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罗的《论农业》是讲农业技艺方面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在两千年前只是一部实用的科技读物。该著作忠实地记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提供了不少比较真实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状况。书中语言虽有时零乱不整,但有着尖刻的幽默,刚毅坚强的爱国热忱,强烈的感情,而且随处有真正的诗,至少含有诗意,使得城市和农村田园生活充满了生意盎然。相信很多读者在读了一次之后就会喜欢它,对它进一步钻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农业/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古罗马)M.T.瓦罗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瓦罗的《论农业》是讲农业技艺方面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在两千年前只是一部实用的科技读物。该著作忠实地记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提供了不少比较真实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状况。书中语言虽有时零乱不整,但有着尖刻的幽默,刚毅坚强的爱国热忱,强烈的感情,而且随处有真正的诗,至少含有诗意,使得城市和农村田园生活充满了生意盎然。相信很多读者在读了一次之后就会喜欢它,对它进一步钻研。 内容推荐 瓦罗的《论农业》是西方著名的古典农业文献之一。这部著作忠实地记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提供了不少比较真实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西方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的生产实践状况,当然也可用以和我国同时期的生产实践状况作一番比较,因此,无论对西方古代史的研究,还是一般经济史、农业史的研究,这部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农业》是讲农业技艺方面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在两千年前只是一部实用的科技读物。今天译它的意义主要在文献史料方面,它比我国最早的一部巨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篇还早将近四百年,约当西汉时期。 本书根据劳埃德·斯托尔—贝斯特的英译本(伦敦1912年版)译出,择要采用了这个译本的注释,一些烦琐的语义考证或内容过于浅近的注释删除了。 目录 英译者序 英译者引言 第一卷 农业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农业的目的和范围 第三章 农业是一种技艺 第四章 四个要素 第五章 农业科学的分科 第六章 土地 第七章 地点 第八章 论葡萄的修剪 第九章 农地 第十章 土地的测量 第十一章 农庄上的建筑物 第十二章 农舍的位置 第十三章 农庄的院落和房屋 第十四章 篱笆和围墙 第十五章 以树为界 第十六章 一座农庄的四邻 第十七章 农庄的设备——奴隶 第十八章 农庄上人员的数量 第十九章 关于生产工具(半哑的) 第二十章 牛和牵引牲畜 第二十一章 狗和四脚家畜 第二十二章 生产工具(不会说话的) 第二十三章 农作物 第二十四章 橄榄和植树 第二十五章 葡萄树 第二十六章 葡萄园 第二十七章 时令和季节 第二十八章 一年的划分 第二十九章 第一分季(八个分季的第一季) 第三十章 第二分季(八个分季的第二季) 第三十一章 第三分季(八个分季的第三季) 第三十二章 第四分季(八个分季的第四季) 第三十三章 第五分季(八个分季的第五季) 第三十四章 第六分季(八个分季的第六季) 第三十五章 第七分季(八个分季的第七季) 第三十六章 第八分季(八个分季的最末一季) 第三十七章 月亮和一年的六部划分 第三十八章 施肥 第三十九章 繁殖的方法 第四十章 播种、栽培和接枝 第四十一章 接枝和插枝 第四十二章 播种紫花苜蓿 第四十三章 树状的紫花苜蓿 第四十四章 一般庄稼 第四十五章 植物的生长 第四十六章 植物的习性 第四十七章 作物的管理 第四十八章 谷粒 第四十九章 干草的收获 第五十章 收割 第五十一章 打禾场 第五十二章 打谷 第五十三章 拾落穗 第五十四章 酿酒 第五十五章 橄榄制品 第五十六章 储备干草 第五十七章 谷仓 第五十八章 储藏豆类和葡萄 第五十九章 储藏苹果 第六十章 食用橄榄 第六十一章 橄榄汁 第六十二章 保存和消费 第六十三章 谷物出仓 第六十四章 橄榄汁的制造 第六十五章 酒 第六十六章 白橄榄 第六十七章 胡桃、枣、无花果 第六十八章 吊果 第六十九章 出售的农产品 第二卷 家畜 引言 第一章 牧畜:它的起源、声誉和实践 第二章 绵羊 第三章 山羊 第四章 猪 第五章 母牛和公牛 第六章 驴 第七章 公马和母马 第八章 马骡和驴骡 第九章 狗 第十章 牧人 第十一章 奶和羊毛 第三卷 小家畜 第一章 引言和献词 第二章 各类的别庄 第三章 别庄以内饲养的家禽 第四章 泛论鸟类 第五章 鸫鸟 第六章 孔雀 第七章 鸽子 第八章 斑鸠 第九章 鸡 第十章 鹅 第十一章 鸭 第十二章 养兔场 第十三章 野猪和其他四脚兽 第十四章 蜗牛 第十五章 睡鼠 第十六章 蜜蜂和养蜂场 第十七章 鱼池 试读章节 第七章 地点 斯托罗说,谈到天然的地形,我认为加图说中了要害,他在书里说,最好的土地是山脚下朝南的土地。这时斯克罗法插进来说,关于人为的地形,我要提出的是这样一点——产量的多少和悦目的外形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支撑葡萄的树,如果按照梅花五的形式种植,就可以有较好的收成,这是由于它们的对称线和每棵树之间的合理的间隔。不这样,我们的先人,就从播种得不好的一块特定的土地上,生产了质量和数量都不高的酒和谷物;因为排列得适当的植物,占地较少,而在吸收日光、月光和空气流通方面,相互问都较少于扰。有几桩事实可以使我们推测到这一点。比方说,胡桃之类的果实,由于它们的外壳质地密致,所以在完整的时候,可以包装成一配克的话,那么一旦它们被弄碎,要再想把它们包装成一配克半也是不大容易的。再者,按照规律栽种的树木,从四面八方均匀地接受日光和月光,结果就可以结出更多的葡萄和橄榄,而且成熟得也较早,这双重结果又必然会导致另外的两个后果,即更多的葡萄汁和橄榄油,因而也就取得更多的利润。 现在再来谈上面提到的第二点:农庄土壤的性质。当我们说一块地好或是坏的时候,通常我们指的就是这一点。可以在土地上播种和培植的作物的数目和性质,这是重要的,要知道,同样的土壤并不是同等地适合于一切种类的作物,而是一种土壤适合于葡萄,另一种土壤适合于谷物等等,不同的土壤适合于不同的作物。因此,在克里特那里,戈尔提尼亚地方附近,我们听说有一种冬天不落叶子的梧桐树;提奥弗拉斯图斯指出说,在塞浦路斯也有一种;而在现已称为图里伊的叙巴里斯,在城市望得见的地方有一株橡树也有同样的特点。埃列芳提纳附近的一些地方和意大利比起来都有显著不同之处,原来那里的无花果和葡萄树都根本不掉叶子。由于同样的原因,许多树每年结两次果子;比如在斯米尔纳海岸一带地方的葡萄树和康森提亚地区的苹果树就是这样。同样事实的另一个例子是:在未曾开垦过的土地上,果实的质量都比较高。由于同样的理由,有些植物只能生长在水多的地方,甚至生长在水里。不过这里仍然有个区别,因为有些植物只能生长在湖里,如列阿提地区的芦苇;另一些植物又只能生长在河里,如伊皮鲁斯的赤杨;再一些植物又只能生长在海里,如提奥弗拉斯图斯所说的棕榈和海葱。当我在山北高卢,也就是莱茵河附近的内地统率着军队的时候,我到过几处地方,在那里,葡萄、橄榄和果木都不长,人们用从地里挖出来的一种泥灰当作肥料;那里的人们制盐既不是从地里挖出来,也不是从海里取得,而是通过烧某些树木取得盐炭以代替盐。 斯托罗说,加图按照价值的大小来排列不同种类的土地,并把它们分成九等。第一等是你可以用来生产大量好酒的葡萄园的土地;第二等是灌溉良好的果园地;第三等是可以种植柳树的土地;第四等是适于作橄榄园用的土地;第五等是牧场;第六等是种植谷物的土地;第七等是种植木材用林的土地;第八等是种植小树的土地;第九等是种植生产橡子的橡树林的土地。 斯克罗法说,我知道加图是这样写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他的分法,因为有些人——我就是其中之一——把良好的牧场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祖先就为了这个缘故,把prata(草原)称为parata(现成的)。担任过营造官的恺撒·沃皮斯库斯在一次诉讼里,在监察官面前进行辩护时,就把罗西亚的平原称为意大利的抚育者,因为,你如果在头天晚上把一根竿子丢在那儿,第二天早上草长起来你就会看不到它了。 P36-38 序言 瓦罗的《论农业》是西方著名的古典农业文献之一。这部著作忠实地记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提供了不少比较真实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西方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的生产实践状况,当然也可用以和我国同时期的生产实践状况作一番比较,因此,无论对西方古代史的研究,还是一般经济史、农业史的研究,这部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讲农业技艺方面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在两千年前只是一部实用的科技读物。今天译它的意义主要在文献史料方面,它比我国最早的一部巨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篇还早将近四百年,约当西汉时期。 关于本书的作者的资料不多,我们只知道他是列阿提人,生于公元前116年,曾在罗马向埃·斯蒂罗等人学习。他在政治上是庞培派,反对过恺撒,后来得到恺撒的宽恕,此后就一直从事著述,公元前27年以高龄去世。其他情况略见于英译本引言中的简要叙述,这里不重复了。 本书根据劳埃德·斯托尔—贝斯特的英译本(伦敦1912年版)译出,择要采用了这个译本的注释,一些烦琐的语义考证或内容过于浅近的注释删除了。 这部译稿的初稿完成于1961年。1963年俄译本问世,我又对照译本,对英译本个别含混之处作了研究。1964年我再次从头校阅一遍,又补充了一些俄译本的注释,1965年脱稿。以后便是十年动乱,译稿也跟着沉睡了十年。1976年以后,我再次校阅了译稿,现在把它献给读者。 译者水平有限,虽然主观上力求做得完美些,但力不从心,错误、疏漏之处必定难免,恳切希望读者加以指正。 译者 1979年国庆前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