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俾斯麦传记!激励人心的奋斗传奇、惊心动魄的政坛谋略、波澜壮阔的统一历程!
10年统一德意志,政治强人一手缔造世界强国。基辛格、摩根索、约瑟夫·奈、李鸿章等中外牛人推崇备至。
《俾斯麦传》对俾斯麦如何从一个破落的贵族公子成为帝国宰相,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个集政治家、外交家、奋斗家于一身的“铁血宰相”形象。艾密尔·鲁特维克的作品注重描写人物曲折的心路历程,善于描写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所写传记熔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于一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俾斯麦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俾斯麦传记!激励人心的奋斗传奇、惊心动魄的政坛谋略、波澜壮阔的统一历程! 10年统一德意志,政治强人一手缔造世界强国。基辛格、摩根索、约瑟夫·奈、李鸿章等中外牛人推崇备至。 《俾斯麦传》对俾斯麦如何从一个破落的贵族公子成为帝国宰相,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个集政治家、外交家、奋斗家于一身的“铁血宰相”形象。艾密尔·鲁特维克的作品注重描写人物曲折的心路历程,善于描写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所写传记熔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于一炉。 内容推荐 俾斯麦凭借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鲁士和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凭借其超强的政治手腕和外交才能,一手缔造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传》对俾斯麦如何从一个破落的贵族公子成为帝国宰相,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个集政治家、外交家、奋斗家于一身的“铁血宰相”形象。 艾密尔·鲁特维克的《俾斯麦传》注重描写人物曲折的心路历程,善于描写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所写传记熔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于一炉,既能让读者近距离观察其笔下人物,又能让读者从传主身上获取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应对良策。 目录 第一章 闲人 1.武士的后代 2.逆子 3.狂放少年 4.涉世之初 5.不甘寂寞的小乡绅 6.柏拉图恋情 7.初识未来妻子 8.订婚与信教 9.投身政界 10.当选议员 11.解救国王 12.再次当选 13.婚姻生活 14.外交官之路 第二章 斗人 1.大使生活 2.政治魔方 3.欧洲政坛新星 4.内心的渴望 5.摄政王威廉 6.赴任彼得堡 7.仕途转折点 8.出使巴黎 第三章 功臣 1.“铁血宰相” 2.君臣之间 3.持不同政见者 4.奥地利受挫 5.犹太人拉萨尔 6.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问题 7.会见拿破仑三世 8.遇刺 9.普奥战争 10.普奥议和 11.君臣新一轮斗争 12.新德意志宪法 13.遏制法兰西 14.大权在握 15.瓦森别墅 16.挑起普法战火 17.大赢家 18.腓特烈太子 19.参谋总长毛奇 20.成立德意志帝国 第四章 执政 1.帝国议会 2.颁布“五月法令” 3.挥舞惩戒之杖 4.众矢之的 5.阿尼姆案件 6.战友罗恩 7.奥古斯塔皇后 8.独裁者 9.是超人还是骗子 10.夫里特利士鲁新居 11.爱犬之死 12.儿子的婚事 13.三国联盟 14.柏林会议 15.与奥地利联盟 16.左右逢源 17.好斗的老头子 第五章 逐臣 1.老皇帝逝世 2.威廉二世 3.议会选举失败 4.君主震怒 5.被逐 6.孤独晚景 7.怨恨与报复 8.撰写回忆录 9.斗士的风采 10.政治预言 11.最后的归宿 试读章节 俾斯麦说:“当我用辞职吓唬时,老头子掉着眼泪说:‘如今连你都不搭理我了,我该如何是好?’”这些话是俾斯麦对素不相识的舒尔茨说的,他便是如此真实地描述自己跟君主之间的关系。当然,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让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君主不能离开他。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以牺牲君主的威严为代价。他对萨克森大使说道:“虽然我的主人知道责任为重,但他没有多深的学识,他的父亲觉得,只要他的长子受到了好的教育,那么就很令人满意了。基于此原因,一旦威廉国王碰到了重要的事情,便往往毫无主见可言。”俾斯麦曾经在一封私信中提到自己瞧不起所有部长,除了罗恩。君主跟俾斯麦发生矛盾冲突的时间,比友好共处的时间还要多,俾斯麦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冷淡的。 尽管俾斯麦和君主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君主难以跟俾斯麦相知,俾斯麦将成功强加于君主身上,因而将那个唯一能够限制其权力的人驯服了,尽管一开始他是君主驾驭的一匹马,然而如今他却变成了骑马的人。当提到“七周之战”的时候,他的理由十分之多,“那时,我尽心尽力,用靴子夹逼迫那匹赛跑的老马冒着危险跳起来”。在君主不听话时,俾斯麦通常会表演他那喜忧参半的戏剧,让君主同意他的辞职。1869年年初的那一次,他以要求君主将乌泽多姆的职位免去相要挟。他怀疑乌泽多姆能当他的后任——因为乌泽多姆是一名自由右工党(又名“规矩会”,是一个秘密组织),而且君主跟他有着密切的来往。 “我仅有的一个遗憾便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没有足够健康的身体,不能办好陛下想让我做的一切事情……我要用所有的精力才做好我所负责的事情,就算我将我的精力全部用尽,还需要陛下能谅解我,让我的各种负担都得以减轻。为此我希望可以自己选助手,这就需要陛下对我怀有充分的信任,不过还需要让我自己来做。我的灰心是环境所赐,也就是说,为了公事而选择人才是非常慎重的事情,我为国家做事而奋斗,使得很多身居高位、有权有势的人憎恨我、讨厌我……陛下要体谅我这种弱点,因为我是为了陛下才这样的……我认为我不会活多久,我担心我的身体会如同老王一样。我本不应在和陛下谈论公事的时候谈及我那被疾病缠绕着的身体。” 这番话简直就是一篇优秀作品!从他谈及的这件事当中,我们了解到,在送出这封信之前,他多次罢工,躲避着,不肯出来。之后,他将这封信呈递上去,在信里,他罗列了君主的所有过失。他提到,客观上是由于威廉偏听偏信,对他(俾斯麦)进行干预,使大家都不喜欢他。为此,他呕心沥血,担心不久便会患上疯病而死去,就像老王那样,只有一件事可以解放他,那便是让他自由地行动起来! 这位贤明的君主害怕起来:“我怎么可能答应你的要求呢?与你共处是我最大的快乐,你怎么能因为一件事情跟我有分歧,然后就随便要辞职呢……你的名字在普鲁士的历史中被列在最高的位置,比任何一位政治家都要高。你是想离我而去吗?这绝对不可能办到!歇息与祷告会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你最诚信的朋友,威廉。”在这封信中,“朋友”二字下方被画上了三道线。终于,乌泽多姆被抛到江心了。君主免了其秘密会友的职,是非常为难他的。乌泽多姆丢了职位,君主用自己的私房钱对他进行了赔补。君主本来是很不愉快的,因此在第二封解释信中,他说:“我非常相信,就是你也不会希望我不去听那些人在关键时刻对我说的秘密。”君主说,自己与他一样劳累,问他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放弃君主的职位,俾斯麦在一旁这么写道:“不应该!在3000万人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陛下您这么做,这是不需要证明的。如果一名大臣对陛下您说了证据确凿的话语,那么陛下就必须相信了!”君主首次用非常恭敬的字句签上“永远感谢你的威廉国王”。 后来,俾斯麦跟太子相处得还不错。这次的胜仗使他俩之间的冲突有了缓和。腓特烈的自由派亲信敦克尔草拟了一篇宪法文稿,俾斯麦却没有采用它。民族自由党正竞争着大臣的席位,不过维多利亚王妃的脾气比她的丈夫的还要大,还要骄矜,她利用饭桌上闲谈之机对俾斯麦进行攻击——就如同是用“开玩笑式的温和腔调一般”。 “俾斯麦伯爵,我看到,你的雄心壮志似乎是要当君主,如果不能当君主,至少你也要当共和国大总统!”俾斯麦却十分郑重地回答道:“我不能当好一个共和党人,根据我的家风,我要当一名君主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不过我感激上帝,我不同于一位君主,无须被迫用银盘子吃饭。兴许我的个人信念将不被完全继承。尽管我并不认为君主党将灭种,但许多君主会灭种的。如果没有新的君主,下一代就可以变为共和。”这里有三层意思,每层都像一根长矛般刺出去,最后一刺相当致命——因为他对太子妃说,她的丈夫根本没有君主所应具备的众多品质。 如此天才的展现是一名天才外交家的特点——至此,日见其增多,只不过之后,人人都记载了俾斯麦说过的话。1848年,舒尔茨本是一名革命党,后来逃往美国,做过多种事业,20年过去后,他返回柏林,成了一名美国军长,他有很多偏见,他以私人身份不得不说自己反对俾斯麦。尽管他是个不甘卑躬屈膝的人,不过当遇到俾斯麦后,却不得不被他所折服。“他说话时滔滔不绝,精力很充沛,俏皮话很有趣,他让人大笑(有时他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却犀利地讽刺人),他从幽默过渡至深邃的感觉,他希望自己有讲故事的本领。他那高昂的腔调外露了他的霸道性格。”俾斯麦邀请舒尔茨次日一起吃晚饭,别的客人都是让人厌恶的,直至别的客人都走后,俾斯麦将他留住,如今俾斯麦很温和地问了他包括美国情形在内的很多话。P205-207 序言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画像。昏沉幽暗的光线笼罩着画像中全身披挂的人。他就是奥托·冯·俾斯麦,而且只能是奥托·冯·俾斯麦。 在俾斯麦最后的岁月中,围绕在他身边的是党派的偏见、怨恨、仇视。这些情绪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他那威武刚强的外表也无法掩饰他内心的忧郁和失望。 俾斯麦在世时很少得到人们的爱,他也很少对别人付出爱。因此,当他死后,人们对他自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是为他塑了一座石像,而且这座石像位于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看上去冷冷清清的。石像中的他目光肃穆,视线投向前方,面无表情,令人难以合情合理地诠释他的内心世界。 我写作此书,目的就是想把这个因为屡屡获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形象展示出来。在这本书中,俾斯麦是以骄傲、勇敢和怨恨的形象出现的。这三种元素是构成他的性格的基石。直到现在,人们对俾斯麦的功过得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倘若想真正了解这位将军,深入而细致地研究他的精神历程是很有必要的。 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他们的性格比较复杂。今天,对于这些人物,我们无须用学院方法,更不用对其加以太多的注解,只需把他们的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作为世人的榜样,或是向世人提出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和政客是密不可分的,其行为和情感是相互关联的,公与私往往如影随形,紧紧相伴。如果美术家想真正认真地对待其作品,就一定要多角度地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俾斯麦的性格基本定型于1830年初。当然,在此之前的15年间,他的性格波动比较大。此后,俾斯麦所做的仅仅是把性格中那些重要的部分加以强化。在本书中,我之所以花费很多笔墨去写他的少年时代(从事政治活动之前)的生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传记作家在为俾斯麦作传时,对其少年时代都是一笔带过,只有被人误会的作家克莱因·哈丁根曾较为细致地描写了他的心理,而且这种描写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1911年,我也着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描写俾斯麦的性格,以期通过对他那种令人难以猜度的性格的描写对抗所谓的“铁血宰相”的稗史。10年后,我又创作了一部关于他的戏剧,并一度希望此剧能在德意志的舞台上演出。 我在自己较早的关于俾斯麦的著作中从不谈政治,如今已有所改变。本书和我的第一本关于俾斯麦的书相比,视角更接近真实。不过,主人公的性格令人无法猜度,是新旧两个版本的共同之处。因为环境变化了,我对俾斯麦的描写更为新颖,更具批判性。欧战之后,更多的关于俾斯麦的事实材料也为我的写作大开方便之门。 在本书中,由于变换了视角,俾斯麦的形象更加丰满。很明显,他的一生不是为了竖起一座无人喝彩的雕像,而是为了一位奋斗家的功业而苦苦追寻。俾斯麦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当然,他指挥的战斗有胜有败,但他永远满怀激情,对现状永不满足。尽管他也会办错事,而且这种事并不少,但即使办错了,也能从中看出他的天才的特点。总之,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传记作家着迷的人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