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作者韩德民一直从事有关美学和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写作了一些从传统学术现代性转型角度讨论中国美学和文化建设问题的文字,整合补充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美学建构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这本书。
本书从重释中国文化之“道”的历史需要的角度,考察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过程。
本书由韩德民等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美学建构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韩德民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近十几年来,作者韩德民一直从事有关美学和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工作需要,写作了一些从传统学术现代性转型角度讨论中国美学和文化建设问题的文字,整合补充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美学建构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这本书。 本书从重释中国文化之“道”的历史需要的角度,考察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过程。 本书由韩德民等编著。 内容推荐 韩德民等的《美学建构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从重释中国文化之“道”的历史需要的角度,考察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过程。西方美学固有的学术性逻辑与中国社会传统的精神性取向,是支配这个过程的两种最重要驱动因素,本书对二者的作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多层面的讨论。寻求“美学”作为外来学术观念与本土固有思想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结方式,是贯穿现代中国美学的核心课题,《美学建构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尝试以对这个课题的贡献为根据,重新理解相关研究者的历史地位。 目录 上篇 “体”、“用”论争与现代文化转型的策略透视 一 “美学”:人文科学特性对民族性的内在要求 二 “中学”“西化”:“体”、“用”论争及其实践影响 三 “文化保守主义”:渐进性改革模式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效应 四 附论:为中国文化之“道”的重建而努力 中篇 “美学”向“中国美学”嬗变的多元尝试 一 王国维:借“外界之势力”“倡大吾国固有之哲学” 二 朱光潜:矛盾和紧张的理论综合者 三 蔡仪与高尔泰:物理主义和心理主义的对立两极 四 李泽厚:从“实践”到“主体性”的迁移 五 宗白华及其之后:“意象”美学与传统范畴现代性的开发 六 中国元素的融人与美学原理教学体系的演化 下篇 “美育”与塑造现代国民性的努力 一 梁启超:“新民”与近代“美育”观念的借鉴 二 西学东渐与现代校园文化观念的生长 三 “主体性”思想与“君子”理想的现代性阐释 四 “主体性实践哲学”中的美育问题 五 从实践功能角度为“美育”定位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