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祎编著的《宪法与宗教的对话——论宗教自由之宪法图像》从宪法的视角对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宗教问题进行审视和观察,展示出宗教自由在宪法视域内的形象与样态,对于充分、深刻揭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厘清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之一的宗教自由,其在宪法上所形成的图像究竟如何,换言之,期望能在系统化的资料整理与比较分析下,探求受宪法保障的宗教自由的意涵。
刘祎编著的《宪法与宗教的对话——论宗教自由之宪法图像》以建设法治国家是宗教自由的前提为切入点,引出宪法应如何保障宗教自由的问题,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宪法保障宗教自由的内涵,之后运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论述方法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宪法对宗教自由的保障进行了梳理,从《宪法与宗教的对话——论宗教自由之宪法图像》中外理念、经验、方式等视角将其与我国宗教自由的宪法保障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只有在和平、理性、对等的宪法对话中,才能实现各方所期待的宗教自由之宪法保障。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一)理论性目的
(二)实务性目的
(三)学术性目的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限制
第二章 宗教自由的政制基础
一、高全喜问题及其基本内容
(一)高全喜问题的提出
(二)高全喜问题的基本内容
二、高全喜问题之启示
三、宗教自由与法治国家政体
四、法治国家:自由的政体框架
(一)法治国理念之起源
(二)法治国理念之历史演变
(三)法治国理念之具体内容
五、面向未来的法治国家的延长线
六、现代法治国家的形成及对宗教自由的托护
(一)现代法治国家的形成要件
(二)法治国家对宗教自由的托护
第三章 宗教自由的概念
一、宗教的概念
(一)辞源意义上的宗教
(二)宗教学的主要观点
(三)中国文化传统下的宗教概念
(四)新兴宗教对传统宗教概念的冲击
(五)宗教的宪法定义:四国宪法之比较
(六)笔者的观点
二、宗教与自由权利
(一)自由权概述
(二)精神自由权概述
三、宗教自由与思想良心自由
四、宗教自由之宪法界定
第四章 宗教自由的法理形成
一、前言:宗教自由条文之国际观察
二、宗教自由的宪法价值
(一)国内学者的论说
(二)西方学者的论说
三、宗教自由之宪法保障理由
(一)对前述学说之检讨
(二)笔者的观点
第五章 宗教自由的权利内涵:基本权释义学的发展
一、基本权利叙事的立场
(一)立场的选择
(二)作为宪法解释的基本权释义学
二、基本权利作用论
(一)基本权利的发展及意义
(二)基本权利的作用方式
三、宗教自由之基本权利主体
(一)自然人
(二)法人
(三)外国入
(四)非法入团体
(五)小结
四、基本权利作用论之一:宗教自由的主观法功能
(一)宗教自由作为防御权的保护法益
(二)宗教自由作为受益权的保护法益
五、基本权利作用论之二:宗教自由的客观法功能
(一)宗教自由作为客观价值秩序对国家行为的规范
(二)宗教自由的国家保护义务
第六章 宗教自由的宪法对话:从美国、日本、德国宪法案例探询人民与国家对宗教自由之形成期待
一、宪法与宗教的对话
二、美国宪法下的宗教自由
(一)宗教条款与联邦最高法院
(二)确立国教条款的审查标准
(三)信教自由条款的审查标准
(四)小结暨评议
三、日本宪法下的宗教自由
(一)宗教自由条款之背景
(二)信教自由之宪法判断
(三)政教分离之宪法判断
(四)小结暨评议
四、德国基本法下的宗教自由
(一)德国基本法对宗教自由之规定
(二)德国基本法之宗教自由权保障特点
(三)宗教自由之宪法判断
五、宪法对话的创造力:宗教自由在美国、日本、德国三国宪法实现之评价
第七章 宗教自由的中国道路:宗教立法之检讨与建议
一、宗教发展状况简述
(一)信教人数持续增长
(二)信教群众结构明显变化
(三)宗教格局面临冲击
(四)国外宗教影响更加突出
(五)宗教矛盾日益复杂
二、宗教立法之规范层次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国务院部门规章
(五)地方性宗教法规
(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殊规定
三、宪法宗教条款之意涵
(一)宗教信仰自由之差异化理解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宽”与“窄”
(三)宗教信仰自由之辨证
四、宗教信仰自由之保障现状及问题
(一)立法保障:无全国性的宗教基本法
(二)党政保障:政教纠葛
(三)小结与评议
五、党和政府对宗教问题的基本立场
六、自由的瑕疵:对《宗教事务条例》的检视
(一)行政法规的性质
(二)“宗教事务”的概念
(三)宗教团体登记制度
(四)宗教场所管理制度
(五)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制度
(六)依法行政监督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后记
图1 宗教的构成要素
图2 自称无宗教信仰者日常表现的“宗教”心理
图3 基本权利逻辑结构
图4 党政宗教事务部门结构
图5 宗教事务概念
图6 宗教团体登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