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补斋人陶一清(青绿山水大师陶一清的一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悉尼)老车夫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陶一清,斋号补斋,擅长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国画艺术家,教授。原名文通,原籍上海市。由老车夫编写的这本《补斋人陶一清:青绿山水大师陶一清的一生》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陶一清一生不倦的艺术修行路。

内容推荐

人品、画品、意境、境界、风格、情操、态度融于《补斋人陶一清:青绿山水大师陶一清的一生》一书,勾勒出陶一清一生不倦艺术修行路,主要内容包括:孝娴在“百花书屋”、长征路上采风、70岁寿辰畅谈陶氏家族史、玲珑山水等。

《补斋人陶一清:青绿山水大师陶一清的一生》由老车夫编写。

目录

第一章 众望所归

第二章 “后起之秀”(1934年)

 黄宾虹溥心畲评青年陶一清

第三章 双杞小院(1942年)

第四章 荣宝斋卖画(1951年)

第五章 玲珑山水(1952年)

第六章 岁寒三友(1953年)

 忘年之交董寿平史怡公

第七章 长征路上采风(1956年)

 叶浅予评《平型关颂》

第八章 长卷《首都之春》(1959年)

 “北方六杰”的故事

第九章 孝娴在“百花书屋”(1960年)

第十章 “我是陶一清的学生”(一)(1962年)

 一个普通战士学画的故事

第十一章 “我是陶一清的学生”(二)(1963年)

 外国研究生学画的故事

第十二章 七年闭关(1964-1970年)

 同李可染、关山月共同作画的故事

第十三章 “漓江风”(1971年)

 补斋人陶一清——青绿山水大师陶一清的一生

第十四章 “当代马夏”(1972年)(邓拓评陶画)

 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第十五章 三上黄山(1980年)

 与张安治同上黄山的故事

第十六章 70岁寿辰畅谈陶氏家族史(1983年)

第十七章 九龙巅峰(1986年)

第十八章 “补斋”绝笔(1986年)

 徐北汀评陶氏画派

结束语

附录一 陶一清的主要艺术活动和代表作品一览表

附录二 《补斋论画》原作者陶一清,整理者老车夫,提供资料者陶孝恭、陶孝昌、陶孝慧和袁有根

试读章节

陶一清感到,这一回家庭生活有保证了。如果每个月给荣宝斋送去三幅画,就可以得到150元画资。以这笔钱足可以养活全家了。

这一天晚上,陶一清正在画画。只听有人喊:

“陶一清在家吗?”

陶一清忙着放下画笔,跑出去开门,原来是董寿平先生来了。

“董老师,怎么敢劳动您的大驾,亲自到我的小院。”

“我就是想看看你的全家和你的生活,”董寿平开诚布公地说。

陶一清让董老师进入中厅,佩芝献上一杯香茶。

“这就是我同你说的董老师,上次在荣宝斋多亏了董老师介绍。”

董寿平仔细地看着室内的一切,他明白了,陶一清的家庭生活十分俭朴。

董寿平也没有什么客套,开门见山地说:“我找你,就是想征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我们几个人受国务院的委托,正在组织一个美术工作室,把有成就的画家组织起来,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生活无法保障。国务院提出要给他们每个月发车马费,保证他们安心地创作和生活。这是国务院为零散各地的画家考虑的一项工作。我想也推荐你也参加这个美术工作室。每个月可以有90元车马费。”

“太好啦,我当然同意!可是我正在陶芸医院做司药,离不开,怎么办?”陶一清坦率地说。

“不要紧,只去报到一下,有会议参加一下,其他时间依旧可以做你的司药。我们只是想组织起来,为祖国创作更好的作品,给大家一个温饱的生活,不至于流浪无依无靠的。这是党和政府对艺术家的关怀。许多北京的画家都参加了。不要求坐班,也可以在家画,到一定时期交流一下。我在荣宝斋担任顾问,就是留心这方面的人才。”

“好,好,我愿意参加。”两个人一拍即合。

董寿平说:“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山水画家,要专心发展青绿山水画。”

“我也是这样想的。”陶一清说,“我原来只是想在荣宝斋展出我的画,可以卖出几幅,这也是养家糊口的需要。这回可好啦,生活有保证了。”

“参加了工作室,也可以卖画的。”董寿平说,“当然,卖画有卖画的难处。”

“我只是想如何创作更好的作品,很少考虑如何卖画。”陶一清说。

“不一定是佳作才能卖出去。一幅画怎么才能卖出去?这在谢赫‘六法’中可是没有讲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销售的生意经。首先是画的成太……”

“我真的不懂这种艺术!”

“我把它叫做卖画六法。第一,画的纸张质料和尺寸是成本;第二,画的裱糊与工料,也属于成本,这就是通常说的,“三分画七分裱”了;第三,颜料的种类与分量;第四,绘制的时间与工力;第五,题识者的身份与官阶。这都是要考虑到的。至于画的本身优劣,可不具论。第六,当然也要考虑到利润。这就是卖画六法。”

“利润很难讲的。”陶一清说。  “至于利润,一种说法是高抬物价。一个枯树,一头牛,可以标上天价。也有一些附庸风雅者,一时糊里糊涂,也买去了;也会认为,什么价什么货。就买去了,结果是吃亏上当受骗。另一种说法是廉价多卖。”

“原来卖画也有这许多学问。”陶一清这才明白了什么是卖画。

“我只是说说而已,不必记在心上,”董寿平说。

“现在哪些画好卖呢?”陶一清探究地问。

“从荣宝斋的经验来看,”董寿平推心置腹地说,“着色的容易卖。比如,青绿山水人们就更喜欢。山水里有人物,就容易卖。花卉中配小鸟、蝴蝶的就容易卖。工笔细腻的而又繁复的容易卖。总而言之,要卖相好的容易卖;没有卖相的,只好留着自己欣赏了。”

“我看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艺术水准了,”陶一清说。

“你说它是艺术水准也可以,只不过这是一种社会上不太懂艺术的附庸风雅罢了。”

“这也不能说不对。”陶一清说。

“是这样,买画的不一定都是行家。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这个理。”

“我明白了。”陶一清点头说。

“所以,画一幅画,除了要有自己的风格气韵之外,还要多一点石绿,多泼上一点胭脂。山水画里不要忘了画小人儿。古画里当然是古装小人。新中国的新画,就不能有古装的小人了,那是唱戏的。空亭里不见人是不行的。一幅山水画要顶天立地,用大笔有气魄;用枯笔有苍劲。”

“听董老师的一席话,茅塞顿开。”陶一清说。

“我这仅是经验之谈,不登大雅之堂。”董寿平说,“你最近画了什么?”

“这两年我一直在想,如何表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陶一清说。

“这可是重大主题!”

“去年我画了《春到丰沙》,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

“这幅画,我见过了。”

“今天我正在画《江南之春》,”陶一清指了指画案说,“还没有完成。”

董寿平走近画案,仔细看了看,提议说,“中国画研究会正要举行一个画展。你送去参加展览吧。”又说,“千万注意的是,中国画可不能上面画黄山,天上画飞机;下面是漓江水,旁边是汽车。那可叫四不像了。”他说完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的确是中国山水画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来表现新中国的日新月异的建设。”陶一清坦然地说。因为他也画过这种“四不像”。

“那也不能每幅画上都是红旗电站呀!不过你的山水画,特别是《春到丰沙》和这幅《江南之春》,对新中国的重大主题,都表现得不错。”

“董老师批评的对。”陶一清似有反思地说。他陷入了沉思。

“不要老师老师的叫我,就叫我董大哥吧!”

“好,董大哥!”  “这样亲切!”

从此,他们二人成了忘年之交。

而《江南之春》送去参加1952年中国画研究会画展,深受欢迎。立刻由《文艺报》发表,并由文化部收藏。

到了1959年,陶一清对《春到丰沙》的主题重新修改,成画《丰沙之春》,在表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上,更加成熟。《丰沙之春》参加了对外文委组织的赴西方国家,即西、法、奥等国巡回展览。1969年《丰沙之春》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P68-7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