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与八大金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尹家民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蒋介石与八大金刚》由尹家民著,这一书,可以说是一部黄埔史,一部黄埔名将录,一部以蒋介石与周恩来为代表的国共分分合合的历史;但严格地说,它又都不是。它更像是一部“野史”,一部轶闻内幕的书,这里的史料成为真实的背景,人物性格和经历的描写,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描写。

内容推荐

蒋介石与周恩来的较量,使得当年流传于世的许多特有名词:黄埔三杰、黄埔“四凶”、十三太保、八大金刚……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黄埔也因有了这些人物而举世瞩目。

所谓八大金刚,是指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陈继承、刘峙、张治中等八人。他们都是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出身而起家的。在蒋介石集团中掌握兵权的,大都是八大金刚门下黄埔一、二、三期的学生。八大金刚皆由蒋一手提拔,次第由带兵官佐跃升为封疆大吏。

这本尹家民著的《蒋介石与八大金刚》即是讲述他们的故事。

目录

楔子 蒋介石苍凉回眸与周恩来的微笑

 凶兆之一:夜梦掘坟

 周恩来:不能再对不起姓张的朋友了

 凶兆之二三:掉牙与落旗

第一章 来自保定的将军族

 忽闻校长自杀

 保定也出了个八大胡同

 六面一样的骰子 40军棍

 蒋介石拜大不拜小

 陈诚不得志 何应钦遇刺

 上海:毛泽东、蒋介石忙着同一件事

 蒋介石早晨的发现

第二章 八大金刚崛起之地

 首战告急

 陈诚三炮定乾坤

 奔父丧,竟惹妻寻死

 血红

 3月20日发生的事

 北伐再创佳绩

 周恩来受骗

 车遇钱大钧 蒋何初起波澜

第三章 战事与婚事的交错

 请不出蒋介石 招来了孙传芳

 蒋感叹:清党难,清心更难

 资格大于战功

 刘峙找蒋诉苦

 杀了两个人 赌光三个月军饷

 蒋介石的银弹 肉弹 基督教

 “童子军”杀侄

 又一桩政治联姻

 夫人路线果然灵验

 顾祝同带兵怪招 蒋鼎文计娶三妻

 钱大钧的姊妹花 水祸

 蒋何呼应 签约留骂名

第四章 西安——戏中戏

 事变前:舆论与鱼宴

 陈继承怕当“陈诚”

 穿线的还是女人

 何骂蒋夫人:女人家懂什么

 蒋鼎文传蒋介石手谕

 代蒋之心起又落

 尴尬接驾

 终场戏难唱

 周恩来与顾祝同隔桌相对

 张治中三探张学良

第五章 抗战功与罪

 穿行在炮火间

 蒋介石的水蜜桃和火腿罐头

 张治中遭蒋训斥,摔了电话

 蒋介石坚决不用女话务员

 长腿将军收拾韩复榘

 “大元帅的袖珍本”

 远航日本投纸弹险伤蒋座机

 “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

 侍从室琐事

 陈诚——“陈腔滥调”“诚者斯言”

 顾对叶同窗操戈

 周恩来拒绝见蒋

 杀凶犯难,御敌更难

第六章 奇迹不再来

 最先退下来的两个人

 何应钦给冈村宁次留面子 10年后又谈起

 陈诚取代何应钦金烟嘴

 中原难得勋章

 “和平”金刚为和平奔走

 陈诚走夫人路线

 最后一次军事大会

 需要“虎”,却派了一只“猪”

 蒋一听“和”就火

 刘峙落荒又遭劫

 西湖醋鱼也没有胃口

 宋美龄的鼻子

 何应钦反蒋的火花一闪

 周恩来问张治中:为何向战犯头子请示

 何应钦组阁

 告别墓地

第七章 此地空余黄埔楼

 排挤 一金刚篆写《金刚经》

 臣亲不如儿亲

 90岁的何应钦突然唱起黄埔校歌

主要参考资料及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49年5、6月间,从大陆退居台湾的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正忍受着一生中最愁苦的时刻。两人连夜多梦,一觉数惊。有一夜,蒋经国梦见溪口住屋被共军所焚,祖母与母亲的坟墓也被掘毁,他惊呼而醒,坐在床铺时,已是大汗淋漓,舌敝唇焦。

天刚亮,他被父亲叫去,登上永兴舰,由高雄海关码头出港,沿海岸至左营军港及海军总部视察。父子两人站在甲板上,任海风挟着晨雾扑来,四顾茫然,大海孤舟,乱世败君。何处寄离情?回高雄的时候,蒋介石再也不肯触此伤景,非要坐车从陆地返回。

夜晚,海上升起明月,蒋经国搬了一把躺椅,坐在住宅前静坐。海天无际,夜云变幻,更勾起他流亡异地、遥念故乡之凄苦。不知何时,蒋介石已站在他身后,一声发问,惊起他一身冷汗:“经国,望月垂泪乃妇人之举,你到底在想什么!”

蒋经国倏地从躺椅上站起,两眼望着父亲,拭去眼角的泪痕。在蒋介石的一再追问下,蒋经国才说出昨夜的噩梦。

蒋介石在另一张藤椅上躺下,呼地长出一口气,又挺起上肢,目光刀割一般的对着蒋经国,声严色厉:“共产党是决不会成功的。但我们本身能否成功,要看我们自己的做法!你这样不行,不行!我这几天梦见的多是黄埔旧事,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你明天召集我的黄埔旧部,我仍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陈辞修(陈诚)、蒋铭三(蒋鼎文)、俞鸿钧已来电话,说明天要来。”蒋经国报告,“另外,敬之(何应钦)先生的辞职已获通过,是否通知他来?”

“可以。由阎百川(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也不理想,还是辞修好一些。”

——第二年的3月,蒋介石再度视事,让陈诚当了行政院长。从翁文灏、孙科、何应钦、阎锡山到陈诚,一年十个月中,内阁更换了五任阁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紊乱现象。但此时,蒋介石还为他残留在大陆的几十万军队悬着一颗侥幸之心。

“顾墨三(顾祝同)、钱慕尹(钱大钧)、陈武民(陈继承)还在川粤一带活动,他们是党国的顶梁之臣,可惜太少了。我的许多学生都叛我而去……刘经扶(刘峙)现在哪里?”蒋介石突然问。

“听说到了印度尼西亚,遭了匪盗打劫,身无分文,靠教书为生,托人捎话,想来台……”

蒋经国还没说完,蒋介石便把手一劈:“叫他永远不要来找我!徐蚌一战要不是他临阵逃脱,也不至于败得这样惨!”

蒋经国顺着父亲的思路:“他虽属战败,也比张文白(张治中)投敌强!父亲不知当初为何重用他!我早就觉得他毫无主义立场!”

“不要提他。早在黄埔之初,贺衷寒等学生就叫他是黄埔四凶,他跟共产党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一个穿着国军衣裳的赤匪!”

蒋经国耿耿于怀:“还有人说他也是八大金刚之一,他算什么!只怪我们识别太晚!”

第二天,陈诚、蒋鼎文和俞鸿钧来到蒋介石住处。俞鸿钧一见蒋经国便说:“我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告诉我几句话:外行的生意不要做,内行的生意,倘使没有实权,亦不要做。每一个钱,敲开来看,都是有血的。”

“俞先生所说乃金玉良言,不但做生意如此,就是其他事业何尝不如此?”蒋经国被俞鸿钧的几句话深深打动。

蒋介石放下手中正在批划红蓝道的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让各位就座。感慨道:“我们的失败就在于不知己,也不知彼,自己无本事,又看轻敌人,焉得不败!古人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要以共产党的一套治其身。我跟经国讲,每天要听那边的电台广播,要看敌人的报纸,密切注视他们的动向!”P1-3

后记

萌生写这套黄埔系列书,是写完陈赓大将的传记小说《风流大将军》之后的事。在采访陈赓素材的过程中,我接触了一些黄埔其他将领的材料,深感这所中国的“西点”军校所诞生的众多将领,国共最初的合作,以及后来的分裂与对抗,既给中国现代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也留下了发人深省的遗憾。这些人物,不论其进步或反动,大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经历,这足以构成纪实文学所特有的魅力。于是我将陈赓传记所难以容纳的内容,写成了黄埔纪实系列之_的《蒋介石与黄埔三杰》。出乎意料的是,这本并不经意的作品,在文学创作和出版都不景气的情况下,第一次印刷就是10万册,第二个月加印5万,现在已是第四次印刷了。其中的原因,我想除了党校出版社同志的努力外,也反映了广大读者对黄埔军校欲知的渴望。

另有两件事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一是:《黄埔三杰》请徐向前元帅写序,徐办欣然答应后,我去取了徐帅的亲笔签名。等书出版、我再去送样书时,轮到的却是我在徐帅灵堂前签到并沉痛默哀了。

二是:一年我回南方探亲,在京沪列车上,只见一位70多岁的老者,面色黝黑,皱纹深刻,腰板笔挺地端坐在硬座上,一看便知军人无疑。周围旅客都很惊讶其风骨,好事者上前去问,老先生从挎包里掏出一本《黄埔军校同学录》,指着一页自己的名下,大家方知此乃黄埔生也,果然名不虚传!他是张治中在南京中央军校任教育长时的学生,自然是黄埔十期以后了。但他说起黄埔早期名将来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令我感悟不少黄埔真情。有意思的是我也窥见他挎包里那本《黄埔三杰》,但我始终没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实在是怕“露怯”……

在世的黄埔名将已经不多了。挖掘和整理这段历史也是一种“抢救工程”。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了我写好后面几本的积极性。但因撰写黄镇的文学传记《将军不辱使命》而又搁置了一年多。自去年以来,书摊上又多了不少蒋介石与黄埔的书,其中有一些有价值的,但遗憾的是有些作者不愿意花点气力,既无“文学”,又无“纪实”,只在别人现成的书里作文章。最可笑的一位,竞将我从一处得来又经艺术加工的“顺口溜”和采访记,说成是他亲耳所闻,令人哑然失笑。这又使人增添了信心,多创作一些哪怕现在还很浮浅的纪实作品,开掘一片处女地,或为“抛砖引玉”,或为“众人拾柴”,或为“借花献佛”,都不失一种贡献。于是我放下别处的稿约,一鼓作气,把剩余的三本全部写完了。

这一套书,可以说是一部黄埔史,一部黄埔名将录,一部以蒋介石与周恩来为代表的国共分分合合的历史;但严格地说,它又都不是。它更像是一部“野史”,一部轶闻内幕的书,这里的史料成为真实的背景,人物性格和经历的描写,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描写。别人写的多的,我也尽量避重就轻,以免让读者乏味。我的目的只想让读者轻松地走进黄埔的历史大厦。当他有心在每一间人物“小屋”停留时,他会思索更多的东西的。我的期望,仅限于此。

我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不能不提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统战部、党校负责审稿的专家、教授每次都悉心指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这一切都是由责编何建东同志上下沟通,左右联络,一步一步完成的。现在回头一望四年已过,80多万言已成了铅字。这是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我想我自己杜撰的“一日为责编,终身是朋友”,大概不错。

说老实话,全书虽历经四载,可每一本成书时又很仓促,再者限于作者水平和其他若干条件的限制,回头再看,留有种种难以补偿的缺憾。

我很高兴这套书能受到读者的喜爱和一些影视部门的重视。也很高兴读者能对此书的长处与短处评头品足。更高兴将来有一天由海峡两岸来共同完成一部完整的黄埔史。

作者

1993年8月9日于京城南门仓

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郑骏编辑的积极策划和精心打造,这套蒋介石与黄埔奇将怪杰《四部曲》再次面世。此次新版根据史实作了部分修订。

作者

2003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