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斌编著的《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研究》定位于理论和实证研究。以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理论为逻辑起点,着重研究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提出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具体对策。
彭文斌编著的《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首先运用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差距和不同渠道区域资本流动的动态演变格局与趋势。其次,运用图形和数理模型研究了资源再配置视角下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并实证检验了这一动态演变机理。再次,利用三个不同的核心—一外围模型在理论上研究了资本流动与产业聚集,以及产业聚集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此外,通过计量软件实证检验了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最后,《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研究》从资本流动的资源再配置和产业聚集两个视角,系统地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1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2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3
一、资本/3
二、资本流动/5
三、区域差距/8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9
一、研究思路/9
二、结构安排/9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2
一、研究方法/12
二、创新点/12
三、本书的不足之处/13
注释/14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
第一节 资本流动的理论综述/16
一、资本理论的综合评价/16
二、资本流动的理论综述/18
第二节 区域差距的理论研究/26
一、国外区域差距的理论研究/26
二、国内区域差距的理论研究/28
第三节 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文献综述/31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31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36
本章小结/42
注释/43
第三章 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格局研究/44
第一节 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格局/44
一、区域差距的单元划分与测度方法/44
二、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格局与趋势/47
第二节 区域资本流动的动态演变格局/58
一、不同渠道区域资本流动的动态演变格局/59
二、区域总资本流动的动态演变趋势/67
第三节 区域差足巨的主因子分析/70
一、因子分析基本原理/70
二、区域差距的主因子分析/72
本章小结/77
注释/78
第四章 基于资源再配置的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研究/80
第一节 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动力机制/80
一、动力与动力机制/80
二、资本流动影响区域差距的动力机制/84
第二节 基于资源再配置视角的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89
一、资本流动的再配置效应/89
二、资本流动的空间资源再配置效应模型/95
三、资本流动的区域差距模型/99
第三节 基于资源再配置视角的动态演变机理实证检验/101
一、变量选择、数据说明和技术路线/101
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104
三、结论/110
本章小结/110
注释/111
第五章 基于产业聚集的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研究/1 12
第一节 资本流动与产业聚集的动态演变机理/1 12
一、核心一外围模型的基本思想/112
二、资本报酬驱动的产业聚集核心一外围模型/114
三、上下游联系的产业聚集核心一外围模型/121
第二节 产业聚集与区域差距的动态演变机理/126
一、产业聚集内涵的界定/126
二、产业聚集影响区域差距的路径分析/129
三、产业聚集与区域差距的核心一外围模型/131
第三节 产业聚集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的实证检验/134
一、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134
二、协整分析/135
三、方差分解/137
本章小结/138
注释/139
第六章 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动态演变机理的实证研究/141
第一节 基于储蓄和投资的区域资本流动差距分析/141
一、相关研究与理论依据/142
二、区域资本流动差距分析/144
第二节 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协整检验/149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149
二、变量的协整分析/150
第三节 资本流动与区域差距的面板分析/152
一、模型设定、数据说明和检验方法/153
二、面板结果分析/155
本章小结/160
注释/161
第七章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162
第一节 结论/162
第二节 政策建议/165
一、深化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再配置效率的提高/165
二、深化区域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扶持/167
三、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区域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168
注释/169
参考文献/171
致谢/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