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是一套书写中国海的“立体”图书,她注入了科学精神,更承载着人文情怀;她描绘了海洋美景的点点滴滴,更梳理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脉络;她饱含着作者与出版工作者的真诚与执著,更蕴涵着亿万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浏览本丛书,读者朋友一定会有些许感动,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愿“魅力中罔海系列丛书”能在读者朋友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能使我们对祖国的蓝色国土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炽热的爱!请相信,在你我的努力下,我们的蓝色梦想,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成真!
《南海故事》由盖广生所著,是“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供读者阅读。
《南海故事》由盖广生所著,《南海故事》从南海的风土人情开始,将南海精彩的人文风貌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了南海名士、南海传说与故事、南海民俗、南海历史等几个部分,以人—事—历史事件为情感主线,达到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的,从而从精神层次上唤醒读者热爱南海,保护南海的海洋意识。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那一阙《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一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一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豪迈清丽中彰显出豪放派词人的灵魂。作为文人的苏轼是幸运的,上苍偏爱他,给予他八斗之才,让他得以激扬文字。然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却仕途多舛。他曾屡次遭到贬谪,最后一次是在62岁高龄时被……
落蒂南海留因缘
1097年7月2日,烈日炎炎、椰林葱茏的海南岛在阵阵海浪中迎来了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老者风尘仆仆,面容枯槁,眉宇之间难掩一股黯然神伤的失意。淳朴的渔人和朴实的岛民并不知道,他们迎来的是位旷世文豪,是显赫一时的龙图阁大学士苏轼。他们当然也无法得知,在远离海南的中原地带,在政治经济繁荣的帝王之都,朝堂之上发生了怎样的政治震荡——在与王安石等变法新党的一系列矛盾摩擦中,苏轼已经接连两次被贬。现如今,时序已是宋哲宗年间,苏轼在朝廷中遭遇政敌势力的挤压,被贬谪海南儋州。在海南人好奇的目光中,苏轼的双脚踏上了海 南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自然条件上,海南不同于北国,苏轼必定有诸多不适应,加上政敌的迫害,他的生活状况可谓凄凉。苏轼初到儋州,受到州官张中的敬重,让他住官舍、吃官粮。但第二年,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察访,得知苏轼居住在官舍里,便派人将他从官舍赶出去。在无处可居的情况下,善良的黎族人民用宽柔之心对待这位暮年的失意者。他们在桄榔林中为苏轼搭建了一座草房,也就是“桄榔庵”,并不时对他施以衣食的援助。远离政治的桎梏,逃离政敌的迫害,感受着当地百姓无微不至的照顾,天高海阔,温情流转,苏轼终于可以获取片刻的心灵宁静了。他在写给弟弟苏辙的诗中也有此感言:“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其中既有对悲凉命运的无奈感慨,也有对海南这一地域的认同。在鸡犬相闻的乡村,苏轼的心灵创痛得到疗治,而蛰伏在苏轼敏感心灵深处的那些诗意的种子也纷纷萌发,他在此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
润泽南海传佳话
尽管海南是苏轼灵魂的休憩之地,但相比文明开化的中原地区,当时的海南远在边陲,人烟稀少,遍野荒凉,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属于边缘地带,封闭落后。海南人大都以打鱼为生,很少从事耕种。在文化方面。当时的海南更是文化沙漠地带。这一切都被客居的苏轼看在眼里。自古文人志士莫不怀有一种道义之心,苏轼亦是如此。为了回报海南人民的馈赠,他在儋州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当地生活,如打井、种豆疗病、开设学堂等。东坡井和东坡黑豆在当地流传至今,而东坡书院的存留则印证着苏轼教育活动的深远影响,渗透着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对苏轼的深情爱戴。
东坡书院
苏轼在儋州开设学堂——儋州学府,以此传道授业解惑,不遗余力地播撒中原文化,使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一时成为当时海南的文化中心。经过苏轼的悉心培养,饱学之士纷纷涌现,如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且说苏轼开设学馆之初,并无一人登门求学,苏轼只得亲自访求贤才。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有一位名叫姜唐佐的琼山青年,满腹才学。于是。苏轼便骑毛驴前往。来到姜唐佐的家中,不巧赶上姜唐佐外出。苏轼在姜家稍坐片刻。看到墙上挂有姜唐佐的一幅山水画,苏轼提起笔,在画中云朵处画了一轮初升的朝阳,在一个小土堆上写下一个“皮”字,在空白处画下一根竹子,一个农人正拿刀将竹管劈开。画完之后,苏轼骑驴而归。姜唐佐归来,看到画作,经过一番思索他恍然大悟:朝阳所在的位置是东,土堆与“皮”字结合正是“坡”字,而农人拿刀劈开竹管正是“开馆”之意。合起来的意思便是“东坡开馆”。姜唐佐一阵欣喜,第二天便收拾行囊去苏轼居所。来到苏轼门前,姜唐佐也想考一考这位久负盛名的大文豪,于是他在纸上写下了“庚作没帅”四个字让仆人转交苏轼,并叮嘱说只要在每个字上略加改动便能知晓其意。苏轼看到纸条,在每个字上稍加改动,那四个字便是“唐佐投师”,方知是姜唐佐前来,欣然邀姜唐佐进门。
P2-4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囤家。
从天空俯瞰辽阔的陆疆和壮美的海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华国土犹如一个硕人无比的阶梯:这个巨大的“天阶”背靠亚洲大陆,面向太平洋;它从大海中浮出,F日东向西,步步升高,直达云霄;高耸的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如同张开的两只巨大臂膀,拥抱着华夏的北国、中原和汀南;整个陆地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在大陆“天阶”的东部边缘,是我国主张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域;自北向南依次镶嵌着渤海、东海、东海和南海四颗明珠;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弯曲绵延,更有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点缀着这片蔚蓝的海域,这便是涌动着无限魅力、令人魂牵梦萦的中国海!
中国的海洋环境优美宜人。绵延的海岸线宛如一条蓝色丝带,由北向南依次跨越了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当北方的渤海还是银装素裹,万里雪飘,热带的南海却依然椰风海韵,春色无边。
中国的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各种海鲜丰富了人们的餐桌,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能源,更有那海洋空间等着我们走近与开发。
中围的海洋文明源远流长。从浪花里洋溢出的第一首吟唱海洋的诗歌,到先人面对海洋时的第一声追问;从扬帆远航上下求索的第一艘船只,到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再到现代海洋科技诸多的伟大发明,自古至今,中华民族与海相伴,与海相依,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和文明,为中国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片海域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
认识这片海,利用这片海,呵护这片海,这就是“魅力中同海系列丛书”的编写目的。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分为“魅力渤海”、“魅力东海”、“魅力东海”和“魅力南海”四火系列。每个系列包括“印象”、“宝藏”、“故事”三册,从书共12册。其中,“印象”直观地描写中国四海,从地理风光到海洋景象再到人文景观,图文并茂的内容让你感受充满张力的中国海的美丽印象;“宝藏”挖掘出中国海的丰富资源,让你真正了解蓝色围土的价值所在;“故事”则深入海洋文化领域,以海之名,带你品味海洋历史人文的缤纷篇章。
“魅力中国海系列丛书”是一套书写中国海的“立体”图书,她注入了科学精神,更承载着人文情怀;她描绘了海洋美景的点点滴滴,更梳理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脉络;她饱含着作者与出版工作者的真诚与执著,更蕴涵着亿万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浏览本丛书,读者朋友一定会有些许感动,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愿“魅力中罔海系列丛书”能在读者朋友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能使我们对祖国的蓝色国土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炽热的爱!请相信,在你我的努力下,我们的蓝色梦想,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成真! 限于篇幅和水平,书中难免存有缺憾,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盖广生
2014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