正确” 2.文化领导权下的历史阐释 3.批判运动中的现代文学书写 二、“重评”的热潮与现代文学的兴起 1.“致读者”的历史向度 2.“史料中的真实” 三、“修改”与“新编”:对1979年几本现代文学史的考察 1.教科书的编写 2.“修改” 3.“新编” 第4章:李泽厚与现代化视角下的现代文学书写 一、李泽厚与现代文学的观念 1.80年代现代文学的叙述框架 2.第三代学者的登场 二、《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1.“现代化的叙事” 2.李泽厚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主题 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与“重写文学史” 1.“重写文学史”的缘起和思想逻辑 2.思想成规内部的“突围” 结语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