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京保卫战(1937)/话说中国抗战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顾志慧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抗战史》是一套完整记录中国抗战史的鸿篇巨著。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叙述这段历史,意在对中国抗战历史的沉痛缅怀和深刻解读。

顾志慧所著的《南京保卫战(1937)》首次集中日双方现存史料汇编,详细还原出这场不失悲壮与残酷的首都保卫战,用理性思考审视历史原貌。本书以全景白描手法配以清晰真实的老照片,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封存已久的历史档案。

内容推荐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中失利后的中国军队一路西撤,最终在南京城下打响了一场“保卫首都、捍卫尊严”的生死之战。10万卫戍部队在唐生智将军的指挥下与沿着京沪线和太湖南岸直扑向南京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血战数日。此战惊天地、泣鬼神,让人不由为之掬泪。然而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且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进行统一有效安排,以致在城防战中寸土不让的十万守军最终却在突围中因自相践踏、争相夺路而损失惨重。由于撤退的中国军队在南京城下有组织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破城而入,古城南京沦陷,随后数万日本兽兵在南京城内烧杀掠劫,制造出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南京保卫战(1937)》首次集中日双方现存史料汇编,详细还原出这场不失悲壮与残酷的首都保卫战。并籍此纪念萧山令、朱赤、易安华、谢承瑞等等那些阵亡在南京城下的英灵忠魂。《南京保卫战(1937)》由顾志慧所著。

目录

第一章 风雨金陵[1]

 1.十月危城[2]

 2.百变的战局[10]

 3.崩局之始[18]

 4.日军增兵华东[25]

 5.惊变杭州湾[31]

第二章 淞沪溃败[39]

 1.金山卫[40]

 2.柳川平助的野望[47]

 3.皇道派与统制派[54]

 4.兵败浦东战场[59]

 5.淞沪大撤退[64]

第三章 吴福防线[71]

 1.全线溃败[72]

 2.吴福线[79]

 3.守,还是不守?[85]

 4.一溃千里[91]

 5.失城陷地[97]

第四章 首都备战[107]

 1.临战择将[108]

 2.所谓“国际观瞻”[115]

 3.陶德曼大使的调停[122]

 4.组建首都警备军[128]

 5.坚守锡澄线[130]

第五章 锡澄激战[139]

 1.鏖战望亭镇[140]

 2.首都防御计划[147]

 3.危局之势[155]

 4.京杭运河上的铁路桥[160]

 5.太湖南岸的阻击战[165]

第六章 守土尽责[173]

 1.川中十万子弟出巴山[174]

 2.保卫国土为己任[179]

 3.江阴要塞[186]

 4.南京,南京[192]

 5.巩固镇江城[198]

第七章 兵临城下[203]

 1.七十四军[204]

 2.围城[210]

 3.临危不乱,临难不苟[218]

 4.汤水争夺战[223]

 5.一片孤城万仞山[227]

第八章 浴血孤城[233]

 1.淳化镇的生死之战[234]

 2.兽兵的暴行[239]

 3.石头城下的复廓战[244]

 4.破釜沉舟[250]

 5.卫戍长官司令部[256]

第九章 城垣激战[263]

 1.喋血光华门[264]

 2.冬夜里的战火[269]

 3.中华门[275]

 4.激战紫金山麓[281]

 5.杀身成仁以报国[287]

第十章 城破国殇[291]

 1.动摇[292]

 2.瓦解而走,土崩而下[298]

 3.江畔哀歌为谁奏[305]

 4.国殇金陵[314]

 5.杀出重围的粤军[321]

后记[331]

试读章节

十月危城

10月的南京本应是秋风送爽、桂花盛放的时节,但是对于大多数南京市民而言,1937年的气候显得是那么异常,这一年的夏天来得格外得早,也异常得炎热,可是刚过了8月,天气便开始变得阴郁起来。连绵的雨季虽然使得人们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却也给南京城带来了稍许的安全感,因为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天气里,实施“越洋爆击”作战的日本海军飞机才不会飞临这座六朝古都的上空,实施那令人发指的无差别轰炸。

然而云层和阴雨终究不能取代一支强大的空军来永远保护中国的天空。从10月上旬开始,随着天空逐渐放晴,被日本政府寄予厚望的海军第1联合航空队便开始频繁出击,不分白天和黑夜地用弹片与轰鸣向仍在抵抗的中国军民施加压力,以期使得这个在东京眼中卑微而虚弱的政权尽早屈服。

空袭对于一座繁华的都市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昔日人流如织的南京此刻到处都是死一般寂静,连红色的砖瓦屋顶都粉刷成了黑色,空荡荡的街道上也只有同样被漆成了黑色的电车还在行驶着。虽然大多数市民都被告知要尽量留在家里,但是各级政府机关都在照常运营着,军人、警察,还有那些自愿组织起来的平民纠察队也在忠实地履行着他们的使命。

此刻身在中央军校122号大楼里的钱大钧对于现在的南京城究竟什么模样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记得战事刚刚开始之时,南京《新民报》曾发表社论说什么“(南京)不是重工业区,不是金融市场,也不是军事重镇,实在够不上敌机的轰炸,南京并不如一般想象之危险”云云之类,结果上海全面开战后的第3天,即1937年8月15日,日本海军便首次对南京进行了“渡洋爆击”作战。当天,20架隶属于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的三菱G3M96式陆基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对南京实施了大规模空袭,炸毁民房若干,伤及平民无数。而这一天却还只是日本人对南京进行的“渡洋爆击”作战的第一天。

从9月19日这天起,日本方面又开始对南京城实施无差别空袭,医院、水厂、电厂一切军用民用目标尽皆成为日机轰炸的对象。仅仅在9月25日这天,日本海军、陆军航空队便出动飞机约百架,从上午9点半开始,对南京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猛烈轰炸。此次空袭造成逾千名南京市民伤亡,更使得大片城区化作废墟。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南京,这座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感觉到了战争的逼近。而随着日军空袭密度的增加,有人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地担心起不过300公里之外的淞沪战火是不是会烧临到南京城下。

平心而论,钱大钧也深知此刻淞沪方面的战局的确很不好,自从8月13日上海方面的保安部队和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全面交火以来,这场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战争就如同雪球样越滚越大。在张治中将军率部围歼虹口区等处的日本陆战队未果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数次增兵上海方向,精锐的德械第36师、第87师、第88师等部队悉数奔赴大上海。

而日本方面在一片“惩膺暴支”的狂妄叫嚣声中,也从国内动员了藤田进中将的名古屋第3师团、山室宗武中将的善通寺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由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统一指挥,开赴上海。随着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于8月底在沪西的吴淞口、川沙等地登陆,一时间中日两军的精锐部队如同对撞的火车般不可避免地在繁华的沪西地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此时站在窗前望着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古都南京,钱大钧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比起遥远的华北战场来,上海方面的战局对于目前中华民国政府而言显得更为令人揪心。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两军数以十万计的主力兵团已经在华北、华东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进行主力会战。

不过与上海方面的胶着相比,华北战场之上日本陆军的进展似乎颇为顺利。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8月下旬,南口、张家口、宣化也落人敌手,晋北门户洞开。9、10月份,在日军强大攻势下,平汉线中国守军大面积溃退,保定、石家庄不守,山西方面也全线吃紧,太原成为危城。

日本陆军满心期待的平汉路主力大决战却始终没有出现。但是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颁布的《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华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基本达到“在平汉路正面与日军相持,实施柔性攻击,晋鲁两个侧面则利用山地固守,对正面日军构成掎角之势”的战略构想。

而自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于9月初猛攻吴淞、宝山、狮子林一线以来,这场战争的规模也逐渐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战事的不利迫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频频从内地抽调更多的部队前去增援淞沪战场,无论是川军、桂军、滇军,还是中央嫡系,在“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的口号下,他们同举着“抗日救亡”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奔赴淞沪前线。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