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以感情为主线的《红楼梦》也绝不例外。在《红楼梦》温情的背后,是残酷惊险的暗战与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现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里面的斗争,我们随时都在经历着……《红楼是本政治书》作者洪兵集多年研究红楼之心得,深度剖析红楼里的各种矛盾与斗争,从性格和动机去理解人物的行为,从现实的意义去观察事件的发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是本政治书(红楼梦中的权力江湖) |
分类 | |
作者 | 洪兵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以感情为主线的《红楼梦》也绝不例外。在《红楼梦》温情的背后,是残酷惊险的暗战与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现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里面的斗争,我们随时都在经历着……《红楼是本政治书》作者洪兵集多年研究红楼之心得,深度剖析红楼里的各种矛盾与斗争,从性格和动机去理解人物的行为,从现实的意义去观察事件的发生。 内容推荐 《红楼是本政治书》作者洪兵集多年研究红楼之心得,深度剖析红楼里的各种矛盾与斗争,从性格和动机去理解人物的行为,从现实的意义去观察事件的发生。 资历甚浅的王熙凤何以能够稳坐钓鱼台?探春给贾府带来了怎样的生机与危机?宝玉的婚事为何导致贾府上下旷日持久的一场大混战?安乐窝般的怡红院为何硝烟不断?贾府里的各色人物,又将在这种斗争的大环境中,经历怎样的风雨历程? 《红楼是本政治书》通过作者犀利、透彻的分析,种种疑问都将得到解答,从而全景展现出《红楼梦》温情背后的暗战与抗争,揭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红楼风云! 目录 写在前面 时代篇 一、裙钗一二可齐家——贾府的“王熙凤时代” 1.对不起,我是文盲 2.阳光总在风雨后 3.我从风月宝鉴来 4.无法无天是尔民 5.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6.一场欢喜忽悲辛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贾府的“布拉格之春” 1.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2.改革是出路,还是死路 3.历史选择了探春 4.千里东风一梦遥 三、黛钗方为大问题——贾母的“政权保卫战” 1.元春,你瞎掺和什么劲 2.清虚会议放光芒 3.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4.我的地盘我做主 5.黑了南方有北方 6.命运不相信眼泪 四、原是天真烂漫人——王夫人复辟和“大清洗” 1.不靠谱,就靠边 2.力挽狂澜把家翻 人物篇 一、花自飘零水自流——正册女子们的各样人生 1.富贵荣华似浮云(元春) 2.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 3.瓜州渡口各示惩戒(妙玉) 4.软弱换不来救赎(迎春) 5.人小心眼大(惜春) 6.家亡莫论亲(巧姐) 7.贾府第一铁公鸡(李纨) 8.红颜自古多命薄(秦可卿) 二、道是无情人有情——副册女子们的典型生涯 1.金陵副册知有谁 2.温文尔雅促和谐(平儿) 3.香菱本是富贵种(香菱) 4.我欲绝风尘,回首路难寻(尤三妇) 三、野百合也有春天——不甘寂寞的丫头们 1.硝烟不断战怡红 2.弱将手下有强兵 3.患难方能见真情 四、闺阁之外有洞天——女人堆里的男人们 1.贾芸之冤终得雪 2.红楼亦有梁山泊 3.真真假假“龙阳族”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熙凤当政以来,在贾母、王夫人的栽培下,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很快就适应了CEO这个角色,但要树立绝对的权威,王熙凤就得有政绩。政绩这个东西,很玄妙!从性质上来说,分为隐性政绩和显性政绩。比如说一个地区的幸福感、安全感、教育水平、发展潜力,就属于隐性政绩,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克服各种复杂而巨大的困难,耗费大量的智慧与精力,而且需要一个长期的表现过程才能实现。说不定到你调离或者退休了,都没有熬到开花结果,这叫“路遥知马力”。显性政绩就不一样了,修桥、拆楼、卖地皮,GDP蹭蹭蹭地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短、平、快,一目了然,这叫“立竿见影、急功近利”。 在贾府这个圈子里,维持家族的日常运转,属于“隐性政绩”,不足为外人道,王熙凤的权威短时间内还树立不起来。因此,王熙凤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结——“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而“婚丧大事”,就是王熙凤的“显性政绩”。 王熙凤进府的这些年,即便说不上殚精竭虑,至少也是日理万机。但在工作之余,她每天都在等着盼着——家里死个把人,或者嫁个把人。出乎王熙凤的意料,她日夜盼望的“大事”没有发生在荣国府,而是先从宁国府传来了噩耗——秦可卿死了。 秦可卿莫名其妙地死了,贾珍哭得“如丧考妣”,没有精力打理丧事。作为丧礼操办者的不二人选,贾珍的夫人尤氏似乎与这个儿媳妇有“心灵感应”,得知秦可卿的死讯,贾宝玉口吐鲜血,而尤氏选择了“胃疼”,疼得“不能料理事务”。至于尤氏为什么会“胃疼”,我们以后再谈。现实的情况是:贾珍面对这个无人打理的混乱场面,如无头苍蝇一般。 值此关键时刻,慧眼识英才的贾宝玉向忙乱中的贾珍推荐了王熙凤,贾珍如梦初醒。果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错,就是她! 当贾珍拿定主意请王熙凤出面帮忙时,他并没有如常人所认为的,直接去找王熙凤,而是先来请示邢夫人。有人会说,这很奇怪吗?要找人家的儿媳妇办事,是得先问问婆婆的意见啊。的确,这不奇怪,奇怪的是邢夫人的回答。她是这样跟贾珍说的: “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 这也不奇怪啊,邢夫人没说错啊。我们先说第六十五回的一个细节,小厮兴儿跟尤二姐谈论起王熙凤,其中就提到邢夫人对王熙凤的评价是:“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结合这个细节来看,邢夫人此时回答贾珍的话,似乎有些“拈酸”的味道。实际上,邢夫人是想告诉贾珍:没错,我是她婆婆,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打酱油的。他们家爱帮谁帮谁,我管不着!前面我们不厌其烦地解释了贾赦、贾政两家的微妙关系,看来这层关系将时刻伴随着王熙凤的执政生涯。 王熙凤出面帮忙的事,王夫人不是很放心,但耐不住贾珍的软磨硬泡和王熙凤的“拍胸脯保证”,只得应允。王熙凤翘首期盼多年的“风雨”终于来到了,而权威的阳光,也将在这场风雨之后绽放光芒。对此,王熙凤信心十足。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王熙凤在宁国府闪亮登场! 荣国府在王熙凤的治理下,至少在表面上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日常的运转也还算比较正常,但宁国府就是另一番天地了。冷子兴是怎么形容的呢? “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竞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贾敬忙着修道炼丹,在宁国府贾珍就是老大,一向都是胡来,宁国府被贾珍、贾蓉父子搞得乌烟瘴气。有人会发问了,贾珍不是有老婆吗?尤氏怎么不管?其实,像贾琏这样的“妻管严”,在封建社会简直是凤毛麟角。王熙凤之所以这么嚣张,就是因为有那三大背景和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尤氏有什么呢?家族背景——除了穷,一无所有;亲戚背景——尤二姐、尤三姐还不如自己呢;权力背景——没发现。什么背景都没有,再有个性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更何况尤氏还是贾珍的续弦!在第四十三回有两段脂评感慨尤氏“不能劝夫治家”,我觉得有些不公。如果尤氏像王熙凤这般强势的话,恐怕早就被贾珍扫地出门了。在整部《红楼梦》里,尤氏唯一一次对贾珍表达不满,就是秦可卿一死,她就“胃疼”。能走出这一步,对于尤氏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 扯得有点远,还是继续回来说宁国府的混乱。说人家“乌烟瘴气”,就得有证据,刚才冷子兴的话算是一条,再来看两条。 ①在第七回,酒醉发狂的焦大骂道:“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脂砚斋评道:“一部《红楼梦》,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 ②在第十四回,得知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协理宁国府后,一个下人说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 可以说,宁国府的“乌烟瘴气”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广泛达成的重要共识。在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告诉宝玉:“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更是一语中的! 作为荣国府的CEO,王熙凤的注意力绝不仅仅局限于荣国府,她对宁国府的形势也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作为一个“旁观冷眼人”,王熙凤很快就归纳出了宁国府目前混乱状态的症结所在: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可以说,宁国府的这些弊病,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痼疾。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顿,确保秦可卿的葬礼正常进行,是王熙凤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宁国府的这五大“宿疾”,王熙凤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性格优势,采取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王熙凤首先查看了宁国府花名册,又从来升媳妇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基本情况。第二天一早,王熙凤就召集宁国府的婆子媳妇,开始发号施令: “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这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P8-10 序言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作为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红楼梦》的温情与欢笑背后,是残酷与无情。在贾府这个社会的缩影里,时刻展现着纷繁复杂的矛盾和抗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力量与智慧的暗战,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现在,就让我们拨开温情的面纱,去揭示面纱背后那一双双毒辣而阴险的眼睛,一同感受这场激烈空前的“红楼风云”。 在看本书之前,我们有必要彻底忘记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那仅仅是程伟元、高鹗的《红楼梦》,而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应当说,程伟元、高鹗对《红楼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通过活字排版刊印,彻底终结了《红楼梦》依靠手抄流传的时代,同时也对曹雪芹原稿的一些纰漏作了改正。但是,随着程、高的出现,程本《红楼梦》代替脂本《红楼梦》为世人所知,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了。因为,程、高在将《红楼梦》付之刊印之前,还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为了便于出售,程、高伪续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保持完整。但是,这四十回不仅文字拙劣,更重要的是严重违背了曹雪芹原稿对情节发展的安排,极大地损害了《红楼梦》原书的本来面目。 第二,程、高删去了原稿中所有的评语。与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等人评点其他名著所不同的是,《红楼梦》的作评者脂砚斋、畸笏叟等人与曹雪芹属于同一个创作团队,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是最接近曹雪芹的本意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曹雪芹完整的原稿,并在评语中无意识地透露了八十回后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一部残缺的《红楼梦》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第三,后四十回是伪续,而前八十回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八十回后的线索,由此产生了很多矛盾。为此,程、高一不做二不休,将曹雪芹的八十回原稿改得惨不忍睹。 正是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将程伟元、高鹗的《红楼梦》彻底地抛弃,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去追寻这场暗战与抗争的蛛丝马迹,展现一场惊心动魄的“红楼风云”。 后记 从虚假繁荣的“王熙凤时代”,到危机重重的“探春新政”,再到血雨腥风的“王夫人复辟”,我们一路走来,感受着昔日“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风雨飘摇的末世场景,感受着各色人等的无常命运。在内外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终于创造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土崩瓦解的悲惨结局。 尽管曹雪芹的原稿遗失,我们还是通过前八十回的细致分析,还原了所遗失的部分情节。实际上,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人物,其悲剧性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在第五回演绎的“红楼梦”曲中,最后一支“飞鸟各投林”已经对整部《红楼梦》的最终结局做了高度概括。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岂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以断定,在这场残酷而无情的斗争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费尽心机的贾赦、贾政被羁押;“展眼乞丐人皆谤”,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贾宝玉何曾想过自己竟然会过上“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生活;“三春过后诸芳尽”,曾经在大观园里留下欢声笑语的姊妹们,纷纷以悲剧收场:黛玉“泪尽夭亡化为乌有”,宝钗以泪洗面生不如死,元春自缢、迎春惨死、探春远嫁、惜春遁人空门。曾经“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贾府,刹那间“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人去梁空巢也倾”。 伴随着《红楼梦》的故事终结,曾经的贾府又将迎来新的主人。可以想象,在那个新的家庭里,必然又将是温情面纱掩盖下的残酷斗争。或许我们会觉得,《红楼梦》里的尔虞我诈、暗战抗争,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实际上,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是变换了一下人物而已。斗争是永恒的主题,历史车轮碾压着一路的污泥浊水,依旧缓缓前行。当然,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斗来斗去,“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经历了安荣富贵、颠沛流离,通灵的顽石在最后的时刻顿悟,深知尘世之外的青埂峰上,方是自己最终的归宿。脂砚斋曾评说,“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便是整部《红楼梦》的“总纲”。或许,这就是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曹雪芹的无奈和彻悟,正如甲戌本所独有一首题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的风云硝烟散尽,斗争的步伐永不停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