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民间故事,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它们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寓意深远,大多表现了劳动群众鲜明的爱憎和是非观念,也表达着他们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特征。
赵世杰编译的《三个好极了》即为“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精选”之一,其中收录了多篇民间故事及寓言故事,它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维吾尔族群众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里,流传极为广泛的《阿凡提的故事》,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毛拉则丁的故事》、《赛莱依·恰坎的故事》等,有着同样的艺术魅力。它们都显示了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诙谐、幽默的情趣。
赵世杰编译的《三个好极了》即是收录维吾尔民间故事的代表作,包括《国王和诙谐者》、《称心的儿媳》、《一个红苹果》、《有心计的画师》、《木匠和画匠》、《公羊下羔》、《农夫打大臣》、《聪明的穷人》、《阴阳鱼》等短篇故事。
《三个好极了》中还有包括动物故事在内的相当数量的寓言故事。它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维吾尔族群众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三个好极了
维吾尔族人民世世代代传说:在一个边远偏僻的农村里,住着一位七十岁的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辛苦了一辈子,尝尽了人间的苦头,人们不想的办法他想了,到头来还是没吃过一顿饱饭,穿过一件新衣裳。一年冬天,他在房子里生了炉子,把空气经常调节得不冷也不热,在室内种上了其莉杆。老爷爷日日夜夜守候在暖室里,又劈柴生火,又松土、浇水、施肥、打蔓。他起早贪黑,不分黑白昼夜地劳动了六十天,其莉杆终于成熟了。这时,别的农民的其莉杆,还没往地里下种哩。
老爷爷笑眯眯地瞅着成熟了的其莉杆,满心欢喜,心里暗暗盘算道:“物以稀为贵!我摘些其莉杆带去敬献给国王,国王一定会重重赏赐我的。我用国王的赏金买件新衣服穿穿,也算在这个世上没有枉活!”于是,他便挑选了十个最大的其莉杆,满满装了一褡裢,驮在毛驴身上乐颠颠地朝京城走去。
到了王宫,国王问道:“老头子,这其莉杆是你自己亲手种的吗?”
“是的,陛下。”老爷爷回答。
“好极了!”国王说着,又问,“你种的其莉杆甜不甜呀?”
“味道就像冰糖一样,很甜。”老爷爷说。
“好极了!”国王又问,“你是送来叫我吃的吗?”
“是给您送来的。”
“好极了!”国王满口夸奖老爷爷是个本本分分的好百姓,末了,叫卫士把他从王宫里送了出去。
老爷爷走出王宫,心里头却冷冰冰的。他赶着毛驴在大街上走着,又累又饿,又气又恼。这时,他忽听一家饭馆里跑堂的叫卖声,便把毛驴拴在木桩上,走进饭馆要了十个包子吃了。
“大师傅,这包子是您自己亲手做的吗?”老爷爷问道。
“是的,老兄。”大师傅回答。
“好极了!”老爷爷说着,又问,“您做的包子香不香呀?”
“薄皮羊肉包子,油汪汪的,可香啦!”大师傅说。
“好极了!”老爷爷又问,“您端来的这一盘包子,是叫我吃的吗?”
“是呀,您趁热快吃吧!”
“好极了!”老爷爷吃完包子,一头称赞他是个烹调技术高妙的大师傅,一头站起身来往外走。
“请您站住,老汉!”饭馆老板喊道,“您吃了十个包子,还没有付钱呀!”
“老板,您可不能胡说呀!”老爷爷一本正经地说,“包子钱刚才我不是给大师傅了吗!”老板硬说没给,老爷爷偏说给了。争来吵去,谁也不让,老板便一把拉着老爷爷去见国王。‘好极了’全给了大师傅。可这个老板还贪心不足,死皮赖脸,不讲道理,又向我要钱哩!”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