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燕红忠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燕红忠编写的《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将从制度与结构的角度,通过中国近世以来货币与金融发展过程的研究,探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长期进程。同时,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推动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史研究的深化。

内容推荐

燕红忠编写的《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系统考察了明中叶至新中国建立前300多年间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及其演变过程,主要对1600-1949年间中国的货币制度、货币流通量,各类金融机构的兴衰发展过程、经营业绩及绩效变化,货币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金融发展与财政体系的关系,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货币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演进的路径和特点,以及由货币金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与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对历史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内在关系的考察,弥补了经济史领域中关于金融长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系统研究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济分析中金融理论的内容,为宏观金融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基于经济运行与经济近代化的研究》将货币金融与经济近代化联系起来,从经济运行和货币化的角度探讨经济近代化的过程,为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与基本观点

1.1.2 选题意义与学术价值

1.1.3 基本术语及其界定

 1.2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1.3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基本方法

第2章 经济的运行体系

 2.1 传统经济的运行及其基本特征

2.1.1 传统经济的运行

2.1.2 传统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现代经济的运行及其基本特征

2.2.1 现代经济的循环流转

2.2.2 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

 2.3 经济的现代化:由实物经济到货币经济

第3章 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

 3.1 货币的演进过程

3.1.1 货币演进的——般进程

3.1.2 中国的货币演进过程

 3.2 金融的演进过程

3.2.1 金融演进的——般进程

3.2.2 中国金融的发展过程

 3.3 货币金融的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形成

第4章 货币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4.1 货币与金融理论的发展

4.1.1 货币理论的发展与争论

4.1.2 现代金融理论的形成

 4.2 中国经济史中的货币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4.2.1 货币史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

4.2.2 金融史的研究状况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

4.2.3 财政史的研究状况及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

第5章 明清时期的货币体系

 5.1 银钱并行体系中的白银与制钱

5.1.1 白银的种类与平色

5.1.2 制钱的铸造与管理

5.1.3 制钱与白银的关系

5.1.4 货币的兑换与鉴别

 5.2 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

5.2.1 制钱的铸造与流通量

5.2.2 白银的流通量

5.2.3 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5.2.4 清代的货币流通量及其趋势

 5.3 晚清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

5.3.1 货币与货币制度的变革

5.3.2 清末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第6章 民国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

 6.1 民国前期的币制改革与货币统一

6.1.1 货币状况与币制改革

6.1.2 1910—1936年的货币流通量

 6.2 1937—1949年中国的货币状况

6.6.1 国民党统治区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6.2.2 根据地与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6.2.3 其他各种货币的使用与流通状况

6.2.4 1937—1948年的货币流通量

第7章 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7.1 钱庄

7.1.1 发展概况

7.1.2 盛衰过程

 7.2 票号

7.2.1 兴衰概况与数量变化

7.2.2 经营业务、资本与利润

7.2.3 经营业绩与资力状况

 7.3 典当

7.3.1 典当业历史演进过程

7.3.2 近世以来典当业的盛衰趋势

7.3.3 典当业在部分城镇的发展概况

 7.4 印局与账局

7.4.1 印局及其概况

7.4.2 账局及其概况

第8章 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8.1 外国在华银行

8.1.1 活动概况

8.1.2 实力消长

 8.2 中国新式银行

8.2.1 发展概况

8.2.2 实力的增强

 8.3 其他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成长

8.3.1 保险公司

8.3.2 证券交易所

8.3.3 信托公司

第9章 货币与金融的演进机制

 9.1 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演进

9.1.1 货币与货币制度演进的动力与条件

9.1.2 近代货币制度变迁

 9.2 金融组织的演变与金融结构的变迁

9.2.1 金融组织的演变

9.2.2 金融结构及其变迁

 9.3 1814~1941年中国白银输入与输出的数据与资料

9.3.1 鸦片战争前后的白银外流

9.3.2 1864~1887年的白银输入输出

9.3.3 1888~1941年的白银输入输出

第10章 财政体系的变迁与金融发展

 10.1 财政体系的变迁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10.2 财政制度的安排与变迁

10.2.1 清前期的财政制度安排

10.2.2 晚清时期中国财政制度的转变

10.2.3 民国时期现代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0.3 财政结构的变迁

10.3.1 赋税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

10.3.2 清代前后期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

10.3.3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结构

 10.4 政府财政与金融市场发展

10.4.1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10.4.2 近代中国的财政与债券市场

第11章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

 11.1 银钱体系下明清经济的增长

11.1.1 白银的获取与使用

11.1.2 商业的拓展

11.1.3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11.1.4 财政的货币化

 11.2 银钱体系下明清经济的波动

11.2.1 明末清初的经济萧条

11.2.2 嘉庆、道光时期的经济危机

 11.3 近代时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11.3.1 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11.3.2 市场商品量与资本集成

11.3.3 经济增长及其结构分析

第12章 二元金融结构与农村金融概况

 12.1 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

12.1.1 二元金融结构及其特征

12.1.2 二元经济及其转化

 12.2 各省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12.2.1 江浙二省

12.2.2 华中华南六省

12.2.3 华北四省

12.2.4 西南西北各省

第13章 货币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数量分析与比较研究

 13.1 货币量及其构成的变化

 13.2 金融机构发行

13.2.1 总量指标ψ和φ值

13.2.2 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

 13.3 非金融机构发行

13.3.1 1921~1936年的δ值之估算及其国际比较

13.3.2 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结构

 13.4 金融相关比率及其意义

13.4.1 金融相关比率的估算

13.4.2 金融相关比率的分析意义

第14章 本研究的若干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