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1929-1937年的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农村崩溃”“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日)城山智子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1929-1937年的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农村崩溃”“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白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本书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目录 译者的话 导论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本书结构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中国的银本位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棉纺业 缫丝业 小结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债务与公司管理 小结 下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第四章 农村崩溃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工业萧条 缫丝业 棉纺业 小结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小结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从大萧条中复苏 小结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查 缫丝业的复苏 棉纺业的复苏 农村金融的重建 小结 结论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与世界经济 译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