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校长记--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们/学府往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穆子月//许毕基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他曾感叹:那时当大学校长真伤透脑筋。政府只有偶然发点经费,往往一欠就是一两年。学生要求更多的行动自由,政府则要求维持秩序、严守纪律。出了事,不论在校内校外,校长都得负责。发生游行、示威时,大家马上找到校长,不是要他阻止这一边,就是要他帮助那一边。日夜奔忙的唯一报酬,就是他两鬓迅速增加的白发。这些感慨,无疑是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期间的切身体会。

作为职业教育家,他对无休止的罢课很不以为然。1920年5月4日,他曾和胡适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态度很明白。他们表示:学生运动是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政府太腐败、卑劣,又缺乏正式的纠正机关所致。但他们认为,单靠罢课做武器是下下策,故希望学生注重学问的生活、团体的生活、社会服务的生活。一句话,就是希望学生以学业为重。

1926年,北京发生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北大有3位学生惨遭杀戮,蒋梦麟悲愤欲绝。3月24日,他在北大全体师生参加的追悼大会上,沉痛地说:“在我代理校长任内,学生举行爱国运动,不幸有此次之大牺牲。李、黄、张之死,就其各人之家庭言,均损失一贤子孙,其家属接此种凶耗,不知如何痛心;就国家社会言,损失如许求专门知识之良好学生,此种学生之培植,由小学而大学,殊不易易,将来即少如许有用之材;就同学方面言,大家亦损失许多互相切磋琢磨之朋友。任就一方面言之,均损失不小。我任校长,使人家之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才、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说到这里他潸然泪下。

接着,他对政府的暴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处此人权旁落、豺狼当道之时,民众与政府相搏,不啻与虎狼相斗,终必为虎狼所噬。古人谓苛政猛于虎,有慨乎其言矣!”话未说完,他“不禁放声大哭,台下致祭者亦有相对痛哭者,一时全场顿成惨淡悲哀景象”。

3月26日,他发出布告:“本校定本月30日开学,因此次同学惨死,开学后停课一星期,以志哀悼。”

这是一贯不赞成学生从事政治活动的校长面对政府杀害自己学生时的态度。有了这些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其他的话便都是多余的了。

1930年12月,蒋梦麟正式出任北大校长。他延聘大批留学生来校任教,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教授专任,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追求高等教育的正规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口号。在他的领导下,30年代的北大,教学科研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这一时期也正是民族危亡的多事之秋。作为校长,他不仅要忙于校务,还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应付日本方面的骚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进逼,迅速向长城以内推进,占领河北北部,成立所谓的“自治政府”,并鼓吹推行华北“自治”。在这一紧急关头,北大教授联名发表宣言,声明誓死反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他也是签名者之一,甚至差点被劫持到大连去。宋哲元派人劝他离开北平,但他坚持留在北大,负起自己的责任。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竭智尽能,希望把这学问之舟平稳渡过中日冲突中的惊涛骇浪”。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大南迁,与清华、南开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迁往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3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常委会共同主持校务,历时9年,写下了民族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蒋梦麟回忆:“在动乱时期主持一个大学本来就是头痛的事,在战时主持大学校务自然更难,尤其是要3个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共同生活,而且3校各有思想不同的教授们,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幸靠同仁们的和衷共济,我们才把这条由混杂水手操纵的危舟渡过惊涛骇浪。”其中当然凝结着他的一份心血、智慧与汗水。

从1919年到1945年,蒋梦麟前后在北大工作了二十多年,主持校政17年,在北大校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以他的渊博学识和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乱世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使北大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这一奇迹是与他的办学思想分不开的。

他后来说,在北大任职期间,蔡元培先生有关大学教育的主张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他始终谨记在心,遵照执行。晚年,他在未完成的《新潮》一书中深情回忆:“著者大半光阴,在北京大学度过;在职之年,但知谨守蔡校长余绪,把学术自由的风气,维持不堕。”

P20-21

目录

第一章◎国立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

严复 北大第一位校长

蔡元培 “北大之父”

蒋梦麟 “北大功狗”

傅斯年 从北大到台大

◎清华大学

曹云祥 清华主要奠基人之一

罗家伦 清华第一位校长,中大最杰出的校长

梅贻琦 两岸清华校长

◎交通大学

唐文治 交大最杰出的校长,无锡国学专修馆馆长

◎浙江大学

竺可桢 浙大保姆”

◎北洋大学

茅以升 北洋赖他大有改善

◎中央大学

吴有训 中大历史上三次重要的过客

◎东南大学

郭秉文 “东南大学之父”

◎武汉大学

王世杰 “武大之父”

◎中山大学

许崇清 他的名字与中大联系在一起

◎山东大学

赵太侔 一生辛劳为山大

◎厦门大学

萨本栋 国立厦大的当家人

◎东北大学

王永江 东北大学创始人

◎安徽大学

刘文典 一位古典文人式的校长

◎云南大学

熊庆来 云大因他而臻鼎盛

◎广西大学

马君武 “广西大学之父”

◎四川大学

任鸿隽 川大应该感谢他

◎中正大学

胡先骊 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河南大学

林伯襄 中原大地高教第一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杨荫榆 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第二章◎私立大学校长

◎南开大学

严修 “南开之父”

张伯苓 “南开之魂”

◎复旦大学

马相伯 “复旦之父”

李登辉 “复旦保姆”

◎光华大学

张寿镛 “与光华同始终”

◎晓庄实验师范学校

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第三章◎教会大学校长

◎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 “燕京的灵魂”

陆志韦 司徒校长的好助手与好接班人

◎圣约翰大学

卜舫济 “圣约翰的灵魂”

◎金陵大学

陈裕光 金陵大学的象征

◎金陵女子大学

吴贻芳 民国最杰出的大学女校长

◎岭南大学

钟荣光 “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

◎沪江大学

刘湛恩 一位爱国教育家

◎东吴大学

杨永清 东吴首任华人校长

◎齐鲁大学

林济青 他带来了“济南的春天”

参考文献

序言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当然能够带出一所好的大学,比如蔡元培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于清华大学、竺可桢于浙江大学、罗家伦于中央大学、唐文治于南洋公学、郭秉文于东南大学,又如张伯苓于南开大学、马相伯于复旦大学、刘湛恩于沪江大学、张寿镛于光华大学,还如司徒雷登于燕京大学、陈裕光于金陵大学、卜舫济于圣约翰大学、钟荣光于岭南大学……回顾历史,我们就会深切地感觉到,这些著名大学之所以著名,正是因为有这些卓有才识、富有胆略的“牛气”掌门人,他们非凡的气质决定了他们非凡的大学。

民国时期的大学包括三种: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大学掌门人自然也包括了三种。他们是旗帜,他们是灵魂,他们是山岳,他们引领着那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各类人才。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的人物有:严复、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梅贻琦、唐文治、竺可桢、茅以升、吴有训、郭秉文、王世杰、赵太侔、王永江、刘文典、熊庆来、马君武、任鸿隽、胡先骕、林伯襄、杨荫榆、严修、张伯苓、马相伯、陶行知、司徒雷登、卜舫济、陈裕光、吴贻芳、钟荣光、杨永清、林济青等。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比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中央大学的罗家伦、南洋公学的唐文治、东南大学的郭秉文,又如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复旦大学的马相伯、沪江大学的刘湛恩、光华大学的张寿镛,还如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金陵大学的陈裕光、圣约翰大学的卜舫济、岭南大学的钟荣光……本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民国时代这些“牛气”大学校长的学府往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