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征地纠纷的政治学分析”为主题,以考察Y市Z区城郊村征地纠纷中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试图从各行为主体问互动的实践状态透视出各种力量博弈和制衡的运行机制,并在理论与对策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从而进一步认清国家与农民、公权力与农民权利关系的历史变迁、现状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基于“土地问题实质为政治问题”这一预设,将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理解为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关系的集中反映。首先梳理了建国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以及征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接着以Y市Z区城郊村为例,对因征地引发的纠纷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类型分析,然后运用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征地纠纷的性质、根源和后果,最后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征地纠纷的因应对策。本书始终把主题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大的实践背景中加以考察和分析,以对案例的实证调查为基础,突破了把征地纠纷仅仅看作是经济问题这一传统视角,对征地纠纷作了较为完整的政治学分析,因而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其所提对策性建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导论
一、研究缘由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梳理
(三)选题意义
二、研究视角、路径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路径选择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样本和文献
(一)研究样本
(二)文本资料
四、叙述框架和概念体系
(一)叙述框架
(二)概念体系
第一章 权力与权利: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两个维度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背景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制度的两个维度:农民翻身与政权认同
二、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制度
(一)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土地制度形成的背景
(二)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制度
(三)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土地制度的两个维度:权利与权力的此消彼长
三、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制度
(一)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的变革
(三)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的两个维度:权利与权力的博弈
四、小结
第二章 表现与类型:征地纠纷的个案分析
一、Z区征地纠纷的总体情况
(一)信访
(二)群体性事件
(三)人大代表建议
二、征地纠纷的类型分析
(一)被征地农民与社区组织的纠纷
(二)被征地农民与开发商的纠纷
(三)被征地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纠纷
三、小结
第三章 性质、根源与后果:征地纠纷的生成与演进逻辑
一、征地纠纷的性质
二、征地纠纷的根源
(一)政府的视角
(二)农民的视角
三、征地纠纷的后果
(一)从当前来看
(二)从长远来看
四、小结
第四章 制度保障与参与:征地纠纷的防范与化解
一、执政为民——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
二、改革和完善征地及相关制度
(一)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
(二)界定“公共利益”,限制征地范围
(三)完善征地程序,保障程序权利
(四)征地补偿市场化,保障农民长远生计
(五)完善财政制度,遏制土地财政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被征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二)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三)被征地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制度建设
四、扩大被征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一)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及意义
(二)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的障碍
(三)扩大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五、建立征地纠纷协调裁决制度
(一)征地纠纷协调裁决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二)征地纠纷协调裁决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三)征地纠纷协调裁决制度的设计
六、小结
结论
一、权力和权利是国家与农民关系中最为核心的两个要素
二、征地纠纷的实质是政治问题,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三、征地纠纷的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失衡
四、征地纠纷会导致社会失序、政治不稳定
五、制度保障和政治参与是防范和化解征地纠纷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