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思索(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研究)》由王金玲著。对于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王金玲同志在本书中作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作出了创新性的判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从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中的理论空白。可以为国史研究工作者以及国史研究爱好者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回眸与思索(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金玲 |
出版社 | 辽宁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回眸与思索(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研究)》由王金玲著。对于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王金玲同志在本书中作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作出了创新性的判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书从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中的理论空白。可以为国史研究工作者以及国史研究爱好者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反思: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原因探讨 第一节 历史转变发生的基础:经济因素 一、发展生产力是推动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 二、改变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历史转变发生的关键:政治因素 一、纠正“左”倾错误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前提 二、重建社会政治制度是推动历史转变的政治要求 三、恢复被搞乱的政治思想是推动历史转变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历史转变发生的必要条件:社会因素 一、恢复文教科技事业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客观要求 二、抓好军队与国防事业是推动历史转变的重要保障 三、树立新的国际形象是推动历史转变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重温: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经过概述 第一节 历史转变发生的起点: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一、粉碎“四人帮”是历史转变的首要前提 二、党中央的当机立断是历史转变的正式开端 第二节 历史转变的酝酿:“徘徊前进”的两年 一、拨乱反正是历史转变的当务之急 二、制止“洋冒进”政策是历史转变的新要求 第三节 历史转变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历史转变的强大思想动力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转变的里程碑 三、理论工作务虚会是历史转变顺利推进的舆论保障 第四节 历史转变的实现: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至六中全会 一、制定“八字方针”实现了经济转变 二、平反冤假错案实现了社会政治关系的转变 三、制定《决议》实现了指导思想的转变 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发展道路的转变 第五节 历史转变的完成: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第三章 新知:1976—1982年中国历史转变价值评析 第一节 历史转变特征概括 一、时间长 二、内容丰富 三、影响深远 四、意义重要 第二节 历史转变时代分析 一、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二、开始了以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新时代 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的新时代 四、开创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 第三节 历史转变价值研究 一、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二、启动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究 三、深化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规律的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附记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