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圣彼得堡,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那发生在白夜特定环境中的别样爱情故事,为这座遥远的异国城市蒙上了一层浪漫、忧郁的色彩。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还有一种说法:“没到过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过俄罗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朗天空下的一座博物馆,云集了众多杰出的宫廷和教堂建筑,雕塑、花园、公园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切,会让人想起果戈理的话语:圣彼得堡像是很讲究穿戴的绅士、贵妇人一样,到处都是镜子——这边是涅瓦河,那边是芬兰湾。
1703年5月27日,俄历5月16日,31岁的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的一片沼泽地上,开始兴建旨在打开俄国海洋通道的城堡。10天前,俄国的舰队史无前例地打败了瑞典人,他需要在波罗的海之滨建立牢固的据点,更需要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这个城堡后来很快变成了城市,这个城市又很快变成了俄罗斯的首都。第二年,彼得大帝就在信中称他的新城为“首都圣彼得堡”。1712年,他发布了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的通告。彼得大帝以他钢铁般的意志改造了俄罗斯。普希金说,大自然注定我们要在这里通过一扇窗户迅速踏上欧洲。
但是这座300岁的城市,也曾经差点夭折,彼得大帝的儿子艾雷希斯最大的心愿是继位后荒废掉圣彼得堡。彼得知道以后,判处他儿子死刑,并亲自打了第一鞭,40鞭后,王位继承人失去了性命。他令世人发指,而圣彼得堡则得以继续生存。
1866年,清朝第一个使节斌椿访俄,当时为俄首都的圣彼得堡已经是著名的大都会了,他曾写道:“圣彼得堡,乃俄国都城也,人烟辏集,街衢宽阔,周五十里,楼阁高峻,宫殿辉煌……”
圣彼得堡这个名字注定与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作曲家、艺术家联系在一起: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列宾、叶赛宁……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去世后,这个城市的名字又改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1991年,列宁格勒的居民投票恢复了此城最初的名字。
1952年10月7日,即斯大林去世的前一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降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
弗拉基米尔——个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样的名字。斯皮里多诺维奇·普京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其传奇色彩和魅力竟一度盖过了列宁。
普京曾有两个哥哥,都是幼年早天。一个刚出生几个月就死了,另一个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死于白喉。母亲直到41岁时才生下他这个独苗,父母自然视他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父亲为他起名弗拉基米尔,意为“支配世界”,显然是对他寄予厚望。而亲朋邻居都管普京叫“迟来的孩子”,昵称沃洛佳。
普京的母亲产后时常有病,身体虚弱。因此,普京一生下来便由其叔父抚养,一直到他5岁。
叔父家境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算是中产阶级,所以普京不用小小年纪就上街卖报纸,滚煤球,也不用怕饿死冻死,但是死神却似乎一直在暗中注视着他。
在普京长到3岁的时候,叔父带着他去钓鱼。普京便趴在叔父的脖子上看鱼儿怎样在水里嬉闹,怎样上钩。时间一长,叔父感觉脖子有些发酸,下意识地扭了扭脖子。这一扭可不要紧,普京来了个倒栽葱,扑通一声掉到了河里。叔父大惊,慌忙撂下鱼竿,跳到河里去救普京。不想普京已经沉到了河底,遍寻不着。正在叔父绝望的时候,普京自己却忽然浮出了水面,居然好端端的,只是在不住地打冷战,一个劲儿喘着粗气。
p2-3
2002年8月初的一天,俄罗斯电台的两名保安在电台大门口无聊地来回踱步,从远处匆匆走来一名陌生男子。他来到大门口,停在其中一位保安面前,不紧不慢地从衣兜里掏出一盒录音带,然后对保安说:“麻烦你转交台长。”那位保安不敢怠慢,立即把录音带送进台长办公室,并把接到录音带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台长也觉得纳闷儿,便请手下人去放一放,听听录音带上究竟录了些什么东西。工作人员把录音带放进播放器,里面很快便飘出了美妙的歌声。
这首歌是三个女孩的合唱,内容是失恋女孩诉说要找一个像普京一样的男朋友,它不仅曲调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令人过耳不忘。最有趣的是,这首歌有一个“抓人”的歌名——《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纵观历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公民用这种方式来歌颂自己的领导人。论长相,普京绝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美男子,但他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俄罗斯妇女的心目中,普京是全俄最性感、最有魅力的男人。
只要普京总统在电视上一露面,俄罗斯一些妇女就肯定要和丈夫争夺电视频道的控制权,丈夫即便是在看精彩的足球赛转播,也只得忍痛割爱。许多俄罗斯人用普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普京到过的地方也都成了旅游热点项目。
在普京刚刚执掌俄罗斯不久,俄罗斯就已形成一种“普京热”。而在此之前,莫斯科一座艺术馆内就已经出现了普京的画像挂历,后来这挂历上市出售。随后曾以普京的名字命名并以普京形象制作的套娃,也摆满了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仿佛只是一夜时间,俄罗斯遍地都是关于普京的称赞与议论。至于普京的家庭生活、爱情、生活习惯,更早已成为所有媒体关注的对象和大小报刊的热门话题。
即使是他的夫人,也被媒体竞相追逐。《泰晤士报》的记者在电话采访柳德米拉时“套”出了她炖鱼汤的秘方,而从这以后,这种鱼汤就被命名为“普京的耳朵”。
据说,“普京的耳朵”口味基本类似传统的俄罗斯炖鱼汤。其原料有一大堆,包括一条梭鱼、一条鳕鱼、一些马铃薯、胡萝卜、鸡蛋、西红柿、橘子皮、芹菜、洋葱、辣椒等等。
其实,把这道菜命名为“普京的耳朵”并非特例,在俄罗斯,“普京”品牌几乎随处可见。俄罗斯人崇拜普京,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但普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依然无人敢说自己能读懂他。他带着克格勃的神秘色彩现身于公众视线,而且始终展示着这种超常规的神秘:他会在大选前出人意料地解散议会,也会突然出现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和那里的农民一起游泳;他会在一夜间将不听话的俄罗斯首富投入大牢,也会在车臣总统遇害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会让堂弟加盟大公司当上高层,也会邀请美国前财政部长埃文斯出任俄罗斯一家国有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他很少对自己做解释,谈起工作来却妙语连珠。
俄罗斯人很庆幸他们如今能够拥有一位精明强干的世界级领袖。普通的俄罗斯姑娘愿以普京为样板去找寻自己的情人,这至少表明普京得到了来自俄罗斯社会最基层的支持和欢迎。应该说,这是苏联解体后经历10年苦难的俄罗斯人和普京总统自己都感到幸运的事情,特别是在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路途上。普京从俄罗斯历史上继承了两旬名言:第一,“我不生气”;第二,“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两句话都是俄罗斯一代天骄彼得大帝说的。
普京正在俄罗斯书写着神话,朦胧的前景凝集着俄罗斯人的期待和想象。或许,正是因为并不知道将被普京带向何方,人们才如此踏实地跟他走。神秘,的确是一种力量。好一个神秘普京!好一派俄罗斯奇景!
本书是由采文编写的《普京归来》。《普京归来》的内容提要如下:
他是俄罗斯的灵魂和舵手,重要的不是他在什么岗位,而是他在背后操控什么。
普京王者归来,无论是选择台前还是幕后,其权力从未没落,他依然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媒体的宠儿,依然是新话题的制造者、新形象的缔造者,依然是充满魅力、活力四射的俄罗斯头号男人。如今,他决意要带领俄罗斯重回世界之巅。
普京归来,2012年3月将角逐总统大位,他为什么如此强悍回归?他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普京归来》由采文所著,深度揭开“普梅”权力交接内幕,探密二人转的政治游戏。
不同以往传记的是,本书在走过总统和总理12年经历中,展现每个关键点的普京强人政治,以及他的内心转变和动机。带有全新彩图。
本书全方面展现普京的魅力形象和俄罗斯头号男人的本色,不为外人熟悉的真相。
本书是比小布什更坦诚,比奥巴马更强悍的传记,是所有普京传记中写得最真实最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