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国任,郎朗父亲兼经纪人,为了郎朗的钢琴事业辞去公职,对郎朗成为国际钢琴巨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和郎朗30年》讲述了郎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其奋斗中的坎坷经历,首次披露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据现代出版社介绍,读者将在书中看到:郎朗当年为了求拜名师而在异地他乡地下室刻苦练琴的故事;曾被某位钢琴教授斥责为“土豆脑袋,难成大器”,险些半途夭折的求学经历;参加钢琴大赛遭遇不公的委屈;以及成名后,与格拉夫曼等世界音乐大师和美国前总统布什父子、现任总统奥巴马、英国查尔斯王子等各国政要们交往的幕后故事……为大家解开郎朗成长和成功的谜团。
《我和郎朗30年》是作者兼父亲的郎国任的倾情之作,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迅速成长为国际著名钢琴大师这一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完整地再现了郎朗从出生到30岁的成长历程。读者将看到一个钢琴天才为了求拜名师而在异地他乡地下室刻苦练琴的身影;曾被某位钢琴教授斥责为“土豆脑袋,难成大器”、险些半途而废的虚惊;参加钢琴大赛遭遇不公的委屈;面临多位钢琴大师指教的艰难抉择;一个不平凡的父亲辞去难得的好工作、多年不离不弃、每天24小时陪伴的坚定信念;一个个大师级专家倾其所有对郎朗的栽培灌溉;一次次摘冠折桂的耀眼辉煌;签约经纪公司征战欧美的职业钢琴家历程;已到了结婚年龄的郎朗对未来人生伴侣的期望,以及郎朗同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各国政要、各界精英--格拉夫曼、艾森巴赫、巴伦伯依姆、祖宾·梅塔、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美国前总统布什父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查尔斯王子等的交往和深厚友谊。
在本书中,朗爸郎国任还分享了培养郎朗的心得: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予以重视;尽早让孩子出类拔萃,高于常人,能接受更多阳光雨露;对孩子严格,先要对自己严格;从起步时就请名师指教;养成永争第一的必胜信心;给孩子纯净的成长空间;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孩子不能总打,打一次就让他记住一辈子,等等。相信朗爸的“为父之道”会给迷雾中的父母们以启示,愿更多献身于事业之中自顾不暇的父亲们能尽快觉醒,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责大任。
《我和郎朗30年》一书更收录了近百幅朗朗从出生到30岁的珍贵照片,其中90%以上为首次公开面世。
郎朗对音乐敏感我们一点也不奇怪,家族遗传嘛。早在郎朗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每天放音乐给他听,进行胎教。那时候条件差,我们只有普普通通的收录机,也只是放点磁带,主要是民乐,还有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当时听的是中央音乐台,专门播放外国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不光是给他听,我自己也想听一下。
大约在郎朗三四个月的时候,沈空文工团正式给我们分了一间房子,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沈空文工团大走廊。
从那时起,我们对郎朗的早期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
每天除了定时放音乐台的古典音乐节目,听磁带,我开始自学弹钢琴。借了本《拜尔钢琴教程》,就按照上面课程,一课一课地学和练,一直学了70多课。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我学琴,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主要是为了培养郎朗。不知不觉间,我现在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培养郎朗上。所以,我弹琴的时候,眼睛是瞄着郎朗的,看他有什么反应。我发现,郎朗对钢琴声音非常敏感,一听见我弹琴,他就眼睛突然一亮,小手开始动弹了。我要是使劲弹,他就咯咯地笑,手舞足蹈的。当然啦,钢琴声那么响,哪个婴儿听了都会有反应,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发现郎朗有音乐天分,大概是在他9个月的时候。那时候《大海呀,故乡》那首歌非常流行,收音机里老播。有一天,收音机里正在唱“大海呀,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刚唱到“就像——”襁褓中的郎朗居然接着蹦出“妈妈”的这个词和旋律,居然很准确!我听见后很吃惊,也很高兴,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准确地蹦出下面的歌词,调子也像那么回事,这真不简单。再大一点,大约两三岁吧,我们老放磁带给他听,他的歌也唱得非常好了,他是第一个在大走廊里能完整地唱《上海滩》主题曲的孩子,而且唱得慷慨激昂。从那以后,我更坚定了要培养他学钢琴的信心。
在郎朗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教他摸钢琴。我是这么想的:以后肯定要在外面请正规老师教,但你得坐得住啊,坐得住才能往下学。
我开始训练他“坐琴”。每次,我抱着他,坐在我大腿上弹琴,刚开始只坐5分钟,慢慢到10分钟、15分钟,我一点一点给他加码,直到40分钟。为什么要抱着他?一来他小,二来你能控制着他,不让他乱动。在孩子养成习惯之前,我觉得这样比较有效。
小孩子一开始肯定是坐不住的。有一次他坐不住了,我那时候也比较暴躁,想吓唬吓唬他,我就把他往床上一扔。他当然吓坏了,大喊道:“爸爸,我练琴,我练琴,我好好练!”眼里还含着泪呢,又回到琴凳上,边抽搭着边弹,却一个音也不带错。那时他才3岁,就有这个斗志。关于打他这件事,我认为,打,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目的是要把他的神搂住,以后他就坐得住了。所以你如果打孩子,可就要注意了,不能瞎打,更不能经常打,得讲究方法。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
当然啦,还是要以奖励为主。我在钢琴上面放一颗他妈妈买的巧克力或别的什么,告诉他,弹得好,可以奖励他一颗。这奖励的事情,都是郎朗妈妈办的,买奖品,发巧克力,等等。这样,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效果会更加显著。爸爸妈妈都关注他弹琴,比一个人关注对他的激励作用更大。慢慢地,连他自己都知道好好弹,弹完了,自己就去拿妈妈为他准备好的那颗巧克力,然后蹦蹦跳跳地走开。奖励的方式也不一样,刚开始是巧克力,然后是画红旗,因为郎朗这孩子挺好强,精神奖励也非常有效;再大一点,就是打分,再到后面是童书和变形金刚。
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我的体会是:做家长的,必须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这四个“心”,缺一不可。首先就是要有很大的爱心,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就是对孩子所学东西要有兴趣,然后要有坚定的信念。 当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又是男孩,活泼好动是正常的。郎朗也喜欢玩儿,他喜欢玩儿玩具枪、小汽车,也喜欢出去抓蜻蜒。好在那个阶段,文工团正处于解散的阶段,我的工作基本上停了,不用上班,我有时间整天陪着孩子。他想玩儿小手枪,就给他买;想抓蜻蜓,我就带他到东塔公园去抓蜻蜒。出去玩儿的时候,也不白玩,而是趁机教他唱歌、讲故事,还教他五线谱。五线谱就是在外面学的。我们每次到一个固定的老墙上,准备了一支粉笔,在墙上画好五道线,一次教一个音符。妈妈也从小爱音乐,也教郎朗识谱唱歌,就这样一点一点,他学会了基本的识谱。
郎朗喜欢看卡通片。有一次看迪斯尼的卡通片,出现了一辆红轿车特别漂亮,郎朗特别喜欢。我灵机一动,问他:“喜欢吗?”“喜欢。”“喜欢你就要好好弹琴,弹好了,将来去美国开红轿车。”郎朗一听,眼睛一亮:“真的?”“真的!”郎朗马上来劲了,弹得特别认真,带劲。从此,我们爷儿俩就老用“红轿车”来互相鼓劲。每次,只要我一提“红轿车”,郎朗的劲头就特别足,简直浑身是劲,坐在琴凳上,特别有表现力。
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国门刚刚打开,我们刚开始看到国外的景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确实让国人有一种单纯的向往。
郎朗那时候特别喜欢《猫和老鼠》。每次看卡通片的时候,他都不让大人在身边,而是把门插上,自己一个人看。有小朋友可以。你就在外边听吧,他准是在里边大喊大叫,又是拍手,又是跺脚,那真是全身心的投入。《猫和老鼠》是一个表现音乐的故事,乐器自己在弹奏,郎朗简直看着魔了,喜欢得不得了。
有一天,我听见郎朗居然自己把《猫和老鼠》里边的音乐弹了下来!谁也没有教他,更没有谱子。这回,我可是真的大吃一惊!要知道,他才两岁半啊!到了这个时候,我更加相信郎朗确实有音乐天分,而且是钢琴天分!
我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好好培养郎朗弹钢琴,一定要让郎朗走向世界!P19-23
朗爸要出书了,约我写个序。我该写点什么呢?今年,我们大家喜爱的郎朗30岁了。作为对这对父子的特别祝贺,也出于我从心里对他俩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我就写点吧。
大家都爱郎朗。但可曾有人想过郎朗背后的这个朗爸呢?大家只是看到朗爸频繁地出现在所有重要场合,掌控着与郎朗相关的全部信息,分享着郎朗的成功时刻。当看到朗爸不仅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甚至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时,也许有些人会对他颇有微词。大家觉得,郎朗已经是个大钢琴家了,似乎不再需要朗爸这样做。但是我要说:普通人是体会不到这对父子的感情的。他们父子是一个整体,他们已经超越了寻常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这对父子更是合作伙伴。没有朗爸,当年的郎朗不一定能在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事情上做出一系列如此出色的判断和决策!
我与这对父子也有着常人不能理解的情谊。我与郎朗亲如兄弟,与朗爸自然有着家人般的信任,相互间也经常直言不讳。朗爸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张扬,待人接物精明。其实朗爸非常朴素而实在,为人极其善良、仗义,特重感情!30年来,他为郎朗背负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压力,实非仅仅“父亲”两个字所能承载。朗爸身上展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对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预见能力,远远超越了我们身边和他有着相似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的人。在郎朗生命中每一个重大历史拐点,他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才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今天的郎朗。是他让这个世界拥有了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让中国拥有了为之骄傲的钢琴巨星。谢谢朗爸,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郎朗!
郎朗的30年也是朗爸的30年。朗爸用他的个性和智慧,为大家书写了一个特别的父亲形象,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知灼见、含辛茹苦的父亲形象。朗爸的成功像郎朗的成功一样,是不可复制的。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应该和朗爸一样,深爱他们的孩子,至少那份深深的爱会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每一个孩子走上他们该走的路。
希望大家喜欢朗爸的书,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真实的朗爸。更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朗爸也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