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由张松建所著,全书共分为九篇,前四篇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重构了抒情主义的问题史,揭示了抒情主义从理论到历史、从审美到政治的转换踪迹。后五篇涉及中国现代诗与诗学的其他方面,供读者阅读学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新诗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张松建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由张松建所著,全书共分为九篇,前四篇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重构了抒情主义的问题史,揭示了抒情主义从理论到历史、从审美到政治的转换踪迹。后五篇涉及中国现代诗与诗学的其他方面,供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推荐 《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由张松建所著,《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收录了九篇相关主题的论文。前四篇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学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重构了抒情主义的问题史,揭示了抒情主义从理论到历史、从审美到政治的转换踪迹。后五篇涉及中国现代诗与诗学的其他方面。 目录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诗学商量加邃密(序)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抒情主义 一 抒情主义:概念探源与重新定义 二 抒情主义的历史透视:多重维度的考察 三 抒情主义的知识根源:美学、政治、技术与市场 结语 抒情主义的后果 第二章 “反抒情主义”与“深度抒情” 一 “反抒情主义”的理论谱系 二 “深度抒情”论的诗学建言(上):梁宗岱、冯至、柳木下等 三 “深度抒情”论的诗学建言(下):袁可嘉、唐浞、李广田 结语 主题与问题 第三章 新诗理论中的“诗体之争”与抒情主义 一 从抒情诗到叙事诗:新诗的再解放和再革命 二 从小诗到长诗:文类转换与形式的政治 三 从“纯诗”到“大众化”诗:根基的动摇与现代性的重构 第四章 新诗理论中的“形象之争”与抒情主义 一 艺术哲学、世界观与功能论:诠释“形象” 二 主观论、抒情主义与文类疆界:“形象”新解 结语 “形象之争”的意义 第五章 “形式”的辨正:朱光潜、《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学 一一份“纯文艺”刊物的命运 二 《文学杂志》对“现代诗学”的研讨 结语从“新诗理论”到“现代诗学” 第六章 形式诗学的洞见与不见:卞之琳诗论探微 一 商略参差新诗律 二 反思“浪漫主义”和“感伤性” 三 译诗原则 四 关于“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省察 第七章 理论、历史与问题:重识袁可嘉“新诗现代化”方案 一 “新诗现代化”:一个诗学方案的提出 二 “诗还是诗”:回归本体论之后 三 “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新感性的寻求 四 辩驳“感伤性”:对抒情主义的再检讨 五 “新诗现代化”:张力与冲突 第八章 知识之航与历史想象:重读吴兴华及其他 一 新格律诗:形式(主义)的实验及其限度 二 “古典新诠”的谱系:现代性与历史幽灵 三 被冷落的缪斯 第九章 现代汉诗中的“杜甫”发明:美学、政治与形而上学 引 言 一 《十四行集·杜甫》:一首新诗,一部传记 二 《秋祭杜甫》:为故国文化招魂 三 《杜甫》:当历史强行进入视野 四 《苦天使·杜甫》:戏仿诗圣为哪般? 结语一个杜甫,各自表述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