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元素的神探(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子安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窥视医学的生命图谱;身临物理的自然秘境;感受化学的变化旋律;倾听经济的财富波澜;品尝文学的心灵故事。王子安编著的《元素的神探(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

内容推荐

王子安编著的《元素的神探(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是走近诺贝尔奖丛书之一,《元素的神探(走近92位诺贝尔化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

目录

保罗·克鲁岑

斯莫利

波耶尔

斯科

沃克

约翰·包普尔

沃尔特·科恩

艾哈迈德·泽维尔

艾伦·黑格

马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夏普莱斯

田中耕

约翰·芬恩

库尔特·维特里希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欧文·罗斯

伊夫·肖万

罗伯特·格拉布

施罗克

科恩伯格

格哈德·埃特尔

下村脩

马丁·查尔菲

钱永健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试读章节

1933年12月3日,克鲁岑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户普通人家。家里有两个孩子,他排行老大。父亲约瑟夫·克鲁岑出生在荷兰的帕尔斯,这里是荷兰与比利时以及德国三国交界的地方,因此他会讲三国语言,在饭店当侍者。母亲安娜·高克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农家姑娘,17岁时从德国鲁尔工业区来阿姆斯特丹,在那里认识了约瑟夫·克鲁岑并与之结婚。婚后,安娜到附近的一家医院的食堂里做厨娘。

1940年初夏,纳粹德国军队侵人了法国和比利时。6月中旬,法国宣布投降。随后德军又入侵了荷兰,那里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样的灾难将降临在他们自己的头上。9月份,克鲁岑家附近的公立小学在一种沉闷和阴郁的气氛中开学了,不满7周岁的克鲁岑高高兴兴地走人了学堂。不久,人们的预感就应验了,德国人占据了这所小学的所有校舍,克鲁岑和其他同学都被从学堂里赶了出来。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尽管局势混乱,但仍有一些极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千方百计地坚持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他们四处租借房屋来充当临时教室。由于这些房屋有的会被德国统治者随意占用,有的房屋主人不幸被捕入狱,老师们只得再去找新“教室”。克鲁岑记不起那时候到底搬了几次家,每周学生们只能在“学校”上几个小时的课。

局势越来越严峻了,有的老师被德军抓走了,有的被迫逃到国外去了,有的则下落不明。到处都是德国兵和密探,只要被他们怀疑是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就会遭到逮捕或枪杀。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家长们怎么能放心让孩子们去上学呢?到小学的最后一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辍学在家了。但克鲁岑对于知识的渴望战胜了对德国兵的恐惧。他和另外两个同学在老师的关照下,完成了小学的全部学业。而其他的同学则是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在1945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

在战争期间,食品和燃料非常缺乏,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个月简直太艰难了,特别是被荷兰人称为“饥荒的1944年的冬天”,更加难以度日。生活用水被严格限量使用,每天只有几个小时供水。这使得卫生条件极差,许多人因饥饿和疾病而早早地死去,这其中也包括克鲁岑的几个非常要好的同学。

1945年初,瑞典红十字会用降落伞空投食品以挽救荷兰人的生命,这才使饥荒得以稍许缓解。每当瑞典飞机飞临阿姆斯特丹上空时,克鲁岑就和大人们一起到街道上挥动着红白三色的荷兰国旗表示欢迎。当时,他只知道瑞典为他们送来了救命粮,而瑞典将在他此后的生活中变得多么重要,他当时还无从知晓。

P2-3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 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