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编著的《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追寻当下诸多问题的历史根源,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使命之一。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导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发展方向,甚至对当前一系列国际纠纷和冲突还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学界掀起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潮。
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1
一、共产国际的解散势在必行/2
二、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双重考虑/5
三、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共产国际/10
四、解散共产国际并非一场骗局/16
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944—1947)/20
一、“联合政府”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原因/21
二、“联合政府”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实施/24
三、“联合政府”政策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实施/29
四、斯大林“联合政府”政策的破产及其原因/35
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44——论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转变
一、导言: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44
二、大国合作:对希腊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消极态度/47
三、有限扩张:在土耳其和伊朗事件中的进攻态势/5l
四、集团对抗:马歇尔计划及苏联的反应/57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61
——兼论冷战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
一、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战后对外战略的确立/63
二、重建国际组织的设想和国际关系背景/67
三、召开情报会议的初衷和苏共构想的变化/73
四、情报局的建立和苏联冷战政策的形成/79
对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85
——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
一、联盟:冷战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86
二、冲突:巴尔干联邦与希腊革命/94
三、分裂:斯大林的压力和铁托的抵制/103
论1948年苏南冲突的结果/113
——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独屯道路的?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134
一、对日宣战——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135
二、实力外交——苏联在中国谋取政治权益/141
三、城下之盟——以最小代价取得的最大成果/148
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153
一、斯大林在中国推行“联合政府”政策/155
二、斯大林左右逢源与中共独占东北的决心/161
三、苏联从东北撤军与中国内战的开启/172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182
一、新中国成立前:制约中共/阻挠中苏接近/183
二、中苏条约签订前:挑拨离间/阻止中苏结盟/188
三、朝鲜战争爆发前:“全面遏制”战略的出台/191
四、朝鲜战争爆发后: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199
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哑洲革命领导权的转移/209
一、斯大林否认东方情报局的存在/210
二、毛泽东一心要建立东方情报局/213
三、从第一学习组到马列学院分院/216
四、毛泽东成为亚洲革命的领袖/222
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问题/228
——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瓦动关系
一、中苏同盟条约与美国对日媾和的决策/229
二、朝鲜战局变化与美苏媾和方针的对抗/236
三、旧金山和约与中苏在停战谈判中的强硬立场/244
附录
斯大林与蒋经国会谈的俄国解密文件/252
关于共产党情报局建立的俄国档案/279
关于苏南冲突的档案文献选编/343
关于1949年刘少奇访苏的俄国档案文献/400
人名译名对照表/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