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试图以主体性问题的提出为中心和契机,以能够连贯起两个时期的作家的主体概念为线索,部分地描述和解析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的多重主体面向,也希图避开历史的间隙,寻找连贯我们当代文学历史与研究思路的方向。本书的中心是与当代文学相关的主体性问题,而不是主体问题,不可能详尽描述众多的主体的塑造和解构,文学的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发展是本书始终需要关注的对象。因为题目所限,表现出系统的反主体性倾向的先锋文学以及探索主体间性空间的文学试验和写作不作为论述的重点。这也许将是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次尝试不是要继续讲述文学领域的不断革命和创新的神话,不是要再次拿崭新的方法、理论和范式来整合当代文学的基本现实,而是尝试着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现实进程出发,呼应由它现有的本土问题与经验而产生的思想框架和批评资源,希望能够激发起一些深入的思考。
绪论
一、什么是“主体”?
二、什么是“主体性”?
三、中国当代文学与主体性问题的相遇
第一章 话语的变迁与主体问题的兴起
第一节 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向
第二节 人道主义的思潮中“人”向主体的过渡
第三节 文学的技术与主体的构造
第二章 主体性:深刻的变革
第一节 当代文学的主体抉择
第二节 异化的主体,还是“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章 再反思:文学的主体性
第一节 个体主体性:黑格尔背后的康德
第二节 整体主体性:康德背后的黑格尔
第三节 一种模式,两次论争
第四章 主体性的文学景观
第一节 “小说愈来愈有可写的了!”:新主体与新世界
第二节 “你不可改变我”
第三节 知青主体的浪漫与失落
第五章 主体性的衰落
第一节 “文学家”的消失
第二节 切近自我:面向个体的“写作”
第三节 90年代后文学中的后政治主体
第六章 主体的新空间
第一节 城市的形式与主体的形式
第二节 最后的能动性:主体性的道路
余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