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黄帝
天下平定,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这就是黄帝。
黄帝,本名公孙轩辕,所以后人又称他为轩辕黄帝。据说,他出生不到七十天就会说话。轩辕从小就心思缜密,处世机敏;成年后更见多识广,能明察秋毫。
在轩辕生活的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子孙道德衰败,各地诸侯经常互相征战侵略,残害百姓,但是当时的首领神农氏没有能力征服他们。于是轩辕就率兵,去征讨诸侯中不来进贡的人,而且每战必胜,四方诸侯因此都称臣归服,只有蚩尤部落凶狠残暴,一时之间还没有谁能去征服。
当时,炎帝想凌驾于各地诸侯之上,于是许多部落都来归附轩辕氏。轩辕就实行以德治国的政策,整顿军事,并且种植各种农作物,抚慰千千万万的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另外,还教导尚武的氏族习武,以他们为主,与炎帝作战。经过几番战斗之后,轩辕打败了炎帝。紧接着,蚩尤不服从轩辕的命令,率部族发动叛乱。于是轩辕与蚩尤决战,杀死了蚩尤。这样,天下平定,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这就是黄帝。只要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黄帝就马上去征讨他们。观其一生,他都处在南征北讨之中。
黄帝到过很多地方。往东到达了海滨,往西到达了崆(k6ng)峒(t6ng),往南到达了长江流域,往北驱逐过少数民族。他常年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在军队旁边建立营房。置立左右大监的职位,监察万国。由于万国归一,所以每当到了祭祀鬼神、封官晋爵或举行仪式的时候,规模都很宏大。
黄帝让人推算历法,由此得知未来的气候和节令,以便播种百谷草木。黄帝鼓励民众勤劳耕作,教导民众爱惜山林和土地,告诉他们收割与狩猎都要按照时令进行,让民众在利用大自然的时候要有所节制。
黄帝逝世后,安葬在桥山。他的孙子高阳即位,这就是颛顼。颛顼逝世后,由黄帝的重孙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挚,一个是放勋。帝喾逝世后,由挚接续帝位。帝挚即位后,发现自己管理国家的能力不如弟弟,就把帝位让给了弟弟放勋,也就是帝尧。
尧
品德高尚的尧为了天下人的利益,将王位禅让给了有着非凡智慧的舜,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 尧天陛仁厚,宽厚待人,所以百官尽忠职守,各部落首领自愿臣服。帝尧非常富有,但是并不骄奢淫逸,他的德行让人钦佩,因而能团结天下人心。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定幸福。
他任命羲(灯)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制定历法,然后将节令告诉民众。
他派羲仲住在东方,管理监督春耕事务;派羲叔居住南方,管理夏季农耕;派和仲住在西方,管理监督秋收事务;再派和叔居住北方,管理收藏物畜。
这样,一年四季都清清楚楚了。由于切实地整饬百官,所以各种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尧的时代,天下发洪水,于是尧问各位诸侯:“有谁能治理洪水?”
大家都推荐鲧。尧说:“鲧的性格暴戾,不能用。”
诸侯们说:“鲧不是这样的人,让他试一试吧!”尧于是采纳了诸侯们的意见,任用鲧治水。九年过去了,鲧治水没有成功。尧便将他治了罪。
尧在位七十年后,让位给舜。舜的父亲道德败坏,他的母亲不讲忠信,弟弟狂傲无理,但舜都能对他们很亲善,使他们慢慢地朝好的方向走,不至于奸恶。在任用舜治理朝政时,舜还没有成家,尧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做妻子。
舜让尧的两个女儿在家里遵行妇人的礼节。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担任司徒的职务,来协调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间的关系,又经常让舜参与百官事务,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尧又让舜迎接来朝的宾客。舜不但把接待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表现得很有威严,诸侯和远方宾客对他都很恭敬。尧还派舜到深山和大河里去,哪怕遇到暴风雨,舜也表现得十分镇定、勇敢,从不误事。尧认为舜有非凡的智慧,于是就把王位禅让给了舜。
舜利用各种工具来观测天象,确定日月五星的实际位置,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再按照天历来安排各种事务。舜还将全国划分成十二个州。他把常用的刑律刻在器物上,注意减轻刑罚,规定因为过失招致祸患的可以被赦免,但必须有凭证,终不悔改的就从严处罚。
离位二十八年后,尧去世了。百姓非常悲哀,就好像死的是自己的父母一样。三年内,全国各地没有人演奏音乐,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尧的思念。
尧在生前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无德无能,不能把管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他。尧曾说过:交给舜,天下人都可以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会受到损害;可是如果交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会受到损害,只有丹朱能得到好处。尧不愿为了儿子的利益而使天下人受损害,所以把管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舜。
尧逝世之后,舜守丧三年,然后把帝位让给了丹朱。可是,朝拜的诸侯不到丹朱的住地,反而来找舜;要打官司的人也不去找丹朱,反而要去找舜;歌颂政治的人们也不歌颂丹朱,反而来歌颂舜。舜说:“这是上天的旨意啊!”于是,舜回到京都,正式登上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帝舜。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