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俘虏营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由于气球没气以及大风暴被迫降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这个荒岛上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并没有绝望,没有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以及辛勤的劳动,从一无所有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最终建立了幸福完满的生活。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里,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尽管疑点多多,最终揭开真相,原来这个人就是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已住在岛上一个岩洞里的尼摩船长。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了。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
在这部作品里,有大量的在荒岛上人与大自然的搏斗、技术上的创新和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的情节,极力地赞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勇敢、智慧、乐观等优秀品质。
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俘虏营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他们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中途由于气球没气以及遭遇大风暴而被迫降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这个荒岛上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并没有绝望,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以及辛勤的劳动,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最终建立了幸福完满的生活。
第一章 乘气球逃生
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进入了非常激烈的阶段。自从林肯发表了解放黑奴的宣言后,南方的奴隶主发动了叛乱。林肯和格兰特将军率领的北军包围了南方的要塞里士满。里士满的敌人一面准备突围逃跑,一面还紧紧地看守着北军的俘虏。这些俘虏中,就有北方联邦参谋部的工程师史密斯和《纽约先驱报》的记者史佩莱。他们是在攻打里士满的战斗中不幸落到敌军手里的,他们和其他许多战俘一起被关在里士满的敌军战俘营里面。
史密斯40来岁,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嘴总是紧紧地闭着,一副严肃的模样。多年参加南征北战,使得他两鬓和胡须已经灰白。他有一个特别漂亮的脑袋,被称之为“货币人头像脑袋”,这一类型的脑袋好像是专门用来给奖章、纪念章做标本用的。
史密斯经历过南北战争的各次战役,英勇善战,出生入死。有好几次,上司都认为他已经阵亡,但是,直到在里士满的战场上受伤被俘之前,他却安然无恙。可以说,史密斯就是勇敢的化身。
他既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个工程专家,还是一名思想家。史密斯勇敢而果断,特别是在紧急关头,更能显示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充满着无穷的智慧。正是因为他具有这些优秀的品格,才使得他永远做自己的主人。他常常引用的名言是:
“即使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也能够担负起责任来,而且能坚忍不拔地干下去。”
就在史密斯被俘的前一天,史佩莱也落到了敌人的魔掌里,他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战地记者。
史佩莱身材高大,体格强壮,就像一根在冷水中淬硬了的钢筋一样坚不可摧。他具有很多长处:坚毅、敏捷、勇敢、有见地。作为战士和艺术家,他跑遍了世界各地。他行动果断,善于提建议,当为了他自己,也为了他的报社需要了解一切时,他会不辞辛劳,不顾危险。凡是新奇的,别人不知道的,也不可能为他人知道的消息他都能采访到。所有的危险对他来说都是最好的消息来源。
他参加过多次战役,每次都冲在最前线,他一手拿左轮手枪,一手拿着记事本,枪林弹雨并没有使他手里的铅笔发抖。他不像那些没话找话说的人那样,不停地拍电报。他写的每篇报道都是短小精练,重点突出。
史密斯和史佩莱过去只是互闻其名而未见一面,但两个人在战俘营碰面后,一见如故,无所不谈,很快就成了知心朋友。
他们有坚决反对奴隶制的共同信仰,有迫切希望黑人奴隶早日解放的共同愿望。为了忠于自己的事业,继续为北方军队效力,他们打定主意,要寻找一切机会逃跑。但是,里士满戒备森严,想逃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纳布是一个黑人,本来是史密斯家的奴隶,他忠诚而又勤恳,是一个舍身取义的勇士。他30来岁,强壮、活泼、聪明、伶俐、温柔、和顺,带一点天真,平时总是高高兴兴。尽管史密斯早已让他成为一个自由人,但他对史密斯忠诚不二,一直要跟着史密斯。为了他的主人,他愿以死效劳。
当他听到主人被俘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来到里士满想解救主人。不幸的是,纳布也落到了敌人的手里,和史密斯关到了一起。
史密斯见到纳布,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时他多么需要纳布的帮助啊。
史密斯的行动还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帮助。
一天,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跟史密斯打招呼:
“史密斯先生,您还想在里士满待下去吗?”
史密斯一愣,他并不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又在史密斯的耳边低声说:
“想不想逃跑?”
“想啊,可是怎么逃啊?”史密斯说。 “我有办法。”这个人说。
“什么时候?”史密斯问。
“就在这几天。”这个人说。
原来,这个人叫潘克洛夫,来自北方,是一个失业的水手。他35岁,体格强壮,皮肤黝黑。他航遍了各大洋,参加了许多次探险活动。他敢作敢为,大胆而勇猛,什么也吓不倒他。今年年初,他带着一个名叫赫伯特的15岁的男孩来到了里士满。
赫伯特是一个船长的孤儿,他非常勤奋好学,酷爱博物学,懂得许多知识,是一个小博物学家。他俩准备在里士满找一份工作。可是现在,别说找活干,就是想出城也出不了。
潘克洛夫十分懊丧,一心想逃出城去。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他发现史密斯言行不凡,能成大事,便决定和史密斯商量逃跑的事。
此时的里士满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因为里士满是南方要塞,已经陷入北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如果说北方的战俘急于逃跑,不如说南方的敌人更急于脱身。僵持的时间越长,越对南方的敌军不利。
里士满总督为了寻求援兵,派了不少送信的人,均没有能突破北军的封锁。正当总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个叫福斯特的军官建议总督利用氢气球送信。总督认为是个好主意,便吩咐人造了一个氢气球。
氢气球预定3月18日起航。但是,突如其来的风暴打乱了计划。氢气球只能放在里士满的一个广场上,等待风势减弱再起航。潘克洛夫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偷乘氢气球逃跑。史密斯本来也有此意,当下便同意一起行动。
“我还得把计划告诉史佩莱和纳布。”史密斯说。
“我也得带上赫伯特一道走。”潘克洛夫说。
他们合计了一下,能载6个人的氢气球,载他们5个人和一些必要的物品,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夜晚来临了,四周漆黑一片,像云层一样的团团轻雾弥漫在地面上。下了一场雨夹雪,天气异常寒冷。里士满的上空笼罩着大雾,好像暴风让围困者和被困者之间休了战,大炮也停止了轰鸣,城市里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显然没有必要去守护广场中央那只在大风中挣扎的气球。当然,这一切对俘虏们的逃逸是有利的,可这种猛烈的暴风天气又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困难呢?
9点半钟的时候,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广场上。由于煤气灯被风吹灭,广场上漆黑一片,他们几乎看不见被风刮倒在地上的那个巨大的气球。压载物袋系在网素上,而吊篮是用一根穿过砌牢在地面上的一只铁环的粗缆绳固定住。缆绳的另一头留在吊篮里。
五个人在吊篮旁会合了。他们没有被人发现,天如此黑,他们彼此间都没法看清楚。五个人在吊篮里坐了下来。潘克洛夫按照工程师的吩咐将压载物袋解了下来。气球现在仅由那根缆绳维系着,只等史密斯一声令下就可以起飞了。
不一会,潘克洛夫解开了缆绳,气球斜着上升,这时飓风大作,地面上的一切马上就看不清了,等到他们看清楚的时候,发现已经到了海面上。
P1-5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科幻小说作家,他一生写过很多科幻作品,从地心到月亮,环绕地球旅行更是他多次描写的内容。凡尔纳书中的故事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凡尔纳的伟大还在于他的幻想是科学的幻想,在他的小说发表后不久,人类成功地制造出了真实的潜水艇,并随后进行了真正的海底旅游。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不仅趣味盎然,惊险刺激,引人入胜,而且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科学知识、动植物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等等。更重要的是,凡尔纳在其科幻故事中融入了各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使读者在通过阅读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探险经历后,留下对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丰富的心灵收益。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俘虏营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由于气球没气以及大风暴被迫降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这个荒岛上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并没有绝望,没有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以及辛勤的劳动,从一无所有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最终建立了幸福完满的生活。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里,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尽管疑点多多,最终揭开真相,原来这个人就是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已住在岛上一个岩洞里的尼摩船长。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了。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
在这部作品里,有大量的在荒岛上人与大自然的搏斗、技术上的创新和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的情节,极力地赞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勇敢、智慧、乐观等优秀品质,这些都深深吸引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