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培所著的《描述性学生评价论》所提出的描述性学生评价是对分数评价等量化评价的一种有力补充,着重从整体的人的视野来关注学生,关注那些学校教育里常被忽略而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不可测量的东西,比如思维习惯、兴趣爱好、自我意识、身体状态、与他人的关系等。
《描述性学生评价论》主体部分共分为7章,分别探讨了描述性学生评价的意蕴、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当代思想发展、内容指向、实践样态、困境与突围等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描述性学生评价论/基于学生研究的课程与教学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李树培 |
出版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李树培所著的《描述性学生评价论》所提出的描述性学生评价是对分数评价等量化评价的一种有力补充,着重从整体的人的视野来关注学生,关注那些学校教育里常被忽略而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不可测量的东西,比如思维习惯、兴趣爱好、自我意识、身体状态、与他人的关系等。 《描述性学生评价论》主体部分共分为7章,分别探讨了描述性学生评价的意蕴、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当代思想发展、内容指向、实践样态、困境与突围等问题。 目录 导论 一、描述性学生评价:实践体验与理论研究的共同召唤 二、描述性学生评价:研究内容、意义与取向 三、描述性学生评价: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意蕴 第一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内涵辨析 第二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多维视野 一、哲学:意义与价值 二、心理学:测量与诊断 三、社会学:知识与权力 第三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要素分析 一、评价目的:完满生活 二、评价方式:描述、对话、解释与理解 三、评价内容:整体的学生 四、评价主体:自我的确立 第四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助于理解学生的整体人格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有益于营造温润的评价文化 第二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现象学:看与描述 第二节 解释学:解释与理解 第三节 生存论:自我成全 第三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在西方的演化 一、萌芽时期 二、点缀时期 三、遮蔽时期 四、彰显时期 第二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在中国的发展 一、科举之前 二、科举时期 三、科举之后 第四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思想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自传课程理论中的描述性学生评价思想 第二节 美学课程理论中的描述性学生评价思想 一、玛克辛格林:广泛的觉醒 二、艾斯纳:教育批评与教育鉴赏 第三节 现象学课程理论中的描述性学生评价思想 一、范梅南:教育机智与现象学写作 二、达克沃斯:倾听学习者解释 三、卡利尼:描述性评论 第五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内容指向 第一节 分数评价的局限性:从一份小学生数学试卷说起 第二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内容指向:不可测量之物 一、思维习惯 二、兴趣和好奇心 三、自我意识 四、与他人的关系 五、性格倾向 六、身体状态 第六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实践样态 第一节 重新理解学生评价 第二节 一种新的评价视角:观察、倾听、描述、理解 一、观察与倾听 二、描述与理解 第三节 一种可供参考的描述性评价框架 第四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案例研究 一、根深蒂固的“偏见” 二、重新发现分类习惯视野中的三个学生 三、十字路口的困惑 第七章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困境与突围 第一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困境 一、与现有评价机制的背离 二、教师角色与文化的挣扎 三、家校合作与沟通的缺失 第二节 描述性学生评价的突围 一、赋予评价更大空间 二、提高教师评价能力 三、形成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合力 结语 以一种激情开始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