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生态取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发展。本书首先从理论及历史脉络着手,以五种设计维度,勾勒出理论的框架;其次从规划史的脉络来探讨生态城市主义的观念起源,并梳理与批评其理论的发展及典范移转。接着以尺度、流动及设计三个主轴作为主要思路,来引导写作的过程,并逐次展开本书框架。本书最后介绍生态系统城市设计(ESD)案例,结合理论及实践的设计,以论证生态城市主义的可操作性及经验反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音乐专区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 电子书 | 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 |
| 分类 | 电子书下载 |
| 作者 | 杨沛儒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生态取向的城市设计理论发展。本书首先从理论及历史脉络着手,以五种设计维度,勾勒出理论的框架;其次从规划史的脉络来探讨生态城市主义的观念起源,并梳理与批评其理论的发展及典范移转。接着以尺度、流动及设计三个主轴作为主要思路,来引导写作的过程,并逐次展开本书框架。本书最后介绍生态系统城市设计(ESD)案例,结合理论及实践的设计,以论证生态城市主义的可操作性及经验反思。 目录 导言 第1章 生态城市主义:五种设计维度 1.1 生态城市主义:面对当代自然与当代城市 1.2 第一维度:空间形式及经验 1.3 第二维度:物质、表层、土地嵌合体 1.4 第三维度:生态流动及环境绩效的测度 1.5 第四维度:空间尺度及复杂性 1.6 第五维度:时间向度、系统门槛、可持续进程 第2章 生态城市主义的脉络 2.1 20世纪城市规划史的历史遗产 2.2 1915年帕特里克·格迪斯的河谷断面及其影响 2.3 1969年伊恩·麦克哈格的设计自然及大河谷鸟瞰 2.4 1990年代卡尔·斯泰尼茨的地景生态规划设计决策及分析 2.5 199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及生态进程 第3章 生态区域地景形式 3.1 地景生态学的概念方法 3.2 地景生态规划 3.3 地景生态规划作为表征空间 3.4 地景生态的时间空间策略 3.5 地景生态城市规划及执行机制 第4章 生态城市系统与能源物质流动 4.1 生态系统思维及其转变 4.2 生态城市系统论 4.3 城市产业生态学 4.4 生态产业园区设计 第5章 生物流动与栖地复育 5.1 生物流动面对“第二自然” 5.2 生物栖地作为人为建构的自然 5.3 设计作为生态的介入 5.4 愿景式生态规划 第6章 水流动及城市化 6.1 流域城市地景形式及其变迁 6.2 地景生态指标的选择与效度 6.3 流域城市地景区域空间形式演算 6.4 城市形式的变化与水文效应 6.5 水文城市设计的时间策略 第7章 流动地景 7.1 景观城市主义的崛起 7.2 从“设计包含生态”到“设计生态” 7.3 形象地景、流动地景与过程地景 第8章 城市核心区的可持续设计 8.1 功能性区划的城市空间 8.2 新都心规划 8.3 城市核心区的设计方法 8.4 城市转运区、校园城区和林荫大道 8.5 从规划的明晰性到执行性 第9章 实践:生态系统城市设计面对高密度城市环境——杨沛儒/生态系统城市设计(ESD)事务所 9.1 高雄2009世运会场地规划 9.2 高雄水岸更新城市设计 9.3 厦门马銮湾生态城 9.4 广州南沙生态城:系统共生设计 9.5 广州白鹅潭水岸城市再生:原点复兴 9.6 南京汤山城市设计:流动地景 9.7 台北植物园:共生自然 |
| 截图 | |
| 随便看 |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站自身不存储、不制作、不上传任何内容,仅对网络上已公开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展示。
本站不对所转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与参考使用。
若您认为本站展示的内容可能存在侵权或违规情形,请您提供相关权属证明与联系方式,我们将在收到有效通知后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或屏蔽。
本网站对因使用或依赖本站信息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承担责任。联系邮箱:101bt@p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