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过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吗?里边的恐龙是不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大家想了解恐龙吗?想知道它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发展进化和最终灭绝的原因吗?在《欧文讲的恐龙的故事/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让我们跟着科学家欧文,通过作者许民那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讲述,来了解一下恐龙的种类、习性、生存状态及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吧!
恐龙时代的朝鲜半岛
白垩纪的气候总体比较干燥,适合于恐龙的生长。而到了白垩纪后期,气候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火山开始喷发,不时撞击地球的陨石使地球的大气严重高碳化,臭氧层受到巨大影响。欧洲的气温慢慢降低,常常全年雨水不断。
与恐龙最全盛的时期侏罗纪不同,白垩纪的环境让恐龙的生存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侏罗纪时期连极地地区都温暖如春的环境相比,白垩纪后期,恐龙遇到了极不适宜生存的环境。
侏罗纪时期,长颈恐龙吃掉了大量的植物,森林变得荒芜,难以忍受新环境的植物进化成了矮小的被子植物。长颈恐龙的生存也日益艰难。在这种环境下,相比于梁龙等没有臼齿的长颈恐龙,棱齿龙和鸭嘴龙等长着鸭子嘴巴的恐龙由于臼齿发达,更适合生存。
然而,那些身手敏捷的伶盗龙以及身材巨大的特暴龙等食肉恐 龙则为了在生态界谋求立足的一席之地而费尽了力气。
上述剧情说的不是别处,正是朝鲜半岛恐龙时代的故事。朝鲜半岛的恐龙时代大概相当于白垩纪时期。因为在这里没有发现中生代恐龙时代创始期的三叠纪和恐龙最繁盛的侏罗纪的化石。尽管在忠清道部分地区也有小规模侏罗纪地质层的存在,但始终没有在里面发现恐龙化石。
而朝鲜半岛上白垩纪时代的化石含量相当丰富。包括恐龙、翼龙、鸟类、鱼类、昆虫、软体动物、树木化石、微化石(极其微小 的化石)和痕迹化石等,在那一时期生活的动植物以各种方式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朝鲜半岛上,在从白垩纪初期到后期的所有地质层中都发现了化石,其中白垩纪后期地质层中的化石最多。
直到白垩纪前期,地球上还非常温暖。在这温暖的环境里,朝鲜半岛的森林里都长着哪些植物昵?在森林里应该随处可见铁树和 银杏树等裸子植物吧。现在的铁树不会长得多么高大,而在当时,铁树却是构成高大茂密森林的主要成员。铁树纲中的一种,叫做本内苏铁的植物当时也很常见,不过现在已经灭绝了。当时的银杏树也有很多种,银杏树的叶子也都不尽相同。
……
这是一套优秀的科普读物,对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科学真理,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王乃彦(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对于中小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这套书具有启发意义,而且深入浅出。 这套书的写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对我国的科学推广有现实意义。
——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用植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