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农民中国
农民改变中国: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
一 农民政治行为的经典模式及其限度
二 农民的首创行为对体制障碍的突破
三 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
——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
一 对传统经典理论的挑战及其新的解释框架
二 农民理性扩张怎样造就“中国奇迹”?
三 农民理性的嬗变:“中国奇迹”的限度与持续
四 小结
以中国大历史为视角看农村改革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
一 生存与发展:农村改革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二 融入与分割:农村改革将农村纳入国家的一体化体系
三 传统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深化改革
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国发展道路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一 “以农立国”的历史起点及发展路径
二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
“宣传下乡”:中国共产党对乡土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一 “宣传下乡”: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二 改造与重构乡土意识形态的机制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
——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
一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问题
二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走向
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提高的非均衡性
——以社会化小农为分析视角
一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其相关因素
二 农户生产能力的相对萎缩及其限制
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提高”
多层次把握“三农问题”及其特点
第二篇 基层治理
国家化与地方性背景下的双向型县域治理改革
“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
——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
一 “接点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二 县级政治: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接点”
三 县域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接点”
四 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高度重视“接点政治”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
——对税费改革后乡镇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 基于财政压力的乡镇改革
二 超越财政压力的制度构造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衔接机制研究
——从强化基层人大代表的功能着力
一 从“板块式治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
二 通过人大代表保障基层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三 通过人大代表保证基层群众自治的自治性
“防震圈”、自治秩序与基层重建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村民自治运行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 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