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来禅去(亲历重塑生命的18天)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西岭雪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提到禅修,总有人说什么“修行在于心而不必重乎形式”,这是一种想当然的理论。“禅修”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种种花听听歌的修心养性是两回事,要有适当的环境,正确的方式,具体的步骤,善巧的法门,最好能在业处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就像唱歌或练武,不去学习怎么会进步,不去练习如何能提高?

想要成为一个作家,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写,而不是自己觉得有创意有灵感就已经是作家了;同样的,禅修也要实实在在地去修,而不是坐在那里说两句连自己也不能真正理解的空话就顿悟了。

在曼听禅修园里,新学员入园第二天,须到法堂向指导老师领“业处”。

很荣幸,向我们传授业处的,正是全亚洲最富盛名的南传上座部长老玛欣德尊者。

尊者趺坐于佛案下,众弟子跪在堂前,有提交禅修报告的弟子会膝行而前,磕头礼拜后将笔记本放在他脚前,后面的人则依次放在下面,一如去医院挂号后把挂号单放在医生桌上的情形。

尊者每拿起一个本子,该弟子便膝行至前行跪拜礼。而后尊者会根据禅修报告的情形提些问题,给予指点,仿佛家教老师检查功课。

我仔细地倾听着他们的问题与尊者的解答,那几位交报告的学员显然已经禅修了一段时间,提的都是些关于打坐时间、妄念生灭的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提到了光,只是形状不一,有强有弱,但统一是白光。

我听得有些羡慕,之前以为禅修见到光是件极罕见难得的事,现在看来见到光的人并不在少数,不知道我会不会修到那一步。

正在听讲,昨天接待我的自然尼师凑近我,交给我一个本子,指点我把它交给尊者。我看到上面写了“我是第一次禅修”等语,后面标注着今天共有五个新人,这才知道要先提报告才能“领业处”,但不明白为什么会指定我来做这件事,昨天见她一直很冷淡还以为对我不满呢。

看着别的学员的举止,我依样画葫芦地跪行而前,把本子放在最下面,却不知道然后该去哪里,只好退后了几步傻等。但略一观察,发现学员的坐次是有分男女的,自己坐在了男众的一边,好在刚刚踩界,而且这时候再起来也更怪异,只好硬着头皮捱了。

轮到我时,尊者看了笔记,招呼我们五个新人一起上前,讲解观呼吸之法,这就是传授“业处”了。

所谓“业处”,在佛教概念上解释起来很复杂,有多重意义,但简单来说,既是工作的方法,也是工作的地方——心工作的地方,生命工作的地方,呼吸工作的地方。

禅修的基本功课是修入出息念,就是打坐、观呼吸,这便是修行的法门。

经书中对于打坐的描写是:“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

打坐的最佳姿势是结跏趺坐,也就是盘腿,能双盘最好(两腿交叉,两脚心向上而坐),不行就单盘(一只脚在上,一只脚在下,一条腿压着另一条腿而坐),或者散盘(两只脚交叉,脚背都碰到地上,甚或一腿前一腿后也行)。上半身保持正直,但要姿势自然,双手平放膝上或叠起皆可,总之要采取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为了容易持久,坐垫最好垫高十公分,这样不会身体前倾。

姿势正确后,就要清除杂念,舍离五盖:欲贪、嗔恚、昏沉、掉举追悔、疑心,而后开始静心修习,培养定力。《清净之道》中将培养定力的法门总结为四十种止业处,而其中最简单、最容易执行的就是修入出息念:轻轻闭上眼睛,将心思集中在鼻头、人中、上唇一带,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清楚地觉知入息、出息,但不要跟随气息进出。就这样坚持下去,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四小时……

一个精进禅修的沙门,不但打坐时要努力持定专注,平时行走坐卧也要尽量“觉知”呼吸。生命维系于呼吸,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随之结束。只有心专注于呼吸,才能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学会去杂念,断烦恼。

这就是修入出息念,是佛陀发明的修习方法。P32-35

目录

缘起

拜山——我的第一顿斋饭

孤邸

业处

义工之一:刷碗的故事

过午不食

心障

嗔恚

结缘

九戒

南传上座部佛教

尊者

佛陀的故事

托钵

幻象

闲情

色戒

义工之二:侍佛

袈裟

止语

经行

寺院的早晨

佛塔

诗心

时间

李莲姐姐

回向

义工之三:扫花

正行与自然

六岁尊者

离别

序言

2012年7月,因缘巧合我前往西双版纳勐罕橄榄坝的曼听寺法乐禅修园,闭关禅修十八天。回来后每每与人说起禅修生活,大家总是争着问吃得怎样,饿不饿,苦不苦?

当我认真地回答说真的不饿、真的不苦时,他们又总是露出怀疑的神色,觉得我在有意美化禅修生活或者美化我自己的定力。

被质疑太多次之后,我渐渐不大愿意再主动热心地向人推荐禅修了,甚至连自己也开始怀疑:我是否真的在回忆中美化了寺院生活,是否夸张了禅修的美好,就如同人们总是在记忆中夸大了初恋的缠绵感人一样?

记忆中的景象,越是清晰就越不真实,仿佛电影镜头,一点点拉长拉远,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写,甚至还有俯拍全景——其实我不可能站到一个足以鸟瞰全寺的制高点去俯视整个禅修园,但记忆中的画面却恍惚在天上窥望,不但看到那白塔,那寺院,那树,那花,那佛殿,甚至还看到身穿白裙跪在佛堂前祈祷的我。

但我最常想起的,还是那条遮风挡雨的经行道,一边是竹篱,一边是苗圃,满目苍翠,岁月静好。我慢慢地走在长廊下,从此处到彼处,去打坐,或者做晚课。

那样的日子是清淡的,美好的,也是枯燥的,平淡的,而我终是眷恋红尘,于是逃离出寺。出来了,心又留恋着寺院的生活,一再想回去。

——是不是这种渴望让我美化了禅林的记忆?是不是不能坚持的愧疚让我夸大了禅修的法力?

于是我重新翻起以前的日记,那是在寺中即时写下的点点滴滴,如实写照,毫无矫饰,是我最真实的心路历程,不掺一点儿假。重看时,我竞被自己深深地感动了,因真实的记录只会比记忆中更加美好,更加珍贵。

虽然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遥远,然而山中岁月原本奇突,与尘世截然不同,空间的天壤迥异,使得时间也被无端地拉长了。古人说“山中虽一日,世上已百年”,大约形容的便是这种感觉吧?未必真的是一个樵夫出了山,发现整个世界都沧海桑田了,而可能不过是他的眼光变了,心境变了,于是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了。

古人是喜欢夸张的,于是他们用这样极端的一种表现手法,写出了心态与环境、时间与空间的相对关系。当某人的心经过了一个节点,再回到过去的环境中,一定会有种恍如隔世的震动感,所以才会有了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的典故。

对于砍樵人而言,那个节点是仙人对弈的烂柯山;对于陶渊明而言,节点是武陵人避难的桃花源;而对我来说,这节点却是西双版纳的曼听寺。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伏着这样一个或几个节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体悟并被启发到。

于是,我决定好好把这些日记整理出来,与有缘人分享,以使有兴趣的朋友了解禅修,随喜弘法。

但这不是一本关于禅修方法的书,因为我自己的修为太浅,担心过多描写自己尚未有更深体验的法门会误导了读者,所以书中主要记录的是我在寺中的生活琐事与感悟。

我的禅修,不是为了成佛,而是视之为一门学科,通过身体力行的学习来感受佛法,确切领悟它并非高深莫测的玄学。我的禅修存在于生命的每一次呼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具体到穿衣、吃饭、扫地、赏花这样的小事,从头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并通过禅修来训练自己的心,使之平和、谦卑、柔软、恭敬,对所有人与万事万物更有诚意,在顺境中感恩惜福,在逆境时泰然处之——这便是我的修行,也是这本书的诚意。但如果你想了解的是内观心法的具体步骤与进境,则请合上此书,查阅更专业的相关书籍。

萨度!萨度!萨度!

内容推荐

《禅来禅去禅来禅去(亲历重塑生命的18天)》由知名作家西岭雪在西双版纳曼听寺禅修的日记、笔记汇集而成,讲述她在禅修过程中重塑身心的经历。作者通过一篇篇文笔优美的小文和近百幅精美的图片,介绍了禅修的对内心的涤荡,以及重塑身心的历程。

《禅来禅去禅来禅去(亲历重塑生命的18天)》从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角度来讲述禅修经历,解读禅修。禅来禅去,修的无非是一颗心!

编辑推荐

女性禅修入门指南,都市人身心灵修炼第一书。

《禅来禅去禅来禅去(亲历重塑生命的18天)》是知名作家西岭雪在西双版纳曼听寺禅修的经历,讲述自己在禅修过程中重塑身心的过程。作者通过一篇篇文笔优美的小文和近百幅精美的图片,介绍了禅修的对内心的涤荡,以及重塑身心的历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59:48