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夹情夹忆
头顶上方轻微嗡嗡的飞机发动机声和暗黄的灯光,令我慢慢虚幻起来,憧憬着大洋彼岸万花筒般的新奇世界——美国,不免有了些许亲切和感动的退想。
——题记
印象中,这应该是我第三次没有父母陪伴的远途。
第一次,我赴香港参加中央电视台两岸三地“香江明月夜”大型中秋晚会演出。那是2000年,当时才6岁,是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的团员。第一次离开父母,由艺术团贾伯伯、杨华老师和阿姨们带领,我们12名小演员有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问不完的问题。我们在首都机场里追逐嬉戏,在飞机上又蹦又跳,始终是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没有一丝挂念和想家的感觉。晚会上,我们给宋祖英阿姨伴舞,毫不怯场,按编排老师的要求,一点儿不差地完成了动作。据贾伯伯和老师们说,我们演出的舞蹈《花好月圆>受到特别好评。晚会结束后的招待宴会上,老师领着我们12位小精灵,满场地和大导演、央视的领导们以及许多参加晚会的名人明星合影留念。现在,在我的影集里还珍藏着一大批与大陆和港台明星的合影照。有刘欢、濮存昕、归亚蕾、毛阿敏、陆毅等等。这是我幼儿时代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第二次,2005年元月,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由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推荐,参加了区市的选拔,最后由国家文化部的老师选定7名同学,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参加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五届尼罗河世界少儿声乐比赛”。那会儿我学声乐、钢琴和舞蹈,“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只要有机会就会一试身手,多方面接受挑战,希望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对于这次始料未及的出国比赛,父母和我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只当是一次学习和体验吧。出国那天在首都国际机场,当我一步一回头告别父母,走进安检处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心中腾起——我想回家,可我知道,必须接受这次挑战。我看了看排在我前面一同赴赛的高个子男同学刘思良,看不出他有丝毫的惜别和不舍,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老师介绍说,他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的儿子,他的参赛曲目是《我的太阳》。真希望我们心中的太阳都能在开罗升起。
在埃及开罗排练、准备比赛以及参观、游玩和到中国驻埃及使馆汇报演出,让我第一次感到独自在外的不容易。不知何故,此次的中国参赛选手均无斩获,但有了这一次与世界少年儿童同台竞技交流的机会,也算是不小的收获。埃及这个遥远古老的文明古国,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异域文化的悠久辉煌,特别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广阔沙漠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和木乃伊,还有尼罗河畔的美丽风光……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吃到的大包子,有一种我平生从未有又难以再找到的味道。特别是久食了开罗的西餐后,其味道简直就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太美好了,太难忘了,太难得了……
第三次,是就读于人大附中初三时,作为学校艺术团舞蹈团的演员,和姐妹们以一台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舞蹈和武术表演,在春节前代表国家教育部“汉办”赴美国华盛顿、芝加哥、波±顿等城市的大学,慰问在那里的孔子学院的师生们,并做交流活动。这份殊荣和使命感在我心中持续激荡着。回想自己一路舞来的成长经历,对舞蹈有了更深的情和爱。刚进幼儿园,就被选入蓝天幼儿艺术团,从此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磨砺和见识。2000年央视春晚的开场舞蹈,让自己一下子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还有每年蓝天艺术团的“六一”盛大演出,受到了江泽民、李鹏、钱其琛等爷爷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从小的深刻记忆,令我有了挥之不去的恋舞情结。上小学后,又考上了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舞蹈团,从那时起,每个双休日中的一天都会在央视银河艺术团的排练厅里度过。一晃就是6年,直到上初中。这期间,央视的“六一”“十一”“3.15”“元旦”等晚会,我们都是常客:各类少儿栏目的活动,我们也是主力。无数次的演出和谢幕,练就了自己淡定从容的心态。想想这些,不免对自己有些爱怜,是自己的坚守,更是家人和社会的呵护与支持,才有了我一天天的成长,才有了舞蹈舞台的不断延伸。
机舱里又有几盏灯熄灭了,恍惚间,我不禁想起在为中考拼搏,挑灯夜读、温习功课的同学们。
而我,和我的心,正飞向一个神奇而伟大的国度——美利坚合众国。
人总是这样,翻来覆去地在矛盾中思考着。
P005-008
秋意悄至,窗外的蝉鸣早已弱了大半。略见端倪的秋色,开始撩拨我紧绷的心弦,似乎在告诉我,收获的日子已指日可待。想想自己真要付梓的第一本散文集,少不更事的轻狂又活络了起来,多年养成的怡然淡定在如此大好事面前,还是表露出器小易盈的自满和大呼小叫的稚气。
不管怎么说,这对已经开始渐渐感到高三压力的我,着实是个不小的推力。按捺不住的激动,是冥冥中的某个愿望实现后心里受到了极大鼓舞,不胜欢喜。
这本散文集囊括了我从初一到高二积累下来的只言片语,一孔之见。虽然思想不够成熟深刻,文笔也谈不上纯熟洗练,但内容却是由心而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我常想,写作真、做事真、为人真的道理,历来为人所企望,又有谁能做到如“竹林七贤”般纯粹和洒脱呢?
喜欢码字砌文,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事。说实话,我自幼练舞蹈、学声乐、弹钢琴,又发展到爱朗诵、搞主持,这些文艺方面的勤学与精进,本不应直接产生好文耕笔的结果。或许是多了几句对真善美情不自禁的赞颂,多了一份对生活单纯挚爱的追寻,多了些跨洋越海的人生经历,才渐渐在日常中有了随想随录、随思随记、随悟随留的习惯吧。
荣誉柜里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与奖杯、奖牌,证明了这些年的坚守与努力。细数来来回回的青春岁月,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但我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不仅拥有它们所带来的各种荣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凡事坚守的品性。
在我的内心深处,已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讲究长久,从不轻易因客观条件而左右自身,迷失方向。由于受自身阅历感悟所限,对坚守的意义和价值还未能真正了悟参透,但是我要感谢它,因为是它,让我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同时,努力让自己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坦然态度对待周遭的人和事。
说到这里,我要感谢一直陪在身边,成为最为坚实后盾的父母,是他们为这本散文集的推出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鼓励。还要感谢爸爸的好友朱作林叔叔,他深厚的文化学养和专业精神,对此书的出版有着非同寻常的贡献。再就是学贯古今的张圣华叔叔,为书的定位、书名和出版,给予了颇有见地的指教;负责排版编辑的林涛叔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有唐霞阿姨为文稿奔波劳神,很是可敬。在此,一并道一声:谢谢!
即使马上就要踏上高三的征途,但我依旧坚信:情感的宣泄需要出口,成长的经历需要烙印。这样的延续在心中坚持,用文字推敲心中那个清澈的湖,年华就在日月星辰间轻轻吟唱。
尊重灵性之美,遵循内心的引导,文字才会显得厚重,有价值。
谨将这本散文集奉献给读者朋友,希望你们能与我见书如面,心心相通。
2011年10月30日晚
唐羊于北京家中
自序
羊眼中的异域
美国篇
出访·夹情夹忆
自由至上
美国的中国年VS《月光奏鸣曲》
印象华盛顿
“荒诞”课堂
走进美国普通家庭
急速港湾
初识波士顿
梦遗哈佛
高二姐姐
驻足·美
英国篇
油画中的遐想
杂味英国
英国人的孤傲
登访“时光的主人”
觅康桥
走进牛津
舞台的延续
梦一场
希腊篇
又是一年出国时
一面
在希腊的演出
海的国度
希腊的过去式
魔力
这么近那么远
羊眼中的人和事
榨汁记
我眼中的“武侠剧”
城隅歌者
追想惊蛰
童趣秋忆
静月
再别康桥
山水间的剪影——周庄
“慢”步人生路
蝶语
一人一个林徽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读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有感
新的起点新的感悟——“告别金色童年,迈向火热青春”大型离队建团活动有感
在阳光下成长——代表舞蹈团在全校升旗仪式上的发言
惊艳上海滩——有感“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舞蹈展演比赛”
芳草碧连天,情缘把手牵——2010北京长城夏令营怀感
赶赴盛宴——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有感
九十芳华为哪般——参加2011年暑假北京市第二十期中学生业余党校培训有感
羊眼中的虚幻与真实
朝花又夕拾——寄给初中三年的那些日子
告别15岁
不肯暗下的回忆
南音
城里的月亮
赶十一
踩落叶
素颜
你是人间四月天
花城
后记
编辑后记
即将被时光波纹涌向十八岁彼岸的我,对曾经的十七个过往有着太多太真太深的不舍、难忘与依恋。本想笔墨留香,刻录下不可复制与回转的年少故事,作为懵懂成长的珍贵收藏,献给将要进入成人行列的自己。但意外收到的一份把我近期十几篇网络文字编集成书,并起名为《她的绪》的生日礼物,让我一下子有了出离惊喜的狂想和考量。
记得前些年,被人们定义为高频词的“80后”,如今早已被“90后”甚至“00后”这些更为充满时代感的词汇所取代。如果说“80后”已成为沙滩上的故人,那么我们这帮“90后”又将如何在围追堵截中勇立潮头、追波逐浪呢?
诚然,身为“90后”的我们着实不易。在那个春天的故事里出生的一代人,正赶上新一轮改革开放风生水起,各种竞争纷至沓来,进入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当我们还孕育在妈妈的肚里时,就开始了起跑线上的你追我赶。不知多少胎教的殷殷话语,叨扰了胎儿们纯香的美梦。因为我们的成长步调正踏在了共和国急行军式的节奏上,没有须臾的喘息和停歇。随之的无奈也可想而知:不科学的培养,野蛮的开发,不问效果的投入,童年的欢乐永远是在“比较”中获得小小的满足。这样的填鸭和无选择、无空间式的培养,不仅仅让我们中的一些人过早半途而废、眼高手低,直至发展到离群独处、心志难坚的程度。所以至今我仍对家长们口中夸赞的“有的孩子”心存疑问,这个十全十美的邻家孩子到底是谁,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就这样,那个单凭家长脑海中完美印象的他或她,就成为了跟我们永远在做比较的假想敌。
当然,“90后”的我们饱尝了物质生活的甘甜。身为“花骨朵”的一代,没有了父母们蹉跎岁月里物质贫乏的辛苦,有的是从头到脚的高档名牌,有的是从里到外的洋食洋货,从视觉、听觉、味觉到感受,集中浓缩了开放、包容、吸纳、融合的时代特征。在宅男、宅女足不出户,便可阅知天下的窘境中,我们看到也听到了“宝马车上哭,自行车上笑”的价值坍塌,困惑于虚拟网络世界的指点江山和恣意任性,潮男、潮女无厘头的狂热狂躁,“达人”“菜鸟”的离轨失常,让我们中的一些人在物质充斥的社会里,对拥有一部最高端的ipad竟无动于衷,认为理所当然。然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却略显苍白。这也是我执著耕笔的初衷。我的确很庆幸,自己的每条起跑线都是爱的征途与归途,每次急行军式的提速也都是爱的注入和升华。我在练舞、学歌和弹琴的旅途中,享受亲情,收获友谊,增智长能,涉足世事。因为父母不断告诉我,人生不是起跑后的直接冲刺,而是选择正确方向后的坚守,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前行,要忍耐、要有意志力、要有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的信心和品质。这便是人生的重中之重,为人之本,立身之道。
正是因为有了对目标的坚守和对生活的更多思考,才斗胆将近几年来的几十篇浅识陋见,长短题材不一的文字汇集成册。重在抒发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旨在以所见预未见,以所闻了未闻,以所感知未感,以所思悟未思。回看它们,就如回望曾经走过的岁月。虽说时光无痕,但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仍可从文字间寻得踪迹,品得温暖,让幽幽思情在记忆中或停留或徜徉或漫无边际畅游。
翠绿的夏天已经远去,空气中秋意正浓。身为一名准高三学生,心中不禁多了份浮躁与担忧。尽管如此,丝毫阻挡不了我对夏天的特殊偏爱,因为它的绿丛彩缀,因为它的茂密繁盛。也难怪宋诗曾云: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美好的芳华即使纷纷落尽,新绿的美丽也会前赴后继地迎来,让这人间的色彩永不单调与落寞。 感谢这本集子,让我们彼此心事亲密,一见如故。
2011年8月22日
唐羊于北京
《翩翩起舞:一个人大附中女生的触世报告》是北京市人大附中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唐羊同学的第一本散文集。作者以真实、真情、真诚的感怀与笔触,娓娓倾述了自己习舞、出访演出交流和洞悉世事、认知学业的人生经历与感悟。《翩翩起舞:一个人大附中女生的触世报告》六万多的文字并不长,但回放了她在异域慰问演出和访问交流的精彩片段,回味了作为“90后”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回首了作为学生对学习、爱好、活动和社会角色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谓不耳目一新。
《翩翩起舞:一个人大附中女生的触世报告》由唐羊著。这本散文集囊括了作者从初一到高二积累下来的只言片语,一孔之见。虽然思想不够成熟深刻,文笔也谈不上纯熟洗练,但内容却是由心而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我常想,写作真、做事真、为人真的道理,历来为人所企望,又有谁能做到如“竹林七贤”般纯粹和洒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